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章》是屈原一组诗篇的总题,朱熹说是“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一时之言”(《楚辞集注·〈九章〉序》。下引文不注者同),证之各篇所写的地点和内容,此言得之。这就纠正了王逸“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复作《九章》”(《楚辞章句·〈九章〉序》。下引文不注者同)之说。惜朱熹虽正确知其“非必一时之言”,却未予进一步探求其言之先后,仍本王逸《楚辞章句》所列的《九章》篇次,作: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的“百姓”指人民(旧时区别于“官吏”),然而古代却与之相反。例如:《诗经·大雅·天保》五章:“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毛亨传:“百姓,百官族姓也。”《国语·周语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韦昭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礼记·郊特牲》:“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郑玄注:“百姓,王之亲也。” 战国以前,并不是象今天这样每个人都有“姓”,“姓”是贵族的标志,一般的贫民百姓根本没有“姓”。且“姓”与“氏”是有分别的。“姓”是表示有血缘关系的世系同族的称号,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则为同姓衍生的分支,起源于父系社会。所以,《通志·氏族略·氏族·序》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  相似文献   

3.
《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各家注汩字读音不少于四种:注做越笔反或于笔反(yù),如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注做(yì)音,如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楚辞注释;注做觅(mí)音,如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注做骨(gǔ)音,如陆侃如诸先生《楚辞选》。⑤注音歧异如此,读者莫衷一是。至于释义,自汉王逸起,通行注本都解作“水急流貌,喻时光迅逝”,(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似乎皆无异议,其实尚有商榷之处。本文就此句“汩”字读音、释义略作疏证,并顺便对现代辞书注释读破提一点建议,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唐皇室后裔,才华横溢,其诗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南朝乐府弦歌的传统,形成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独待风格。不幸,他英年早逝。或说他活了二十四岁,见李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生二十四年”)、《旧唐书·李贺传》(“卒时年二十四”);或说他二十七岁死,见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新唐书·李贺传》(“年二十七”)。沈亚之为李贺好友,所说当为可信。且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之四诗有“二十未有二十余”之句,窥其意,亦可证明他超了二十四岁。《旧唐书》误袭《李长吉小传》之说,而至《新唐书》时已订正。关于李贺之死,《李长吉小传》有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5.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笔者曾有《校证》之文,刊出二十五条。兹再迻录二十二条刊布之,纰谬浅陋之处,伏祈识者正之。 1.周鸡断尾,获免于牺;山狙见巧,终必招害。(伯3562《韬光》) “获免于牺”,罗本、吉府本“牺”后有“牲”字,余本并作“获免牺牲”,《集校》:“法藏敦煌(甲)本夺‘牲’字。” 按:牺犹牲也。《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牺双觡抵之兽。”《集解》引《汉书音义》:“牺,牲也。”《淮南子·说山》:“生子而牺。”高注:“牺者,牲也。”《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宋公肉袒执牺。”高注:“牺,牲也。”是皆牺、牲义同之证。《国语·周语下》:“宾孟适郊,见雄鸡白断其尾。问之,  相似文献   

6.
屈原创作的《楚辞·九歌》十一篇,其中大多是恋歌。人们赏析这些抒情短章时,都不禁要赞誉它怡情悦性的爱情描写,这是一束永远惹人喜爱的独特无比的鲜花!自从王逸为《楚辞》作注一千多年来,由于考古识古之难,加上诗无达诂,人们对《九歌》的研究和赏析难免歧义蜂生。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九歌》中的爱情描写集中地反映出屈原创作在巫楚文  相似文献   

7.
拜·造·诣·过·访这五个词都有拜访义,带有不同程度的礼敬色彩。《广雅·释诂五上》:“造,诣也。”《汉书·张汤传》:“其造诣诸公,不避寒暑。”“造、诣”同义连用。颜师古注:“造,至诣也。”“拜、过、访”也都有拜访义(例见下)。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标校本《新唐书》、《旧唐书》经过校勘和标点,使用起来方便多了。但由于条件的局限,校勘标点方面仍觉有美中不足之处。现将本人在使用该书时的读书心得贡献于右,以供将来重新整理两书时参考,每条下所附册、卷、页,均依标校本,不另注。 1、《旧唐书·高祖纪》(第一册一卷,二页): (隋大业十三年)五月甲子,高祖与(王)威、(高)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 按:“开阳府”,《旧唐书·刘政会传》、《刘文静传》、《新唐书·刘政会传》等处均作“鹰扬府”,《册府无龟》卷三0九·宰辅·佐命二,卷三四五·将帅·佐命六亦作“鹰扬府”,此处当出校。 2、《新唐书·高祖纪》(第一册一卷,一六页): (武德六年夏四月)癸酉,裴寂为尚书左仆射,萧瑀为右仆射,封德彝为中书令,吏部尚书赵恭仁为中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化词语图说(一)黄金贵一、羹·古代“囊”常连用。马中锡《中山狼传》:“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这里当然浑称袋子。但《诗·大雅·公刘》:“乃裹猴粮,于于囊。”诗中分明指两种袋子。二者有何不同呢?古代的注家断断而争:或主囊大小,或称囊小...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不少作品受巫楚文化的影响,这似乎已被人们所公认,但象《九歌》这样,直接借鉴楚越傩文化进行再创作的诗篇,却是不多见的。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中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祀),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乱,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南宋的朱熹在《楚辞集注·九歌》中也说到俗人“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王、朱的注解都肯  相似文献   

11.
成语“一日三秋”来源于《诗经·王风·采葛》。其全诗如下: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篇小诗,古今注家有种种解说。《诗序》说是“惧谗”之作,《传》《笺》《疏》解释为臣子担心国君听信谗言,一日不见国君如同三秋。  相似文献   

12.
《诗经·关睢》之主旨,毛传认为乃“后妃之德”。此说一出,遂成定论,历千年而不变。直至近代,才有较多的反对,并认为毛传之论乃汉儒以经解诗之滥觞,而所谓“后妃之德”正是始作俑者。《诗经》乃春秋、战国时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不  相似文献   

13.
(一)选用词义于诗意未安之例于濆《山村叟》:“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注:“课:教。经:……这里的‘经’引申为织的意思。黄茧:黄色的丝,多为野蚕丝。”(644页) 诗只言“叟”,未言“媪”,而蚕桑纺织乃系女事,《汉书·地理志》:“……男子耕农,……女子蚕桑织绩。”《汉书·文帝纪》:“……皇后亲桑以奉祭服。”俗语“男耕女织”,均其证。叟教织不合常理。《说文》(三上言部)、《广雅·释诂》(卷五上):“课,试也。”《汉书·京房传》:“……宜令百官各试其功,……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考”、“课”对文。《晋书·元帝纪》:“劝课农桑。”知“课”有考核、检查之义。“课女”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音初》篇云:“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这《候人歌》的作者涂山氏,就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其理由如次:一、据“(禹)娶于涂山(《尚书》)、“禹娶涂山氏之子”(《帝系》)、“予娶涂山”(《史记》)等记载,禹与涂山氏之间存在着爱情和婚姻关系是可以肯定的,那么禹“娶涂山,甫及四日即往治水”(《尚书注》),数年不归,涂山氏怎能不发出“候人兮猗”的感叹呢!二、早于大禹时代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后  相似文献   

15.
孙膑,一般认为是战国中胡齐国人,也有说法称“孙膑楚人,为齐臣”(《吕氏春秋·不二》高诱注)。其生卒年月史籍无载,只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披露了他的家世渊源:“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武是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田齐王室宗族,那么,也可以说孙膑其人“系出名门”了。《通鉴·周纪》综合各家史书,把孙膑生平基本浓缩如下:“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威王谋救赵,欲以孙膑为将,膑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据说孙膑其名就是因为“以法断其两足”的膑刑而获致的。《史记)还详细地记述了孙膑助田忌赛马赢威王、齐魏争强斩庞涓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古籍中孙膑的基本生平材料。  相似文献   

16.
汉乐府札记     
班固《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同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由于有这两条记载,后来便有人认为乐府是在汉武帝时才建立的,如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便说:“武帝崇礼,始立乐府。”颜师古在注《礼乐志》那条材料时也说:“始置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但《汉书·礼乐志》另有一条记载说:“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萧管。”司马迁《史记·乐书》也有一条材料说:“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以增更,于乐府习常隶(肄)旧而已。”这又说明乐府之名在武帝前早已有之了。于是又有人认为班氏所记,显然自相牴  相似文献   

17.
《新唐书·艺文志》较《旧唐书·经籍志》不仅著录更富,分合归类亦更科学,理应获得较高评价。美中不足者,其书名作者著录时有疏误,且偶有条目重出,前者已有董文武先生《点校本<新唐书·艺文志 >校勘拾遗》(《河北师院学报》1990.1)一文条辨纠正,后者尚无人论及。今摭拾于此,供研究者参考,有关文字校勘亦附及之。 1、乙部史录正史类(第1457页)徐坚《晋书》一百一十卷 按两唐书本传不言坚作《晋书》,旧志亦不载此书,疑新志徐坚名下脱“注”字,盖注臧荣绪《晋书)一百一十卷也。新志次此书于李善《汉书辨惑》二十卷后、高希峤《注晋书》一百三十卷(房玄龄等撰)之前,亦可见其类矣。 2、乙部史录编年类(第1459页)梁祚《魏国书纪》十卷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02,(2):31-33
戴维·玻姆(DavidBohm,1917-1992)是英国皇家协会会员,量子物理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他对量子力学的本体论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论创造力》是其20世纪60至80年代间有关创造力论文的集成。本刊所节选文字系原书第五章《艺术、对话和隐缠序》(1989),是玻姆与丹麦艺术家路里恩·维哲斯(LouwrienWijers)的谈话。它总结了玻姆晚年对于创造力本性的反思。本刊有删节,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9.
<正>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定稿于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历时二十一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而学术价值始终不衰。推究原因,乃在于许慎著书的指导思想中具备比较正确的文字观,仅从《说文解字·叙》中就可以窥见一斑。《说文·叙》中说“诸生兢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  相似文献   

20.
规和矩是我国古代的两件器具,一般都认为分别是画圆和画方(画直角从而画矩形——当然包括正方形)的画图工具。其实,在古代,规和矩不仅是画图工具,而且还是校验圆形·和方形的器具。古籍《周礼·考工记》等均载有“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的说法,在《诗经小雅·沔水序》里郑玄注称:“规者,正圆之器也。”我国古代“正物之器不独规也,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