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诗话中的诗韵论主要从两个维面展开:一是作为诗法层面的诗韵论,着重探讨“韵”作为韵律、韵格之义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二是作为诗歌批评与理论层面的诗韵论,着重从“韵”作为风致、韵味的基础上生发,它体现出宋人对诗歌审美的本质要求及对韵作为诗歌审美范畴的认识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与“质”的本来涵义是:“”谓饰,质谓质朴,它的原始形态,是早期儒家学派论夏、商、周三代化历史形态之简要表达。周、秦以降,沿着品人和论世两个分支发展。钟嵘《诗品》论诗,是这两个分支的完美融合。“体被质”犹如“质彬彬”,是诗评质论的最高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熹论"义"     
马继武 《潍坊学院学报》2004,4(1):100-101,104
本文以“义”为题。简略论述了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义”这一伦理范畴的诠释,认为朱熹所论之“义”。大致上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1)义者,天理之所宜;(2)义者,心之制。在此基础上。朱熹又将“气质之性”与“理”、“气”相混杂。进而杂揉以阴阳五行观念,对人所具有的“义”之品性加以限定。  相似文献   

5.
贾辉  蒋皓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1):47-48,51
《论崇高》是古罗马时期的一部著作。书中,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本文从“崇高”的美学意义、崇高风格的构成、崇高的效果、《论崇高》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崇高美这一美学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质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文道的概念是唐以下的道统论渗入文质关系的。语文教学的文道关系指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这种关系应是“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物”、“道”标示了庄子哲学观的生存论、生态论、宇宙论三个环节,“人与文”、“物与文”、“道与文”是庄子从其哲学观出发,审视并揭示文学起源的三重维度。与此相应,庄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生存论、生态论及宇宙论的文学观。从生存论出发,文学是对生存的诗性观照,是真人自由生命的映射;从生态论出发,文学是对物性的体认及回归;从宇宙论出发,文学是对宇宙情怀的书写,是向大道的归藏,是天与心的交融。在文学的三维书写中,庄子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就是见证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程建 《菏泽学院学报》2012,34(2):120-122,130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物流运筹技术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课程应是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项目:线性规划应用;动态规划应用;存储论与库存控制;网络分析与控制技术;决策技术.教学上应在同一范畴下创设多个学习情境,适宜采用“讲授一理解”、“演示一模仿”、“操作一指导”和“展示一讲评”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质关系是中国古代文章学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颇为复杂的命题,历代文人和文论学家对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清乾嘉时期文史大家章学诚吸取诸家学说,兼融己意,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文质观:文生于质;质胜于文;质不离文。章学诚的文质观袭古创新,见解全面,认识深刻,对今人理解文章的本源、时代风格、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亦有许多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歧路灯》中“把 名 谓语”其谓语可以是复杂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根据“把”后宾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歧路灯》中“把”字句划分为处置义、使役义、处所义、工具义等类;“把”“被”融合、主语后置、宾语加长以及谓语空缺等是《歧路灯》“把”字句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基本层次范畴参与构词的理据、来源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普遍使用基本层次范畴来表达下属范畴,其身份是偏正式复合词中表“类属”特征的中心语素,形成“指别+类属(基本层次范畴)”的分析型表达方式;从认知角度来看,由基本层次范畴所表示的类属特征构成符号显性理据的基础,其理据义最贴近交际义;一些意义宽泛的根词在汉语词汇化进程中被挑选出来,逐渐变成构词能力强、具备类属特征的基本层次范畴;从跨语言比较角度看,分析型表达方式具有明晰、经济和能产等优点,因而在不同语言中具有相当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诗学的生命本体精神吴瑞裘“气”是我国古代哲学极重要的范畴,后来又被引入文艺领域。从先秦到晚清,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谈它,不断赋予新意,使其内涵丰富而又驳杂、它对我们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气”这个范畴出发来...  相似文献   

14.
文质三论     
文质问题,现在看来是文论中的传统命题,但在古代思想体系中,尤其在上古,并非就文学而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三种形态:以文质论历史、以文质论人和以文质论文学,本文将分别从历时、共时角度,关涉到它们的知识背景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5.
自从英国美学史家奥斯本(H·Osborne)的《论灵感》一文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灵感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其他思维领域,对它的作用与力量不可忽视或低估:有的同志则认为,虽然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但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过分强调灵感的作用,有害无益。但究竟什么是“灵感”?它的本质和它所赖以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明确而科学的规定性。为了把灵感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我想借鉴一下历史这面镜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究其古诗与刘诗的渊源主要是就感情基调、情感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三方面论述。依钟嵘的美学观念来看,古诗是“文质”兼有的,而刘桢则主要继承了古诗的“气”质,并将它最大化地用诗呈现出来。刘桢的诗以“气”“骨”“力”胜,这是钟嵘之所以给予他很高评价的原因。但综观现存刘桢的诗作和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评价,钟嵘的品评还是不够全面的。刘桢诗虽以气胜,但也有沉郁顿挫的深情,可以说是:“骨中有情,气中有文。”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书法作品中的“功力”,是书法创作与欣赏的核心问题,首先,它强调书艺造型应像“铁画”、“银钩”那样,具有明确的形象与质感;其次,它要求在“银”和“铁”也即“文”和“质”之间求得对立的统一,充分显示书法作者对现实生活深入体察后所进行的高度提炼与概括。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变文”定义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变”字上,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文”。“文”不是文体之“文”,而是文质之“文”,它指明了变的方向和目标,对“文”的分析是理解“变文”定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相似诱导教学模式的科学效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诱导教学模式”是以相似论为理论基础,以相似性为客观依据的培养创造性教育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上可概括为:诱之以和,使其有礼,动之以情,使其有趣;晓之以理,使其有喻;启之以思,使其有睿;导之以行,使其有依。实践证明,这是培养求和、做人、创造、合作诸素质的科学教学模式。模式强调相似的基因、相似的条件、相似的环境在育人中的作用,并将其所以然展示给读得。相似论属思维科学范畴,模式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之间找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相似中介和有效的培养方式。模式提出的“习得环境受”正是在此基础上对学习灵感产生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以来,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的理论,在二战前较有影响的有“华侨殖民论”、“华侨革命之母论”等,其特点是把海外华人的历史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二战后较有影响的有“华侨社会阶级论”、“同一民族论”、“华人同化论”等,这些理论开始关注华人与当地其它民族的关系。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的理论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