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地方科技》2005,(9):20-21
在经营者、消费者和媒体历经长时间等待之后,《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两部直销行业监管法规终于问世。这两部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直销业由此进入法制化时代。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引导和规范我国直销业的发展,履行入世的承诺,中国政府于2005年年底实施了《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两个条例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市场管制的特点,规范了混乱的直销市场。但是由于这两部条例带有一些"过渡"的特点,在立法上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的执法部门和市场参与者准确把握《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直销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当代地方科技》2005,(9):18-19
9月2日,《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公布之后,本刊编辑部在第一时间,致电国内著名的直销专家和学者们,请他们对这两部法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因为直销模式的舶来性,造成中国直销市场上内外资发展的明显差异。两个条例颁布以来,所有企业在中国从事直销都必须先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并经报批和取得服务网点建设后,方可依照两个条例从事直销活动。实际上,所有的内外资企业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正是我们民族企业奋起直追的大好时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这个命题并不是个伪命题,而是如今中国直销行业不折不扣的现状。 2005年,国内从事合法或者不合法的直销组织大约有1000家,两部法规实施后,按说一些被定性为非法传销的组织应该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当代地方科技》2005,(12):65-67
NO.1中国直销法规出台 9月2日,国务院通过新华社对外公布《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两大条例内容,并规定两大条例分别在11月1日和12月1日执行。长达数年的直销立法期盼终于在2005年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7.
红跃飞跃     
“红跃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诞生恰好与中国直销事业的涅槃同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迎来了两个‘条例’,我们幸逢中国直销事业的重大转折与重大历史机遇,历史成全了红跃人!历史也赋予了红跃人更重的担子和更大的使命!”张瀚文如是诠释红跃的成功。[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直销法规的高门槛和严格限制下,内资直销企业的经营成本与法规风险也大幅增加,一些企业因为“吃不消”而放弃直销转型传统;也有一些企业很看重直销的经营模式,对直销行业始终不离不弃,坚守国内阵地;另外一些企业面对国内直销政策难以获得重大突破的情况,它们最终选择了出兵海外。  相似文献   

9.
入秋的9月,对中国直销界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9月2日,苦盼了近8年的直销法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由国务院授权新华社正式向外公布。中国的直销从业人员和直销企业,在经过苦苦守候、望眼欲穿的等待之后,终于看到了中国直销业的再次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10.
直销立法之后我们大多数的直销人都将面临二次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谁更能代表“立法后”时代的中国直销发展方向,谁更能适应在政府意愿指导下的行业规范。我想,迎接“立法后”的中国直销新时代绝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建立在长期的思想准备、完备的竞争力整合和杰出的领导能力之上。我们之所以选择周希俭、沈涛磊团队,因为我们从他们的运作中看到了在新环境下直销团队的发展方向。自信、远见、协作、高效、专业、卓越、理性,我们把他们团队的这七种优势看作在“立法后”直销时代中挥舞的七把利剑。七剑出鞘,在七朵剑花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七种不同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地方科技》2006,(11):F0002-93
目前,许多直销人都四处打听,希望能从各处收集信息,关注公司层面申请直销牌照的进展。关注自己的公司是否获牌,确为大事,这关系到直销团队领袖们的命运,这样说应该不过分,因为,他们建立目前的团队实为不易,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如若因所在公司一旦迟迟拿不到牌照,造成团队军心不稳,甚至解散,对于这样的结局,恐怕是当前直销团队领袖最不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1980年代末传销在中国的兴起,之后我国就不间断地出台了直/传销的相关法规和规章。而2005年9月,在总结与弥补以往数十部法规的基础上,两部新条例应蕴而生。在此我们罗列和分析了我国曾经出台的直/传销法规,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直销法的进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直销条例的逐步实施,直销市场的发展也逐步走向规范化,旧有的直销模式已经不符合条例规定,不能适应法制时代的市场变化,因此直销企业转型、创新直销模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6年是直销新纪年,继下面这篇关于直销转型模式的探讨之后,我们还将陆续邀请直销专家以及业界有实战经验的人士来分析与探讨直销的创新性模式,期待直销能有一个更新的面貌,以更健康合理的方式发展。(注:本刊所刊登的“直销企业特型参考方案”为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刊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应邀参加某保险公司的创业说明会。会上遇到几张熟悉的面孔,都是以前从事直销现在又转行从事保险的朋友。原来这几位朋友已经在直销和保险两行业之间流动了好几个回合了。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从去年年底直销法规实施以来,直销行业陷入低潮,一部分直销人从直销行业分流出去之后的去向问题。而今看到不少的直销朋友进入到保险行业,与前两年不少的保险行业人员涌入直销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直销与保险这两个行业间的从业人员相互间频繁流动呢?  相似文献   

15.
法规之上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黄永建(以下简称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终于在中国直销界千呼万唤中正式出台了,您对此是怎么看的?秦永楠(以下简称秦):有两个必须注意的方面,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的,相关条例的出台是对中国直销业合法地位的确立;另外,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条例。任何行政法规都有强制性,因此直销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其他关联主体只能按照法规所规定行为准则及其界限调整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中国直销业已经面临着第二次转型。  相似文献   

16.
王涌教授的文章其实早在年中就散见于互联网,但是很遗憾的是,因为形似论文,我们的直销人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它的价值。本刊一向追求原创,但是当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终觉难以割爱,因为这个行业太少有真正的学者愿意关注,重要的是它解释了我们直销监管何以走到今天这样直销不好管,传销不好打,且直销人也不领情的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在推动下引起行业的注意,也让无缘在网上一睹其风采的业界人士有所领悟。因为清楚问题的根本后,我们的期望才不至朦胧,也才不至于积郁成疾,渐行渐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瓜拿纳、万基、富饶,这些曾经万丈雄心的企业在中国的直销市场上演绎着一幕幕内资资本进军直销的悲壮奋斗史。而现在,海王似乎也正在步他们的后尘。 这是我们在内的众多希望民族直销企业崛起的人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多少渴望庞大的中国直销市场在壮大外资企业的同时,也能衍生出中国自己的直销企业群。我们多么渴望像海王这样的民族直销企业,能早日脱困! 但仅仅有旁观者的祝愿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企业要能找到困境的症结与脱困的措施。如果我们的这组文章能对海王直销的发展有所启发,则目的已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牌照的发放体现了内外一致 当前4家内资企业获得直销牌照,显示出了当初直销立法时所讲的内外一致原则,也说明法规执行者是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来执行的。只要符合标准,就颁发牌照。  相似文献   

19.
自三年前我国加入WTO开始,所有与直销行业能够沾上边的组织或个人,几乎都是掰着手指头倒计时过日子,这种对中国第一部直销法规的翘首期盼程度,可以说在任何国家都是罕见的,因为中国将成为直销行业的最后一座金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40-41
国家对于直销的经营方式正在起草直销法,这对于个行业当中专、一对于种经营模式给予立法,是非常具有应用信号的.可见直销对于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鉴于直销领域,我们国家一直在缓慢推进当中,在看到直销已经是全球不可忽视的行业模式来讲,我们眼前看到的或者在做的直销业是非常不完整的,根据十几年的国内直销市场的试验,基本上已经有了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直销模式,但现有的模式非常不健全,发展也非常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