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贵州南部三州为研究区,运用连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基于2010年森林清查小班数据,估算了2010年贵州南部森林植被净生产力,以此为基础,计算了2010年贵州南部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量。结果显示:2010年,贵州省南部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861.39×104t C,年释氧量2 306.07×104t,单位面积年固碳量1.95t C/(hm2·a),单位面积年释氧量5.21t/(hm2·a);贵州省南部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价值103.37亿元,年释氧价值230.61亿元,总价值333.98亿元;杨树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最强,达到0.86万元/(hm2·a)和1.92万元/(hm2·a);柏木单位面积固碳释氧能力最弱,分别仅有0.10万元/(hm2·a)和0.23万元/(hm2·a);固碳释氧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趋势,这与贵州南部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广西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促进政府和社会持续投资公益林建设,保障公益林经营事业的发展,笔者应用影子工程法、等效替代法、费用分析法、市场替代法等原理,对广西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广西562.87万hm2公益林(森林和灌木)的主要生态效益价值为137.39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价值69.25亿元/a,保育土壤效益价值15.72亿元/a,固碳制氧效益价值46.53亿元/a,净化环境效益价值4.81亿元/a,森林游憩价值1.08亿元/a。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是其经济价值(12.15亿元)的11.3倍,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依据2012年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结合外业调查数据,计算得出重庆市彭水县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2 606 053.80 t,年释氧1 930 410.23 t,其固碳价值为36.190 3亿元,释氧价值为19.304 1亿元,固碳释氧总价值为55.494 4亿元。彭水县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主要集中在林木层,约占其固碳释氧量的79.28%,其次为土壤,约占20.43%,地被植物仅占0.29%。林木固碳释氧量中,针叶树固碳释氧占93.8%,阔叶树仅占6.2%。结论:彭水县森林生态系统总体服务价值相对较高,但存在针叶、阔叶乔木固碳释氧比例严重失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对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有助于人们了解其重要性和制定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本文研究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采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小班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应用分布式测算的方法,对其2013年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和森林游憩5项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6. 84亿元/a;(2)价值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森林游憩(4. 0960亿元/a)固碳释氧(1. 041亿元/a)涵养水源(0. 9983亿元/a)保育土壤(0. 7001亿元/a)净化大气(56. 94万元/a),其中,森林游憩的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59. 87%,其次为固碳释氧,占总价值的15. 22%;(3)单位面积幼、中龄林的固碳释氧价值量的比重大,过熟林最低;(4)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的4种服务功能(除森林游憩外)相比,软阔价值量最高,为11. 99万元/(hm~2·a),经济林最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过熟林采取间伐补植、异龄混交的林业经营措施,同时适当进行阔叶树种补种,提高林分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5.
信阳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信阳市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河南鸡公山森林生态站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对2012年信阳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12年信阳市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为318.61万t、释氧量744.98万t,其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07.95亿元.不同林分类型评估表明,杨树提供的固碳释氧生态效益最大,为52.42亿元;其次是马尾松林,为27.02亿元;软阔类最小,为0.93亿元.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多功能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多样的实物产品,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生态价值,其中固碳释氧价值更是地球生命支持的基础.研究根据2008年完成的滇池流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以及碳税法和造氧成本法,计算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价值为331.576×10~7元/a,其中固碳服务价值为188.452×10~7元/a,释氧服务价值为143.124×10~7元/a.滇池流域目前所有植被种类中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的固碳释氧服务价值是最高的,达到39.649×10~7元/a.单位面积竹林(Bambusoideae)的固碳释氧能力最强,每年每公顷竹林固碳释氧服务价值是50 409.519元,目前滇池流域内竹林面积很小,增加竹林种植面积可以作为未来森林改建计划,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巴尔鲁克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物质量与价值量的角度,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巴尔鲁克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有机物、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环境、营养元素积累、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这8项功能12个指标进行价值量评估,最后算出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和单位面值价值。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05×108元·a-1,单位面积价值为:3.08×104元·hm-2·a-1。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0.5×104元·a-1,占总价值中的7.04%;间接价值总和为6.6×104元·a-1,占总价的92.96%。各项功能价值的大小顺序为:固碳释氧价值涵养水源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保育土壤价值游憩价值积累有机物价值净化环境价值生产有机物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杨树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材积源生物量法,测算我国杨树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我国杨树林总碳储量为261.84 Tg,碳密度为25.92 t/hm2,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为179.22 Tg,碳密度为23.67t/hm2;天然林碳储量为82.62 Tg,碳密度为32.65 t/hm2;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占全国乔木人工林总碳储量的15.9%。(2)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达172.94 Tg,占杨树人工林总碳储量的96.5%,为我国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集中区域;内蒙古、河南及山东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35.45、24.51、22.42 Tg,占总碳储量的55.9%,为我国利用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的大省。(3)杨树中幼人工林面积达547.68万hm2,占总面积的72.3%,其碳储量达117.95 Tg,占总碳储量的65.9%,是我国杨树人工林碳汇潜力所在。因此,杨树人工林,尤其是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为我国利用杨树固碳增汇主要森林,也是我国北方人工林重要的碳贮库。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门源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森林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2013年青海省门源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93.63亿元/a;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固碳释氧森林防护森林游憩积累营养物质;单位面积年服务功能价值为9.257 2万元/(hm2·a)。  相似文献   

10.
瓦屋山林场森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乔木树种生物量回归模型(乔木层),研究了瓦屋山林场森林的碳密度及碳储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瓦屋山林场的平均碳密度为101.72 t/hm2,碳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乔木层(55.37 t/hm2)、土壤层(41.89 t/hm2)、枯落物层(4.92 t/hm2)、灌草层(0.32 t/hm2)。碳储量为144 820 t,其分配与碳密度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79 204.55 t)、土壤层(59 927.77 t)、枯落物层(5 292.07 t)、灌草层(395.78 t),分别占研究区总碳储量的54.69 %、41.39 %、3.65 %和0.27 %。林分密度大、林龄高和土壤层薄、石砾含量多是瓦屋山林场森林的主要特点,也是影响该区碳分配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等指数,研究中国2000—2007年能源利用情况,分析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碳足迹状况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优化能源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结果表明:2000—2007年总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均呈上升趋势,人均碳足迹从2000年10.45hm2/人增加到2007年28.61hm2/人,增幅达274%;2000—2007年我国能源利用碳足迹生态压力和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碳足迹生态压力从2000年的9.77增长到2007年的26.74,增加值为16.97,但这段时期内,我国能源利用碳足迹产值却在下降,从751.96元/hm2减少为682.44元/hm2;2007年各地区碳排放差别较大,排放量最大省份是河北省,为2.98×1013 t,最小省份是青海省,为2.25×1012 t;地区间碳足迹产值与生态压力差异明显,但存在高峰值现象,并且两个峰值均出现在上海市.  相似文献   

12.
珠海淇澳岛人工次生无瓣海桑纯林的植被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无瓣海桑在快速固碳方面的效果,基于多期遥感影像和实测样方数据,对1999—2019年期间,淇澳岛无瓣海桑的生长范围、年际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并得到研究区生物量反演模型为B=75.906-6.144×SR-10.728×Variance,P<0.01,R2=0.700。研究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在1999、2003、2009、2013、2019年的面积分别为0、29.520、114.245、140.280、332.399 hm2;1999、2003、2009、2013、2019年的碳储量分别为0、4 872.74、15 051.14、25 892.55、55 969.24 t,1999—2003、2003—2009、2009—2013、2013—2019年的固碳速率分别是:3.66、7.55、19.48、28.06 t/(hm2·a);20年间,无瓣海桑纯林的单位面积碳密度增长了168.38 t/hm2。(2)与其他红树林树种和同纬度的亚热带阔叶林相比,无瓣海桑的固碳速率更快,碳储量更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能够用于修复裸地海岸的红树林植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虑到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在投资过程中易遭受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在此利用模型准确核算浙江安吉县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经济效益。【方法】以首个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安吉县竹林经营碳汇项目为例,通过对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基于B-S(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在考虑未来CCER碳汇交易价格不确定因素下,准确核算项目周期内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成本、收益及经济效益。【结果】 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共经营竹林1 426.27 hm2,30年项目周期内实现减排量为249 658 t,以目前CCER平均交易价格33元/t计,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期权价值为29 952.31万元,其中碳汇收益累计现值为588.57万元,竹材和竹笋收益累计现值为22 675.20和3 125.98万元,比传统经营分别提高55.97%和13.12%; 项目周期内每公顷经济效益为21.00万元,年均经济效益为998.41万元,高于净现值核算结果。【结论】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展过程中碳汇交易价格、宏观政策、竹材竹笋价格、劳动力价格等多因素会变动,采用期权定价模型同时考虑多种因素核算碳汇项目经济效益比传统净现值法更为合理。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开展,不但能给农户带来额外的碳汇收益,而且传统竹材、竹笋的收益大幅提高,在发挥林业缓解气候变化作用的同时,可实现林农的多重增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碳补贴机制下最优轮伐期及碳汇成本的变动规律,为提高碳汇供给和降低碳汇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地调研福建洋口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经营和营林实践,推导不同碳补贴情境下杉木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模型,分析立地条件、碳价格、贴现率对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的影响。【结果】理想情境下,贴现率由2%上涨至7%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的碳汇成本分别下降了31.42%、32.03%和33.15%,最优轮伐期均缩短4 a。碳价格由20元/t增加至350元/t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碳汇成本上涨了19.24、19.43和19.38倍,最优轮伐期分别延长了8、9和10 a。年给付情境下,贴现率由2%上涨至7%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的碳汇成本分别下降了70.35%、70.66%和71.14%,最优轮伐期均缩短4 a。碳价格由20元/t增加至350元/t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的碳汇成本上涨了15.79、15.82和16.50倍,中等立地和优等立地最优轮伐期均延长1 a,劣等立地最优轮伐期维持不变。【结论】两种碳补贴情境下,碳汇成本和最优轮伐期均与贴现率负相关,与碳价格正相关。在理想情境下,中等立地碳汇成本对碳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最强,但在年给付情境下,劣等立地碳汇成本对碳价格变动敏感性最强。总之,在研究区,理想情境更有利于发挥森林生态功能,实现森林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的最优森林管理,为提高森林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福建顺昌国有林场杉木和桉树经营成本数据,结合生长收获模型和碳储量模型,利用修正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以社会效用最大的综合效益为决策目标,模拟分析营林成本、碳价格、木材价格和利率变动对杉木、桉树多效益经营下综合效益的影响。【结果】在当前营林成本和经营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多效益经营提升了综合效益,说明碳汇经营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益。在营林成本变动(-40%~40%)范围内,随着营林成本的增加,杉木综合效益从40 402.33元/hm2下降到5 599.02元/hm2,桉树综合效益由51 521.61元/hm2下降到15 530.34元/hm2,两树种轮伐期均延长2 a。碳价格由0上升到500元/t时,杉木综合效益由21 423.52元/hm2上升到34 209.48元/hm2,最优轮伐期均为20 a;桉树综合效益从25 845.13元/hm2上升到92 644.11元/hm2,最优轮伐期由8 a下降至6 a。在木材价格变动(-20%~20%)范围内,随着木材价格的增加,杉木综合效益由4 545.44 元/hm2上升到41 117.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1 a;桉树综合效益由9 575.92元/hm2上升到56 470.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3 a;利率从1%上升到7%时,杉木综合效益由383 745.32元/hm2下降到890.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6 a;桉树综合效益由254 648.72元/hm2下降到16 728.99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1 a。【结论】杉木、桉树的综合效益受碳价格和木材价格正向调节,受利率和营林成本的负向调节;杉木、桉树的综合效益对不同经济因素敏感性大小和顺序不同;在森林综合效益方面,桉树大于杉木,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杉木响应优于桉树。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自然保护地内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及其差异性,并针对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自然保护地的碳汇总量为2.99×106 t/a,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最高(1.20×106 t/a),随后依次为农田生态系统(9.09×105 t/a)、近海生态系统(5.22×105 t/a)、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27×105 t/a)、内陆湿地生态系统(1.28×105 t/a)、草地生态系统(0.04×104 t/a),其碳汇总价值为1.23×109元,单位面积碳汇价值为7.61×103元/hm2。鉴于自然保护地的碳汇价值,本研究从基于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角度对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碳交易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连清数据的湖南森林碳密度估计及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碳密度时空分析、驱动因素分析,探索科学适用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的大区域森林碳汇功能监测方法。【方法】以湖南省1999—2014年4期6 615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在5种理论半方差模型精度比较分析基础上,选取预测性能最高的模型进行森林碳密度克里金内插、时空分析、驱动因素分析。【结果】5种理论半方差模型预测精度按照从高到低排序为:球体模型>指数模型>圆形模型>线性模型>高斯模型。1999、2004、2009、2014年湖南省森林碳密度分别为17.156、17.938、18.491、20.489 t/hm2,标准差分别为13.309、15.499、16.211、17.141 t/hm2。1999—2014年,湖南省森林碳密度呈稳步上升趋势,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 1999—2014年,湖南省森林碳密度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出西部、南部、东部较高(>20 t/hm2),北部、中部较低(5~20 t/hm2)的空间分布格局。1999—2014年,森林碳密度与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厚度始终保持正相关关系,与灯光亮度的相关性在1999、2004年为负相关,在2009、2014年则为正相关。【结论】湖南省碳密度的时空变化受林业政策调整和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双重影响,应加强退耕还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力度,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奇台县土地利用、碳汇量及碳汇价值动态特征,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得到1980年-2007年土地利用矢量图,选择类型和景观水平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引入碳汇量与碳汇价值模型,对奇台县27年来碳汇量及碳汇价值进行测评.结果表明:27年期间该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建设用地逐年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先增加后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先减少后增加.该区生态系统的碳汇量和碳汇价值,分别由1980年的84 483 071 t和8 870 722.46万元上升为2007年的84585 294t和8 881 455.87万元.说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使生态系统碳汇量和碳汇价值增加,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8共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热图聚类分析、弹性分析、IDW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产生的细微差异.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江苏省耕地、林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湖泊湿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9.23×105 hm2),2018年耕地面积为6.50×106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8.59×105 hm2),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93×106 hm2;1990—2018年江苏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升高,1990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1×104亿元,2018年为1.68×104亿元;耕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对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高,研究期内耕地、林地、滨海湿地与河流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湖泊湿地与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变化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变化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别是价值系数比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弹性变化对LU/LC变化的响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橡胶林生态经济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市场价值评估法和影子工程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对西双版纳橡胶林生态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橡胶林单位面积生态经济价值为38 107元/(hm2·a),2005年该地区橡胶林生态经济价值为49.54亿元,约为该地区当年GDP的62.86%,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比值为1.14∶1;各服务类型价值大小顺序为固碳释氧>橡胶>林副产品>有机物生产>涵养水源>养分循环 >土壤保护,其中固碳释养为14 900元/(hm2·a),养分循环为85元/(h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