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讨高校新生贫困生核心自我评价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挫折承受能力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335名新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新生贫困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挫折承受力、自我和谐显著低于非贫困生,且核心自我评价对挫折承受力和自我和谐都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和网络自我表露问卷,对2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网络自我表露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男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在与网络中所结识朋友的网络自我表露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网络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女生。(3)大学生与现实中结识朋友的网络自我表露程度显著高于与网络中结识朋友的网络自我表露。(4)大学生在与网络中所结识朋友的交往中,网络人际信任和网络自我表露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SCL-90评定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对某高校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新生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与常模持平外,其他因子明显高于常模,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2.31%。(2)男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精神病性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农村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得分明显高于城镇学生。(4)贫困生在总分和所有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全部达到显著水平。结论:(1)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86年全国青年正常水平。(2)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和精神病性维度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高于女生。(3)农村新生人际关系敏感。(4)贫困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焦虑情绪与网络自我表露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线上问卷的调查方式,对24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TAL中的特质焦虑问卷与改编后杜晶的网络自我表露问卷回收数据.结果:(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焦虑情绪均有显著差异.(2)男大学生的网络自我表露水平和焦虑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和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贫困新生是指进入大学第一学年的贫困生,面对全新的大学环境,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引发高校贫困新生困境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困难、贫困文化的影响、社会支持利用率低、自我认知失调、自我调适能力不足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赵双喜 《科技信息》2007,2(26):67-68
本文认为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为新生报名入学后就立即着手实施,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在第一学期应成为贫困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从四个方面进行理由阐述。  相似文献   

7.
对347名高师贫困生进行自强意识、心理控制源、自我和谐及人际关系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自强意识显著高于个人取向自强意识;(2)自我和谐、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是影响高师贫困生自强意识的三个因素,其中心理控制源对自强意识产生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则产生间接影响,自我和谐既产生直接影响又产生间接影响;(3)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和谐对自强意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预测力强于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分录取新生、新生报到率低以及生源质量下降等现象的出现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将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在对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表现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生源结构,强化就业优势,扩展农村市场,关注社区教育,开拓境外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485名大一新生,采用《闲暇满意度量表简易版》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进行测量,探讨其闲暇满意度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闲暇满意度和心理、教育、放松层面的闲暇满意度均高于女生,城市大学新生的心理层面闲暇满意度高于非城市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的放松层面闲暇满意度显著高于理工类和艺体类学生。(2)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学校适应和学习适应、交往适应、情绪状态方面均好于女生,城市生源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上显著强于非城市生源的大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在生活环境适应和交往适应方面都显著强于理工类大学新生。(3)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及其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对其学校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陕西五所高校的4774名新生进行心理测查,结果发现,女生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大多数因子分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从总体上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学生逐渐降低的趋势,文史类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工和艺术类学生。说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区以及专业差异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生源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贵州省6所高校3257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大学新生适应性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新生适应性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人际适应发展最好,想家适应发展最差;男生新生在想家适应,情绪适应和适应性总分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情绪适应,经济适应和适应性总分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是城市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汉族新生和少数民族新生在新生适应性各因子和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经济适应以及适应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文、理、工、医科类新生在专业适应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情绪智力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运用体验式培训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团队训练,并采用《SCL-90》和《EQ-i》量表对学生的情绪智力进行研究。结论:体验式培训对学生的情绪智力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情绪智力的个体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成分、压力管理等维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女生情绪智力受良性影响程度高于男生;大一学生情绪智力受良性影响程度高于大二学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辽宁民族院校的3 795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有15.5%的新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新生虽然会有一些消极反应,但仍属于正常范围。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源地、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和学科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9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所地方院校的1489名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90后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水平;男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新生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新生。应积极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提供个案辅导,努力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内向性格特征显著,英语学习焦虑总体水平不高,而非英语专业新生较英语专业新生学习焦虑水平要高得多,焦虑表现形式也较丰富。本研究分析了大一新生英语学习焦虑诱因,对英语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如何减轻新生英语学习焦虑情绪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校1994年外地465名新生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肝功能坚携带情况作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南方省市地区高于其它省市地区。并对其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漳州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在入校初期和学年末分别采用scl-90、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发现:1、入校初期新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且男生在敌对、偏执两个因子上均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均分高于男生.2、学年末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满意度,且男生在校园生活适应和自我适应两个因子上均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择业适应因子上均分高于男生.3、自我适应影响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重庆市6所高职院校的2010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因子大于或等于2.5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2%,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分别从个体自我认知、学校教育环境、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改进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以及学习适应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山西省某高校40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人格问卷测评。结果男女大学新生在教学方式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技术及学习自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来自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大学生在学习技术、学习内容适应和学习环境适应上差异显著(P<0.05)。人格变量中的E因子和N因子与学习适应显著相关(P<0.01),并进入了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回归方程。结论大学新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适应;大学新生人格中的E因子及N因子能较好地预测其学习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