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身"有自然与人文之分.自然科学可以技术"修身",人文科学可以道德‘修身".技术‘修身"可以立业,而道德‘修身"可以立德.在外科学教学中,适度地渗透人文社会科学,让不同学科的不同思维和理念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人文素养,实现真正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晚明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修身日记,这和阳明学有较强联系。阳明学内部、士人社群在中晚明出现新变化:第一,阳明的“良知”属于形而上学部分,落实到现实层面需要外在形式加以表达。第二,阳明学的心一元论引起“道德严格主义”的倾向,儒者也需借助具体手段修习。第三,儒者本身有互相规过的传统,再加上中晚明士人群体意识觉醒,儒者组织大量的讲会、省过会。上述原因促使阳明后学积极采用修身日记。修身日记的使用,也促进阳明后学道德的精进。  相似文献   

3.
修身思想是墨家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墨家不但认识到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养的方法以及环境对于修身的影响作用,并将“天志”作为修身的根本准则。墨家的修身观对于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黄小平 《科技咨询导报》2009,(4):232-233,236
大学生成才需要修身,这是由人性和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特殊性决定的,事实也证明修身能利于和保证人的成才与成功。当代大学生要成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吸收儒家文化中“修身”的理论和经验,因为,儒家文化中“修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就人才。因此,大学生成才应该借鉴和继承儒家文化中“修身”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主要要从“志学、修身、笃行”三个方面进行。“志学”,要首先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学什么”的问题,一个是“学到什么时候”的问题。“修身”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居家要俭。二、创业要勤。三、待人要谦。四、处事要和。“笃行”要做到:一、保持清醒的头脑。二、对事物严密细致的分析。三、坚持做自己的事,不迷信,不盲从,躬身试要。  相似文献   

6.
瘦身减肥是女孩子们永远的话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方法都适合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锻炼方法也不一样。在香港,最近流行一种“虚实修身运动”,就是根据不同身型制定出的一套简易有效的瘦身运动。  相似文献   

7.
“罗森塔尔效应”与体育教学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对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就有着不同的期盼,这种期盼将对学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心理学上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这种效应突出体现在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同时体现了体育教学的人文性理念,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中,“仁”即爱人,要求人们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现代社会中,“仁”表现为不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尊重、包容与理解,是个体与社会联结的中介和它的最理想形式在道德领域中的体现。“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人际关系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它有助于个人修身和群体和谐。我们需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以充分发挥“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任微微 《科技信息》2008,(20):136-136
“慎独”精神是我国传统的优秀道德精神,其中的精华在当今社会中仍有不可估量的宝贵价值与作用。它作为中国传统优秀道德,在当今仍然绽放光芒。本文从分析“慎独”对当前高校德育的重大意义出发,借鉴古人修身立德的方法,为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谗"是一个动态词,涉及进谗、听谗、识谗、辟谗多个层面,儒家经典中不乏对其负面影响的阐述。"明君拒谗""得君行道""知言忠信"是儒家辟谗的主要进路,从政治及道德两个面向阐发其辟谗的思想,能为儒家的德治与修身提供别样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明修身的文化渊源和现实需要的角度,对"文明修身工程"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并从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文明修养和坚定信念四方面,对如何利用"文明修身工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结合该校的"8JING"精神,详细阐述了文明修身的具体要求。最后为"文明修身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类正在使用的黄土窑洞通常较废弃窑洞更加稳定,为揭示这一现象的机理,提出黄土窑洞“人文层”的概念,并借助室内土工试验系统测试在用窑洞洞壁一定厚度范围内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期揭示黄土窑洞“人文层”的一般特征。主要试验结果包括:探洞揭露范围内,洞壁黄土含水率介于3.32%~7.24%;天然密度介于1.33~1.55 g/cm3;干密度介于1.24~1.48 g/cm3;100 kPa压力下剪切强度介于78.00~157.61 kPa。分析可得四点结论:(1)黄土窑洞“人文层”客观存在,在其厚度内,土体含水率、天然密度和干密度变幅很小;(2)“人文层”厚度可以通过窑洞洞壁土体含水率、天然密度、干密度和剪切强度变化曲线拐点确定。试验黄土窑洞“人文层”厚度51~61 cm;(3)“人文层”黄土具有干燥、致密和高强度的宏观特征,有利于窑洞整体稳定;(4)微观上“人文层”黄土土粒多以团块形式存在,接触方式以镶嵌接触为主,空隙面积和数量极小且多为点线状。  相似文献   

13.
一、良好的人文素质是21世纪对音乐师范生的必然要求 所谓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相对于专业技术教育而言的一种人文科学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气质修养、处世哲学,能为受教育者建立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亮色.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视角对《老子》的修身之道进行了分析。《老子》中的修身之道具有“内向超越”的维度,这不同于西方的“外向超越”。在《老子》中身不离道,道不离身,体性一如,在与道俱化中无己成己,而道动于返,用于弱,归于化。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图书馆“读者第一”原则的客观依据,并从人文服务规律的概念、人文服务规律的具体体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读者的合法权益4个方面对图书馆“读者第一”与人文服务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作实际,从“读者”和“馆员”的角度,阐述了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实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探讨了人文关怀下的图书馆服务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注重人伦道德的同时,也关切着主体的人文素养。儒家以“仁”为人文的根本所在,并认为“仁”之要在于“爱人”。与此仁爱思想密切相关的,是儒家的礼敬思想。仁爱和礼敬共同成为儒家对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这既有重反身而诚、重外推践行的特点,同时又因时代局限而有轻自我关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考察 2 0世纪的“人文危机”实质上是“人文学科”的危机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人文重建”包括了“重振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重建”两个方面。“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反思和反抗现代性”以及“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构成了重振的内涵 ;“知识分子的重新定位”和“重建批判职能”则为重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人文”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却含混不清的模糊概念,在唐君毅的文化哲学体系中,人文概念处于核心地位。而结合人文概念在中西文化交流背景卞的发展,来理解唐君毅创造与贡献尚属罕见。在人文之两种内涵的继承与关系处理上,唐君毅先生的人文概念是汉语“人文”概念诠释和运用的一个典范和高峰,而唐君毅人文概念的道德价值主导倾向却限定了其再诠释的发展空间。这种限定并非是不可动摇的。灵活应用唐君毅道德本体的超越内涵,其人文概念中存在的可供再诠释的“未济”之门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论述新闻报道“三贴近”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内涵,其内核是人本精神,“三贴近”人文关怀内涵的主要表现是关注生命和存在以及草根情结。指出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人文关怀”错位主要表现,提出新闻报道要把握好“三贴近”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