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遗传转化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使其获得新的性状.传统的育种方法进展缓慢,周期长,而且短期内性状表现不明显.转基因技术比传统的育种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定向培育植物新品种,获得的新性状比较明显.因此,它已成为植物育种研究领域热点.目前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法包括农杆菌介导,基因枪直接转化等方法,但农杆菌介导法由于外源基因整合的拷贝数少,重排程度低,转化效率高,是最常用的苜蓿遗传转化法.现在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已获得了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良等新性状转基因苜蓿,为苜蓿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种植抗病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一种防治病虫害方法。许多国家把抗病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纳入育种程序,大部分农作物也都采用了抗病品种。在美国有800多育种工作者和植物病理研究工作者协作对各种农作物进行抗病品种的培育。据估计,美国由于种植抗病品种,每年增加收益至少在10亿美元以上,对丰产的稳定性和避免环境污染等所起的作用则无法计算。  相似文献   

3.
黄斌 《科技潮》2000,(7):50-51
如果说,1985年获得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为植物基因工程拉开了序幕,那么,10多年来,植物的基因工程已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果。一批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其他特殊性状的转基因植物相继问世,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已从实验室和试验田走向了日常耕作的大田。科学家们预言,植物的基因工程必将带来农业领域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然而,和许多科学技术成果一样,转基因植物在给人类带来喜悦的同时,也使人们产生了忧虑。今年2月28日~3月1日,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基因改性食品安全国际论坛上,与会各国的专  相似文献   

4.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长期并存、相互适应、相互选择乃至协同进化,使得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的致病性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当植物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后,轻者往往发育受到阻碍,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据估计,每年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达到10%以上.人类克服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利用抗性资源,通过常规育种的方法培育抗病品种.鉴于常规育种本身的局限性,植物抗病性的复杂性以及对抗病机制认识的匮乏,抗病育种一直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柯舟 《科技信息》2001,(5):12-13
近年来,农业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成功。农作物基因工程产业化的步伐在各国政府的大力参与下正在加快,预计在本世纪初期将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农业生物技术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一  相似文献   

6.
几种主要植物病毒受到前所未有的抵抗 植物基因工程育种过程缩短2~3年 “高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烟草新品系的快速纯合和应用”,是“八五”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其立题目的,主要是针对对700多种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黄瓜花叶病毒(CMV),通过向植物体内转入抗病毒基因的方式,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 该课题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承担,河南省农科院烟草所合作进行。科技人员大胆突破了基因工程中  相似文献   

7.
植物基因工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将给植物育种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向植物中转移外源基因,它主要涉及植物受体的选择和基因转移方法的探索。由于Ti质粒载体的建立和应用,双子叶植物中的应用性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单子叶植物方面的工作尚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择 《安徽科技》2001,(7):28-29
近年来,农业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成功。农作物基因工程产业化的步伐在各国政府的大力参与下正在加快,预计在本世纪初期将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农业生物技术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那么21世纪的农业生物技术到底怎样呢?  相似文献   

9.
田间杂草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使用化学除草剂是目前最为主要的除草方法,但除草剂施用不当会造成油菜不同程度的药害,从而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因此培育油菜抗除草剂的种质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含有I.variabilis-EPSPS*抗性基因的油菜品系甲HX6作为供体,与特早熟、特晚熟甘蓝型油菜品系1704...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的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转基因油菜的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油菜(Brassica.L)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油料作物,生产上经常采用的传统杂交育种极大地改良了作物,但是,油菜种属间不亲和性和萌发后幼苗早期夭亡等原因给常规育种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克服了此类困难,自1985年开始有科技工作者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油莱品种,并且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油菜植株,只是表型(皱叶)异常。目  相似文献   

11.
万丽 《科技信息》2006,(10):350
植物分子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和利用基因工程育种。选择是指在一个群体中选择符合需要的基因型,它是育种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育种是从表现型推断基因型。表现型选择对寡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较为有效,而对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则效率不高。随着基因相关研究的深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实现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提供了可能。本文阐述了MAS的应用研究,讨论了MAS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种子萌发法是检测外源抗性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和分析外源抗性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遗传行为的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以转bar基因燕麦后代R2种子为材料,用不同体积分数的除草剂Challenge处理种子,萌发的幼苗经PCR和Southern dot blot鉴定,发现在0.03%的除草剂上萌发的幼苗,部分不含bar基因,而在0.07%和0.09%的除草剂上萌发的幼苗,均含bar基因。用0.07%的除草剂测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我国,也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之一。1995年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为2426万公顷,总产量为3469万吨,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为690万公顷,总产量为978万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油菜生产国纷纷开展了油菜生物技术研究。从早期的组织培养和染色体组分析,到现在的基因标记定位和基因克隆、转化等,研究技术日新月异,油菜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快了油菜育种研究的步伐。目前,油菜生物技术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为人们开辟了一条诱人的品种改良新途径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将会加速植物新品种的选育。至今常规技术仍然是油菜育种的主要方法,但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菜生产目前存在优质而产量不足的问题,传统育种方案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高产育种需求,高光效育种将充分挖掘油菜的产量潜力,正逐渐成为新的育种方案。本研究综述了油菜及其他作物的高光效育种设计,认为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在光合生理层面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对叶绿素含量的定位研究也表明,光合性状的改良对产量提高意义重大。油菜高光效育种应该结合现有育种技术聚合优良性状,可以实现油菜产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的育种观点看,传统的常规育种存在有许多缺陷:①同源和异源的不亲和性限制了有性组合的范围,许多基因资源难以利用;②配子的形成是减数分裂为先导,而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少和发生重组,因而杂合植株后代不可能具有双亲完整的遗传信息,其中雄配子细胞质所携带的基因明显不能遗传给下一代;③传统育种限于个体水平,选择依据是表型。因此显得周期长,选择机率小,受环境干扰大,基因连锁、互作、一因多效及多因一效  相似文献   

17.
多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用于植物遗传转化是培育具有多种优良品质作物的有效策略. 双T-DNA系统是实现筛选完成后选择标记基因删除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式. 为培育高度抗逆或去除标记基因的农作物,构建了多基因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2T-bbgdD,其中含有一个抗除草剂基因bar, 3个抗逆相关基因(DREB1A, Na+依赖性Pi转运体基因(d5), betA)和一个报告基因gfp.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转入拟南芥,获得了多基因共转化及去除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 可将此植物表达载体进一步用于作物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植物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突破性研究进展,对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若干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由于不能移动而发展了复杂而精密的抗病系统.近年来,人们发现作为细胞膜组分的脂肪酸在植物的各种抗病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不仅参与植物基础免疫和系统免疫,还参与经典抗病基因(R基因)介导的抗病过程.目前,已发现许多与脂肪酸(尤其是16碳和18碳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代谢相关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抗病性改变的分子机制研究成为植物抗病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在植物防御信号转导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抗病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A:太空育种是指通过返回式卫星等航天器,将农作物的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中一些特殊的条件,主要是高能射线的轰击,使得种子的基因发生突变,待返回地球后,再经过繁难的培育筛选出良种的育种方法。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如《科学世界》2016年第2期"转基因"专辑所介绍的那样,诱变育种增加了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