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 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 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静脉异丙酚1.5mg/kg;艾司洛尔(A)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及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给药前比较:P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A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升高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较,P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在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喉罩通气道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病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静脉内辅助芬氟复合剂组(A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气管插管(B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C组)。比较三组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三组病人硬膜外麻醉效果均好,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内脏牵拉反应较重(P〈0.05);B组气管内插管时循环参数波动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较C组多(P〈0.05);C组麻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病人较舒适(P〈0.05)。结论:喉罩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具有能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发挥硬膜外麻醉优点,有效的维持术中通气,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伞麻与伞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包括术中及术后的平稳程度、全麻药用量.方法:40例胸、上腹部、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单纯全麻醉组(G组n=20)和伞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20).GE组先进行相应椎间隙穿刺向上置管3cm,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3~5ml,出现阻滞平面后,胸部和上腹部注射0.5%罗哌卡因注射液5~7ml;下腹部注射0.75%罗哌卡因注射液7~9ml;两组均用地西泮、丙泊酚、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胺诱导插管.全麻维持均用微量输注泵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据麻醉深浅调整麻药剂量.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胺.GE组据手术时间的延长可追加罗哌卡因注射液.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博氧饱和度.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伞麻药用量显著少于单纯伞麻组P<0.01.且术后苏醒早,拔管时间缩短,拔管时其心血管的反应明显比单纯伞麻组平稳.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相互取长补短,麻醉过程平稳,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术后用于镇痛可减少许多胸腹部并发症,改善并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两种麻醉时血流动力学、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变化。方法 :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B组单纯全麻 ,分别于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 5min后、手术开始 1h后、术后 2 4h抽取中心静脉血 ,用酶法测定血糖 ,用放免法测定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结果 :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 (P <0 .0 5 ) ,术中A组血糖、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均降低 (P <0 .0 5 ) ,而B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且B组血糖、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均明显高于A组(P <0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应激反应较轻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芬太尼、丙泊酚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的比较。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患儿,年龄8个月~3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与芬太尼、丙泊酚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Ⅰ组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Ⅱ组麻醉诱导单次注入芬太尼后持续输注丙泊酚、辅助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苏醒、拔管情况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插管、手术开始后5 min、拔管时Ⅱ组HR、MAP均高于Ⅰ组HR、MAP(P〈0.01);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I组均少于Ⅱ组(P〈0.01);而在术后躁动发生率中II组少于Ⅰ组(P〈0.05)。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手术较芬太尼、丙泊酚和异氟烷复合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术后苏醒迅速,而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后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腭裂修补术中曲马多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ASA)Ⅰ—Ⅱ级腭裂修补术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在术前分别静推曲马多2mg/kg和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儿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围麻醉期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曲马多组在拔管时和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平稳。苏醒期躁动评分曲马多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腭裂修补术术前静推曲马多2mg/kg可获得围麻醉期间较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拔管期的躁动,且不增加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0例不同麻醉下实施乳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观察,比较其在术中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硬膜外麻醉用于乳癌手术,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易出现阻滞不全;而气管内插管复合静脉麻醉则具有呼吸,循环稳定的优点,亦易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复合静脉全麻在大型哺乳动物的实验外科手术中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实验者的重视和应用,但随意混杂应用麻醉药物的情况仍屡见不鲜。文中就动物手术中常用的几类复合静脉麻醉药物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局麻方法,预防球后、球周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表面麻醉后,于颞上方赤道部,结膜囊切开1mm分离暴露巩膜,用长22mm弯钝头针进入球结膜囊,沿巩膜壁到达赤道后,注入利布合剂等混合液1ml左右.结果:本组病例达到Ⅰ级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无眼压高及球后出血等一系列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流量循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胆囊摘除手术26例,每组13例,分别接受低流量(0.4~0.6L/min)或高流量(3.0L/min)恩氟烷循环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期间的SBP、HR、P_(ET)CO_2、S_pO_2、FiO_2、F_iE_nf、F_(ET)E_nf及新鲜气体流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两组麻醉期间SBP、HR、P_(ET)CO_2、F_iEnf、F_(ET)Enf差异不显著(P>0.05);与高流量麻醉组相比,低流量麻醉组恩氟烷投入量小、利用率高(P<0.01),且FiO_2总高于0.6。结论:低流量循环麻醉与高流量麻醉同样安全、麻醉过程平稳,且具有节省麻醉药、提高麻醉气体利用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硫酸镁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神经系统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性,可缩短全麻药异丙酚麻醉诱导时间,可明显减少麻醉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延长术后镇痛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16.
观察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加全麻插管下胆囊切除术中循环的稳定程度。方法:6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2)硬膜外加全麻,B组(n=30)硬膜外麻醉。观察术中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因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所用麻黄素和阿托品剂量。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人无显著差异(P>025),手术中麻黄素剂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阿托品剂量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结论: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采用硬膜外加全麻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年龄在42~78岁之间的84例全麻病人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及类型进行分析。麻醉方法为快速诱导后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深度,术中连续心电监测。其结果是:28例于麻醉前即有心律失常的病人手术中仍存在,麻醉期间出现的56例中诱导时发生39例占70%,维持期发生17例占30%。其原因与麻醉用药、交感神经或利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或平衡失调及手术操作有关,给予相应处理后均得以纠正。提示要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应做到:术前充分估计病情,术中尽量避免以上原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不同剂量国产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用于成人麻醉诱导的药效学与插管条件.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选择60例择期行面肌痉挛纤维血管减压术、年龄在27~65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C2(2倍ED95组:2倍95%的有效药物剂量)、C3(3倍ED95组)、C414倍ED95组)和C616倍ED95组)4个组.各组在麻醉诱导后于5 s内单次静脉注入相应剂量的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采用国产BIOMETER拇内收肌肌张力肌松监测仪测定拇内收肌诱发颤搐反应的变化.观察气管插管条件以及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的药效学.结果显示,4个组均能完成气管插管,C6组插管评分显著低于C2、C3、C4组,而C2、C3和C4组插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阻滞起效时间随剂量的增加相应缩短,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随剂量增加而延长,但各组肌松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无过敏反应发生.因此得出结论:成年患者,2倍ED95、3倍ED95、4倍ED95和6倍ED95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均能成功诱导插管,不同剂量苯磺酸顺阿曲库铵随剂量的增加起效时间缩短,肌松作用时间延长,但肌松恢复指数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1d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1.96%和77.17%.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优点.方法110例病人随机分2组,CSEA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EA组硬膜外麻醉.结果CSEA组用药量、起效时间和副反应均好于EA组.结论在子宫切除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