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广福 《科技信息》2013,(23):396-397
煤峪口矿11、12#合并层307盘区8705下煤柱于2007年2月21日发生内因火灾后,由于直接灭火无法将火熄灭,被迫将全盘区整体封闭。火区封闭后,采取了地面注氮、灌浆、堵漏、均压等措施进行治理,经过近2年的治理及观察,火区内气体、温度等参数处于稳定状态。在确认307火区具备启封条件并经集团公司批准后,煤峪口矿于2009年4月~5月对307火区内11、12#合并层5702下巷、2702下巷实施了启封,启封307火区从2008年8月制定方案到2009年5月启封工作结束,共历时10个月。307火区的启封成功,既减少资源浪费、延长矿井开采寿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于平涛 《科技信息》2012,(22):382-382
四老沟矿14-3#层303盘区的8311工作面为近距离煤层下层开采。其走向长度1010米,面长150米,平均煤厚2.6米,开采储量50.3万吨。该工作面上覆14-2#层为小窑破坏区,存在大量的不规则煤柱。受其影响该工作面在准备前5311巷540米—670米巷段发生顶板下沉、巷道严重片帮、地鼓等冲击地压现象,冲击地压的发生使该巷段严重变形,巷高最低处不足1米(原净高2.5米),最窄巷宽最窄处不足1.5米(原净宽3.2米),巷遭几近报废。  相似文献   

3.
辛珂 《科技信息》2009,(18):289-289
由于开采煤峪口矿11#410盘区煤炭资源需要解决轨道运输问题,所以将14#408盘区轨道巷通过11#材料斜井与11#轨道巷贯通,由于将来需要轨道运输,所以精度要求比较高,特别制定了此套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庙矿五区5-2S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合理注氮参数确定的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实验以及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注氮量、不同注氮位置、不同注氮时间对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注氮量的增加,采空区自燃氧化带的最大宽度逐渐减小,红庙矿五区5-2S综放工作面合理的注氮量应该为660~800 m3/h;合理的注氮位置为距工作面运顺侧采空区后方10~30 m;每天的累计注氮时间不超过15 h.红庙矿五区5-2S综放工作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上述注氮参数,取得了很好的防灭火效果,有效地预防了采空区自燃的发生,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本研究对煤矿防灭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CO2灭火技术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忻州窑矿利用CO2气体扑灭井下火灾的事例,详细论述了CO2灭火机理和CO2气体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总结了CO2气体灭火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装置使用和CO2气体灭火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类似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宜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丁录仕 《科技信息》2012,(28):420-423
近年来,中国煤矿氮气防灭火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制氮装备还是注氮工艺均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和防灭火实践经验,该项技术已成为矿井防灭火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配套技术仍落后于综采、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注浆等防灭火方法很难适应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维空间大和漏风大的特点,致使矿井因火灾而封闭工作面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要加强氮气防灭火技术椎广,在应用技术方面改进和提高注氮工艺水平,加强与采煤工艺的互相配合,探索在不同条件下更好运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进一步提高采煤工作面的抗灾能力,减少事故发生。本文以同煤集团大斗沟矿81610工作面和同忻矿8101工作面自燃火灾和火区治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生产实践中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注氮前后火区的变化规律,获得一套可靠、有效的同类火区注氮治理的技术。结果表明:注氮参数的确定是重点;间歇注氮防火成败的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防火注氮时机,并严格按此注氮时机汪氮;只有采取采空区深部注氮才能取得好的氮气防火效果。分析可知,合理的注氮措施的实施,对于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磁窑堡二矿自然发火期短且为高韧性特厚易自燃煤层,且综放面回风顺槽与多个旧巷贯通或相邻,使得巷道掘进及回采期间自燃危险性增大的特点,对巷道掘进期间实施了有效的防灭火措施方案,保障综放面安全顺利开采。  相似文献   

8.
曹学军 《科技信息》2010,(24):321-322
对忻州窑矿西二盘区8931-1巷在掘进过程中遇到顶板破碎漏顶情况进行新的支护工艺,顶板漏顶岩石中密插2寸钢管挂网,两侧空隙注马丽散棚顶,架密集25U梯形金属棚采用迈步式连接成一个整体过漏顶区域。减少了施工量,节省了大量资金,是我们第一次采用新的施工工艺过漏顶区,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煤炭自燃机理时着重讨论了自燃氧化放热量与表面反应热的关系,由此在自行研制的DKH—1型动态控温耗氧测定仪上对大同忻州窑矿11#煤8920面混煤进行了分粒度级耗氧速度测定,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0.
周霖 《太原科技》2007,(12):83-84
四台矿在开拓14号层404东部盘区过程中,盘区巷道所穿位置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给盘区巷道的掘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四台矿14号层404东部盘区工作面为例,对14号煤层开采范围及布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盘区巷道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同家梁矿14#层311盘区51013巷与311-1巷交汇处架设20#工字钢钢架做交叉点对顶板进行加强支护,保证了上覆煤柱下巷道支护的稳定性,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对类似顶板条件的巷道支护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两硬”条件下半煤岩巷掘进一直是影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掘关系的主要问题。在四台矿11#层410盘区51003半煤岩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实现了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13.
易自燃煤层煤巷自燃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晓南矿707综采面实际情况,分析了易自燃煤层煤巷(高顶、高冒处及巷间煤柱)自燃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介绍了对煤巷高顶处,采用调风、导风等技术措施防止自燃的发生和蔓延,对巷道间煤柱则采取包帮、充填、压注凝胶等技术措施延缓和阻止了煤柱的自然,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易自燃厚煤层防治煤巷自燃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红庙煤矿开采煤层变质程度低,自然发火期仅为1.5~3个月,在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浮煤经常发生自燃。经过多年的防灭火经验,当工作面内布置有灌浆管路时,从工作面下端向上端方向依次注砂,在采空区内形成一道砂墙,有效地控制了浮煤自燃。经计算机模拟计算和注砂措施的效果考察,给出了试验工作面的最佳注砂砂墙长度。  相似文献   

15.
鉴于新峪矿自投产以来10#、11#煤层多次出现发火的情况,5110综放工作面采取了煤层预注阻化液技术进行防灭火。本文阐述了预注阻化液防灭火技术在新峪矿5110综放工作面的成功应用,对阻化剂的选择、注液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防灭火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村钒矿矿石开采过程中,出现了采空区矿石自然发火现象,采空区漏风强度大,火区范围大且位置模糊,在灭火过程极易发生爆炸,严重危胁着钒矿的安全开产.本文在分析钒矿矿石特征及物质成份的基础上,掌握了钒矿自燃的机理和燃烧特征.根据钒矿采空区着火的特点,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对火区进行治理,设计了液态二氧化碳释放工艺及管路的布置方案,确定了液态二氧化碳的注入量.通过对钒矿采空区自燃火区进行有效的隋化和降温,抑制和熄灭了火灾,保障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石嘴山二矿煤样程序升温自燃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煤样程序升温自燃性测试实验装置,模拟煤自燃发火过程。通过考察煤样的煤温变化、氧气消耗量、一氧化碳产生量及其他气体的变化规律,并确定煤的临界温度、气体产生率、放热强度和极限参数,研究石嘴山二矿煤的自燃倾向性。为石嘴山二矿安全生产、自燃火灾的预测以及防灭火,提供依据。该实验数据精度在90%以上,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韩战英 《科技信息》2009,(18):277-277
本文通过对11、12#层410盘区81004、81006、81008工作面矿压观测和矿压数据对照分析,了解该盘区厚煤层低位放顶煤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方法,了解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分析支架适应性,为进一步搞好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矿机械化水平提高,开采速度加快,引起采空区遗煤增多和面积扩大,使得采空区煤炭自燃隐患更加突出,大面积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率高、火灾危害大,对其成因和灭火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大面积采空区煤炭自燃火灾的危害程度.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煤自燃机理的不同说法,提出了煤自燃过程的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氧化阶段和自燃段,指出煤体要发生自燃必须具备4个条件:根据对煤炭自燃机理的研究,将防治技术措施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灌浆防灭火、均压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惰气防灭火等4类.  相似文献   

20.
黄江 《科技信息》2012,(10):345-345
在煤炭资源日益枯竭,易开采煤层逐渐减少的格局下,我公司在侏罗纪14#煤层开采结束转折期,率先在全集团内开采了侏罗纪15#煤层,面对15#煤层顶板岩性发育,稳定性差、脆性大的困难,自2008年开采15#层317盘区,至转战309盘区后,经过实践探索,克服了顶板、矿压等管理困难,总结出了一套针对开采侏罗纪15#煤层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回采工艺,为其他单位将来开采15#煤层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