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纬43.6度,东经122.2度,海拔179.4米的干旱盐碱区引种旱稻品种(品系)11个,结果表明:中选1号气候适应,耐旱丰产,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2.
孔德龙  刘江林 《甘肃科技》2009,25(21):167-168
将引种的华北落叶松与迭部地区主要针叶树种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华北落叶松生长量远高于其它针叶树种,建议进一步推广引种。  相似文献   

3.
郭向民  梁爱林  高素琼 《科技信息》2010,(16):I0389-I0389
本文通过华北落叶松13年的引种育苗、造林试验结果,总结出陕北劳山林区引种华北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以及和油松育苗、造林情况的对比分析,综合认定,华北落叶松在陕北劳山林区生长表现良好,是华北落叶松的适生区,可在生产实践中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4.
沙漠油料作物好好芭的物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好好芭(jojoba)是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特殊油料作物,栽培仅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好好芭物候学研究的欠缺,在我国大面积引种好好芭存在许多尚需解决的问题.1997—2001年间,在北京和河南南阳地区试种好好芭,在北京地区利用温室种植好好芭获得成功,2000年开始座果.本研究调查了这两地水质、土壤、气候等物候条件,比较了两地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是好好芭引种的决定因素,并初步明确了好好芭生长的气候条件,为今后引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岭岗国营林场调查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24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W=a(D^2H)^b模型来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符合理查德(Richards)生长方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在26a时达到顶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24a时达293.40t/hm^2,生产力为20.78t/(hm^2.a).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是我国引种成功最早的造林树种,现已成为我国经济价值最大,分布最广的树种.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立地指数以及林分密度,采用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果沙棘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论述及其在太原市工程造林中引种和推广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分析,指出太原市的自然条件适合大果沙棘生长,大果沙棘是太原市生态建设,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太原市造林新品种开发的必然选择,应尽快加以引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绞股蓝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来自广西金秀县、阳朔县、崇左县、乐业县、天峨县、扶绥县和日本国等7个不同产地的绞股蓝在桂林市郊引种栽培研究的结果,为绞股蓝人工栽培提供有效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库尔勒地区荒山绿化中树种单一且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通过对巴旦杏产地的实地考察,了解巴旦杏的栽培状况,总结巴旦杏在库尔勒地区引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相同条件地区的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前人调查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确定了754种四面山植物园的引种植物,并在调查植物园引种地立地条件和引种植物配置的观赏性、系统性和生态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引种植物的配置原则,并据此原则绘制出了四面山植物园引种植物配置图.  相似文献   

11.
杜鹃属植物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庐山植物园自1982年始开展杜鹃属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共引种杜鹃花近300种(品种)。笔归纳了该园20余年来在杜鹃花引种栽培中所取得的经验,并通过对杜鹃在栽种地生长发育的观察,分析探讨了杜鹃属植物在庐山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原产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杜鹃生长好干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中高山地区引种的杜鹃生长极佳;(2)引自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的杜鹃生长好于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滇南及滇西南);(3)广生态幅的物种适应性好于狭生态幅的;(4)向温暖湿润气候演化的温带和亚热带林下类群的杜鹃生长良好,而向旱、寒生环境演化的高山类群或热带附生类群的有鳞杜鹃在庐山适应性差;(5)总体来看适应性强弱表现依次为:落叶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有鳞杜鹃亚属;(6)原产日本、北美地区的杜鹃在庐山生长适应性良好,久经栽培的种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丰富本地的蔷薇属植物资源,研究了日本蔷薇在贵州省植物园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气候相似性和品种特性决定引种的成败的关键。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整个榛属分布区内机械布设52个样区,以榛属在各区内分布的种数得分及对应的环境气候指标,对榛属内种的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获得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榛属内种的分布受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主导因子为降水量,是紧密负相关;其次为温度,呈弱的正相关.据此认为,在榛子的引种工作中首先应重点考虑的气候因子是引种区环境的湿润状况,其次是温度。  相似文献   

14.
初步探讨了湖南吉首地区野生观赏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该地产野生观赏植物79科,152属,280种,它们的区系地理成分有12个分布类型.根据“区系发生法”的引种理论,阐明了这些野生植物可以引种栽培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日本落叶松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云  王凤玉 《科技信息》2007,(36):319-319
日本落叶松自引种以来,在北方工程造林中表现良好,被确定为先锋树种。但始终没有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本文笔者从育、造、管、用对其进行论述,以供各位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在兰州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红龙果的技术。该温室在保温性能、采光、灌水条件和土壤肥力均好的条件下,只要栽培品种选择得当,通过适用必要的生产设施和有效的栽培管理技术,红龙果这类热带水果的引种即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林志雄 《广东科技》1997,(10):13-14
日本栗和中国板栗同属山毛榉科栗属植物,是两个不同的种,日本栗具有果大,适宜加工的优良性状,70年代以来日本选育出一批果大、抗栗瘿蜂的优良品种。为探讨我省山区引种日本栗的可能性,1994年1月和1995年12月先后2次引进日本栗嫁接苗,在东源、阳山、韶关、广州等地布点试种,并分别于1996年8月23日在东源,1997年7月28日在省果树所通过了专家鉴评。  相似文献   

18.
以立地条件、林龄及经营措施相同的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4种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分析粗根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明显,除华北落叶松粗根碳氮比、长白落叶松有机碳含量季节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季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夏、秋季粗根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碳磷比、氮磷比显著高于春季,全磷含量、碳氮比显著低于春季,但夏季与秋季各项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4种落叶松种间对比显示,日本落叶松比其他3种落叶松的碳、氮、磷含量具有更大的变异系数和极差,说明季节变化对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最大;日本落叶松氮磷比高,表明氮元素限制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小.建议抚育过程中,在生长旺季对落叶松林,特别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林施用氮肥,以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引种的社会与学术背景、引种、产业化和种质复壮等过程,探讨了引种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其产生的综合效应。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缓解我国黄渤海海域养殖业面临滑坡的态势,我们选定并引进了美国的海湾扇贝。在实现人工繁育技术系列化和养殖过程全人工化的基础,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业从此成为我国浅海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引种工程在东海和南海也得以拓展且颇见成效。养殖群体的种质复壮,为该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种质”基础。尚未发现海湾扇贝在中国海形成自然种群,表明该项引种工程不会对本地种的种质和资源造成负影响。其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因产生大量生物性沉积而导致的自身污染,但与近年的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该项引种工程瞄准了国家需求,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提高了我国贝类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海湾扇贝引种工程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并将产生持续、深远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国外优良彩叶槭树引种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毓  赵遵田  刘媛 《山东科学》2010,23(2):47-50
本文通过比较济南与原栽培地美国波特兰的气候环境条件,并进行引种理论和拟引种槭树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说明从美国引种优良彩叶槭树是可行的,但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