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到清代,进入了它的全盛期。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更是达到古代制瓷高峰。称康雍乾时期为古代制瓷高峰,生产规模之大、品种花色之多、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主要标志。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清代景德镇的陶瓷诗歌对当时陶瓷生产有较为全面的反映.这类作品具有浓郁的行业气息和较高的艺术成就,与陶瓷生产和艺术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瓷之国,景德镇是举世公认的国之瓷都。绵诞1500年以上的制瓷史和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造就了景德镇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无怪乎千百年来多少名宦雅士,文人骚客以至平民百姓吟诗填问,题联咏歌,反映瓷城社会生活、吟诵陶瓷文化,咏叹瓷城民众和赞美其旖旎的山河风光。遗憾的是,如颜真卿、王安石、苏轼、文天祥、唐英等历代名人为景德镇有感而发的诸多佳作,散于各处且蒙尘多少岁月,世人难得一览。固然,近人并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江西乃至世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窑火不断,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手工制瓷文化生态延续至今,薪火相传。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景德镇手工制瓷的部分工序发生改变,瓷业习俗逐渐淡化。针对危机,提出从生产性保护入手,完善景德镇手工制瓷的文化生态环境。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来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活态传承,以期达到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良性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陶瓷乐器历史悠久,长江流域的景德镇陶瓷乐器在我国陶瓷乐器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自春秋战国时期始,陶瓷乐器在长江流域就开始出现;唐宋时期,景德镇制瓷工艺的进步促进了陶瓷乐器种类和音质的完善;明清时代,景德镇相继烧造出装水击打的白釉小盏子和瓷制的云锣。1949年后,一系列陶瓷质地乐器在景德镇先后被研制出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陶瓷系列乐器。本文旨在对景德镇的陶瓷乐器的历史流变与创新发展做一个探讨与阐述。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是有着千年制瓷业历史的瓷都,城市中也必然留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而作坊作为制作陶瓷的主要空间场所,更是大量存在于这座城市。但是在当代城市空间趋同化发展的影响下,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本文结合景德镇城市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传统制瓷作坊在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从而提出传承景德镇千年制瓷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叶云 《科技信息》2010,(29):20-20
在近几十年来,景德镇陶瓷与国外及国内其他产瓷区相比,素以扬名天下的景德镇瓷器在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本文旨在提出并分析影响和制约景德镇中小陶瓷企业发展的各类因素,且就此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青花作为陶瓷的一种装饰,是陶瓷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之一,一直被誉为国瓷。她清丽、隽逸,千百年来不断地向世人展现其迷人的风采,处处给观者美的享受与启迪。本文阐述了青花瓷的文化特征和意蕴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5(1):I0006-I0007
周遇贯,于1962年1月出生在瓷都景德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制瓷技艺,经过三十余载的不断学习,对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淀,其作品做工精细、色泽清新淡雅,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深受许多陶瓷收藏家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收藏。  相似文献   

9.
吴姗 《科技信息》2012,(14):158-158
景德镇制瓷源远流长,明清两朝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一方方陶瓷款识铭刻着历史的浮沉,传承着瓷都的文明。研习景德镇明清两代瓷器款识,方寸之间,景象万千,诠释了中国陶瓷制造的盛衰,更见证了瓷都陶瓷文明的盛景。  相似文献   

10.
于芳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5):112-113,106
景德镇,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制瓷历史的名镇,世世代代的瓷业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化。在陶瓷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景德镇祭祀礼俗的文化本性直接体现于各种祭祀活动,而文化的本性是贯穿着人文关怀的理念,体现着一个民族善良灵魂的依守。恰由于有了这个善良灵魂的主导,景德镇祭祀礼俗必然赢得充实的生命内容,与进步的文化生活相辉相映,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魅力,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1.
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基点,阐述了陶瓷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从陶瓷文化、陶瓷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三个方面,客观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现状,提出了陶瓷文化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生态规划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景德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打造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城市,是实现瓷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因而,首当其冲的是:需唤起陶瓷文化景观建设的生态意识,而了解瓷都陶瓷文化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其开发原则是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传统陶瓷行业用语是陶瓷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景德镇方言研究的重要内容,值得深入的探讨。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景德镇传统行业用语的构成方式进行初步的例析,以期能对该课题的研究起一点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KAP模型分析了景德镇陶瓷从业者人员对陶瓷符号知识的了解程度、态度和行为的关系.从调查数据得出大部分景德镇陶瓷从业者对陶瓷符号知识了解不充分,对陶瓷符号知识的知晓率尚待提高.建议对陶瓷从业者培训有关的陶瓷符号知识,使其更好的掌握对陶瓷产品的销售和陶瓷文化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景德镇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陶瓷文化灿烂夺目,是世界闻名的瓷都,但人们对陶瓷英语的了解却甚微。要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必须掌握相应的陶瓷英语,让更多的人了解瓷都,让瓷都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以镇名市"体现了陶瓷文化遗产在景德镇市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陶瓷文化遗产在当下有以地域文化资源促进景德镇因地制宜地发展社会经济、以文化名片的作用增加景德镇的城市附加值、整合景德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四条路径实现。景德镇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典型与核心城市,来自景德镇的调研表明:通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与发展,可以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促进陶瓷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融合与发展中还存在的体制条块分割、营销不力、资金缺乏等问题;可以从协作机制、整体营销机制、投融资机制、人才机制等维度来构建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理想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陶瓷彩绘的历史很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器加彩,使用的色料为红色和黑色,这为后来陶瓷彩绘开启一个伟大的序幕。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氤氲而深沉;沧桑红店,瓷器色彩斑斓而琳琅。自明代起,景德镇就呈现了"匠从八方来"的繁荣制瓷局面,出现了以专门在白胎上进行彩绘的行业,经营这一行业的店铺被称为"红店",而在瓷器白胎上进行彩绘加工这种繁杂的工作被俗称为"画红",可以说,对"画红"进行历史性考察,可以对景德镇彩绘发展史管窥一豹。本文通过对景德镇"红店"的考查研析,探讨景德镇"红店"现象对景德镇陶瓷彩绘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对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在挖掘景德镇当前陶瓷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应该如何开展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最后提出若干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景德镇陶瓷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如何有效地获得并运用电子商务人才已成为景德镇陶瓷企业将来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景德镇陶瓷企业的普遍特点,分析了陶瓷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规律,调查研究了景德镇陶瓷企业对此类人才的使用状况,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