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在当前的城市街道绿化中,廊坊市还没有形成与自身地理资源优势相适应的绿化环境,亟需加大城区街道绿化力度,完善园林绿化结构,尤其应以植物树种的配置协调为突破,实现廊坊城区街道园林绿化环境的全面优化。针对这种情况,要实现城市街道绿化植物配置树种的科学选择,就必须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从发挥城市街道绿化的多种功能出发,按照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原则,根据城市自身的定位和实际进行树种选择与配置。  相似文献   

2.
对大理市下关主城区主要街道行道树种进行调查,所用树种主要有12科14属15种,行道树绿化存在种类单一及乡土树种运用不够多等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江汉大学校园绿化现状、植物种类、数量、分布、配置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大学校园共有绿化植物205种,隶属于72科146属;校园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应能力强,绿化效果明显;校园绿化植物主要以木本植物为主,草本、藤本植物应用较少,绿化结构简单。调查发现江汉大学校园绿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植物种类及应用形式较少,盲目引种,群落构成、种植设计不合理等,并就此提出了深化校园绿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对牡丹江市87条道路的绿化植物进行了调查.牡丹江市区道路绿地植物共有31种,绿化的基调树种为杨树、柳树、榆树;骨干树种为松树、榆叶梅、刺玫、水蜡、丁香、杏树、京桃、红瑞木、绣线菊、珍珠梅等.建议:适当增加道路绿化树种的种类,增加植物配置模式,改善绿化设计风格,设计出"街街不同,路路新颖"的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5.
对太原市城区主要街道目前的绿化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城市污染特点,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树种以及大力开展垂直绿化,提高绿化量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及空间格局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绿化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北京市建成区“分散集团式”的布局特点以及新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规划布局结构,采用机械布点法对小区、公园、街道、片林、机关附属绿地五种绿地类型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绿化植物中乡土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8.2%.在各绿地类型中,公园绿地和小区绿地都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但公园绿地的乔木配置以及小区绿地的灌木配置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附属绿地各项指数居中;街道绿地植物多样性偏低,且行道树树种单一;片林多样性指数最低,且分布范围小.从植物分布空间上看,西城的植物多样性要高于其它城区,其次是北城、南城,东城物种丰富度最低;环线的植物空间格局呈现出中心城区与外缘城区植物多样性高,而中间相对较低的局面,其中四环植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可见,北京绿化需进一步增加物种丰富度,街道、片林绿地在这这一问题上尤为突出,同时东城区及四环周边应加强绿化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对伊宁市主要道路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伊宁市道路绿化植物种类约37种,不同季节从花、果、叶、树形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观赏特性.配置方式以乔、灌、草结合,乔木比例较大,灌木和观赏花木较少,各个街道植物配置模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石河子市区15条主要街道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行道树的树种组成和生长表现,分析各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各街道绿化树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石河子市主城区行道树共有9科13属17种,平均树高、胸径和冠面积分别为9.7 m、22.3 cm和45.2 m~2;从树种多样性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来看,树种丰富、结构较复杂的道路,其多样性指数高.其中,北一路最高(H=1.66、D=0.79),北子午路(H=0.13、D=0.05)最低;市区行道树优势种为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次优势种为白榆(Ulmus pumila)、小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欧洲白榆(Ulmus laevis)、苹果(Malus pumila)、圆冠榆(Ulmus densa),这6个树种是石河子市街道绿化优先选择的树种.总体而言,石河子市行道树树种结构比较单一,以几个优势种或次优势种为主,需扩大其他树种的配置比例,引进新树种,提高各道路的树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充分对榆阳区地理气候环境和城市绿化优秀成果的调查研究,结合绿化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分析总结出了适合榆阳区不同地段的绿化树种优化配置模式,供生产实践参考。我们以调整林分结构,优化城市绿化树种配置模式为出发点,以提高榆阳区城市绿化水平。同时以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增加人均绿化面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为目标,对榆阳区城市绿化树种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榆阳区实际的园林绿化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海口市主要街道绿视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海口市主要街道的绿视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主要街道的平均绿视率为44.37%,影响绿视率的因素有绿化覆盖率、街道模式、绿化模式、绿化树种等.并且从绿视率的角度提出了海口市街道绿化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区城市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佛山市区所有独立城市绿地中的植物物种调查表明,佛山市区城市绿化中应用了338种(包括变种、栽培种)植物,隶属215属86科;其中乔木177种,隶属111属47科;乔木种类最多的5个科是桑科、棕榈科、桃金娘科、苏木科和蝶形花科。不同行政区域的城市绿地,其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很大,城区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石湾区。不同类型的绿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差别也十分显著,公共绿地的多样性高于其它绿地类型。绿地应用的乔木主要为常绿阔叶树种、乡土树种或慢生树种。绿地中普遍应用的植物或乔木仅30种左右,大部分绿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差。本文还对佛山市区城市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乔木的多样性、多样性建设与保护以及景观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三维绿量能够从立体空间上描述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定量评价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本文以福州大学为研究区,探讨了利用可见光无人机影像估算绿化树木三维绿量的方法,并对校园生态效益进行定量分析。首先获取高于10cm分辨率的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其次结合可见光波段的光谱特征与无人机数据点云的高程特征获得研究区的冠层高度模型;然后通过局部最大值算法与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提取单木树高、株数以及冠径参数,通过野外实测数据构建“树高-冠高”关系模型得到冠高;最后结合树种分布情况,按照不同的树冠形状构建三维绿量估算模型,并基于三维绿量估算校园不同树种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三维绿量总量达到了804405m3,其中休闲区的三维绿量总量为428566m3,占总绿量的53.3%,而科技园区的三维绿量总量为26568m3,仅占总绿量的3.3%;而常见树种中,三维绿量贡献最大的为榕树,达到404405m3,占三维绿量总量的50.3%,而丹桂贡献的三维绿量仅为509m3,占总绿量的0.063%。研究认为: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能够较好的估算出研究区内绿化树木的三维绿量。  相似文献   

13.
吉安市园林植物初步调查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踏查,对吉安市(吉州区和青原区)园林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观赏特征和园林用途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安市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有园林植物76科148属188种(含变种,不含品种),其中裸子植物有7科17属20种,被子植物69科131属16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0.63%和89.36%。组成吉安市园林植物的优势科较少,优势科园林植物种数占吉安市园林植物总种数的37.76%。吉安市园林植物的生活型多样,乔木52种,灌木74种,草本61种,分别占吉安市园林植物总种数的27.65%、39.36%和32.45%。吉安市园林植物观赏功能类型多样,主要可分为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树形类、藤蔓类和香木(花)类等6类。吉安市园林植物园林用途多样,主要有行道树类、孤散植类、庭荫树类、风景林木类、花灌木类、绿篱类、垂直绿化类、草坪地被类和花坛花境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4种主要道路类型,分析阜阳市颍州区各主要代表性路段的绿地规划设计特点,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调查区道路绿化情况整体良好,美化了城市街景,改善了城市环境,但在局部区段,仍存在植物配置不合理现象,绿化与管网存在矛盾;道路绿地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等问题。因此,道路绿地规划设计需依据相应的绿地规划指标,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植物配置,以达到保证交通安全和美化、香化、净化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夏季绿化形式对对滨湖步道微气候的影响,以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榕湖步道为例,结合现场测试和ENVI-met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绿化形式对滨湖步道微气候的响应规律,并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得出步道高宽比、植物排布形式和乔木冠层尺寸对微气候的贡献度关系,并提出最优绿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步道高宽比越大,降温效果越好,减湿效果越弱;两侧复合式绿化排布降温效果最优,两行开敞型绿化排布减湿效果最优;乔木冠层尺寸越小,降温效果越好;植物排布形式对湖泊中心的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变化的影响较大。通过非线性拟合和正交试验可知对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贡献度关系为植物排布形式>步道高宽比>乔木冠层尺寸,且当步道高宽比为1.0,植物排布形式为两侧复合式绿化,乔木冠层尺寸为9 m时,滨湖步道微气候最优,符合人体热舒适标准,为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永定县的常绿阔叶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对永定县常绿阔叶林的31处共3100m~2典型样地统计,共含维管束植物136种,分属43科86属.单种和两种属共占总属数的93%.群落区系以樟、壳斗、山茶和茜草等科以及热带,泛热带地理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43.0%和31.4%)为主.优势树种有栲属多种、木荷、青冈、蕈树和马尾松.群落类型有槠林等12个群系并具中、南亚热带植被过渡性特点.树种年龄结构和乔灌木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已趋向中一晚年发育期并开始转为恢复发展的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配置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调查了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的配置现状。结果发现,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中骨干树种明显、采用了多种配置方式、突出了季相变化、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但也存在植物种类较少、各功能区没有特色、南北校区绿化工作不协调、种植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引进园林植物、改善配置方式、发展垂直绿化、加强管理养护等优化校园植物配置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使城市下垫面属性改变,人工表面取代自然地表,导致室外热环境恶化,其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引发的异常气候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已证实植被可以通过遮荫和蒸腾等作用产生降温的生态效益,但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与植被的规模或种类或分布方式等之间的联系仍没有明确量化掌握。目前,通过不同指标对绿地特征进行概括,从而精准量化绿地对室外热环境的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重点。对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乔木覆盖率、三维绿量以及天空可视度六种指标调控室外热环境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分析各绿化指标之间的区别,并分别论述各绿化指标与热环境相关研究,总结各指标在量化降温效应的特点及局限性。之后提出绿化指标互补量化研究方法,从三维空间视角为完善绿量指标研究提出三维绿量体以及三维绿量体与热环境关系研究的相关方式,从而精确地对三维绿量在空间中地具体分布进行表达,更加真实地反映绿地的植被特征。根据以往针对三维绿量的研究提出三维绿量阈值,结合三维绿量的空间分布及树种差异性,挖掘影响绿地降温效应的潜在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量化绿地降温效果,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最后论述绿视率这一新的量化指标在量化绿地降温效应的潜力,以期推动绿视率与热环境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北亚热带丘陵山区次生森林在不同演替序列中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对江苏省南京市溧水林场区域内36块30 m×30 m样地中的木本植物分布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利用典范相关分析(CCA)确定不同演替阶段典型群落类型的基础上,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各类型群落中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典型森林群落类型为马尾松-麻栎群落、冬青-马尾松群落、麻栎-栓皮栎群落和杉木-油桐群落,土壤条件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首要因素。各群落类型中的优势乔木树种在>3 m的空间尺度上通常都表现为均匀分布格局,推断种内竞争可能是形成这种格局特征的重要原因。主要乔木树种之间的空间关联通常表现为中性关系,而对于麻栎-栓皮栎这种功能属性相近的树种,由于受到种间竞争驱动从而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种不同起源类型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径级和林层特征,并对落叶松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特征和种群对邻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g(r)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优势种群落叶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小树、中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点格局进行研究; 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mISAR模型)分析样地中乔木树种对局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起源的落叶松林内落叶松种群呈正态分布,根据林木胸径(DBH)将落叶松分为小(5 cm≤DBH<10 cm)、中(10 cm≤DBH<30 cm)、大(DBH≥30 cm)3个阶段。人工林和天然林小、中、大3个不同阶段的株数比分别为10:3:4和10:3:6,树种多样性分别为0.96、0.54、0.52和1.27、0.94、0.63。两种起源落叶松林空间点格局分布总体均表现为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和中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此外,两种起源的落叶松林内物种在调查尺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单物种所有个体对邻域全部树种的丰富度起到促进作用。【结论】研究区长期的干扰使两种起源类型的落叶松林具有较为相似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中径级林木个体多但小径级和大径级较少,种群难以实现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