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瓯语的“有”字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是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动词,一般把含有动词“有”及其否定形式“没(有)”的句号称作“有字句①”。现代汉语中“有字句”的语义关系主要体现为②:1、表示领有.具有。(1)我有一部《现代汉语词典》。(2)我有件事跟你商量。2、表示存在。句首限于用时间词语或处所同语,“有”后面为存在的主体.有时可提到“有”前。(3)树上有两只小鸟。(4)河面上有几条小船开过来了。(5)铜镜上刻有花纹。3、表示性质、数量达到某种程度。(a),有…〔那么〕+形容词,用于比较,表示相似。(6)这花开得有碗口那么大。门)这孩子…  相似文献   

2.
"NP+了"结构具有口语性。能进入"NP+了"结构的NP主要有五种语义类型:阶段NP、时间NP、关系NP、处所NP和数量(名)NP,并且NP具有[+顺序义]、[+推移性]、[+特指性]的语义特征。含有"NP+了"的句子,句式不同,语义重心所在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实系数多项式团式分解定理[1]的证明中有“设f(x)是n次实系数多项式,由代数基本定理,f(x)有一复根a,那么在复数域上有f(x)=(x-a)f1(x)若a为实数,则f1(x)是n-1次实系数多项式”。此处说“f1(x)是n-1次实系数多项式”实际上是用了下述定理。在下述定理中分别取P为实数域,P为复数域,即可得到上述结论。定理设P和P是两个数域且P是P的真子集,用P[x]和P[x]分别表示P和P上的多项式环,且设g(x)EP卜〕,/(X)EP卜〕,g(X)一0,如果存在人(X)E川x〕使@这个定理在[卫]的12页中作了直观说明,下面给出这个…  相似文献   

4.
“一脸汗”与“一碗烩面”属于不同的结构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语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脸汗”比较接近主谓结构;“一”不是基数词,意思相当于“满”或“全”,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脸”不是计量单位,语义特征记为[一量度][+处所];在句子中表示主观大量,具有夸张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带扰动PBSDE x(t)+∫ι^1[f(x(s))+F(x(s))]ds+∫ι^1[g(x(s))+G(x(s))+y(s)]dW(s)=X解的存在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余勇 《科技信息》2008,(36):40-41
文[1]-[4]对数学通报“数学问题”1561进行了系列的分析研究,读后深受启发,正如罗增儒老师所言:数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思维的过程是多姿多彩的。本文在学习分析已有文章的基础上,从分析f(x1+m)和f(x2+m),x1+m和x2+m的大小、对称及平移几何含义出发,揭示数学问题的隐含特征。从而揭示数学问题的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7.
介词“就”在萌生过程中曾处于双动同结构的V1和V2位置。在汉代已出现较多的“就+N(处所)+V”和“V”+就+N(处所)”格式,这两种句法格式提供了“就”虚化的可能性。“就”在虚化过程中的发展线索是──“处所介词──对象介词──范围介词”。动词“就”的虚化始于汉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介词性质已明确。  相似文献   

8.
结合文献[1]中的结论(见引理3)进行推导,得出方程y″+P(x)y′+Q(x)y=f(x)所对应的齐次方程相对应的Riccati方程特解的求法,在此基础上,得出方程y″+P(x)y′+Q(x)y=0对应的通解。  相似文献   

9.
研究具有正负系数的一阶非线性中立型微分方程d/dt[x(t)-R(t)x(t-r)]+P(t)x(t-τ)-Q(t)x(t-δ)+f(t)=0其中P,Q,R∈C([t0,∞),R^+),τ,r,δ∈R^+,τ≥δ。主要是考虑f(t)〉0时方程的振动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在动词后由介词"于(於)、在"引入转移处所,表示因转移而在新的地点出现新的存在状态,所以才导致"N(转移物)+V+于(於,在)+转移处所"在不同场景中传达出不同的信息重点:或强调转移处所,或强调转移后的存在状态。对于一个动词来说,引入转移处所时采用哪种结构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是动词本义的信息链,二是言语环境透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副词“就”的三种句式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时间、数量、年龄、范围、程度、逻辑、语气等的主观态度。(X1)+就+X2+(了2)的句式:副词“就”取“较快衔接”义,“就”不重读,在表示数量、年龄、范围、程度等时,有关词语位于x1位置有“趋小”的倾向,处于)(2位置有“趋大”的倾向;“(X1)+就+X2”的句式:副词“就”一般是“限制”义,重读,或和其所“限制”的X2一起重读;“X+就+X”的句式:副词“就”义有双重性—“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X+就+X”是一个紧缩式复句,前X相当于一个条件小句,副词“就”“衔接”并“强调”后X的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2.
利用μ(x,y)是一阶微分方程积分因子的充要条件,讨论了一阶微分方程的积分因子问题,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复合型积分因子μ[p(x)+f(x)g(y)+q(y)],μ[φ(xsyt)+p(x)+q(y)],μ[φ(xsyt)+p(x)q(y)]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应的推论,并结合实例给出具有上述形式积分因子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单位圆盘B上研究非线性椭圆奇异边值问题△u+f(x,u,△↓u)=0,x∈B;u=0,x∈?B,在相当一般的条件下得出正解的存在定理,推广和改进了H,Usami(1989)及[1]、[2](1999—2004)的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函数方程f(x—y)+f(x+y)=2f(x)f(y)有界连续解,其中f(x)为R^n→R的有界连续函数;证明了f(x)必为如下形式的三角函数f(x1,x2,…,xn)=COS(k1x1+k2x2+…+knxn),其中k1,k2,L,kn常数。该结论证明了满足上述方程的函数一定为三角余弦函数,也即给出了三角余弦函数的一种方程形式的刻画。  相似文献   

15.
文章用坐标平移与旋转方法,获得了曲线方程(a1x+b1y+c1)(a2x+b2y+c2)=1(a1^2+b1^2)(a2^2+b2^2)≠0 (1)在xoy平面上的完全定量几何特征.由其特征,我们可以方便地给出它们的具体方程表示的曲线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多义句式[A]“NPL V 着+NP”与多义句式[B]“NP+在+NPL+V+差”的变换分析,证明这两个句式之间存在有条件的可逆变换关系,考察这两个句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多义句式的分化问题并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清除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句首出现的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之类的修饰语,是全句的修饰语。目前,中学生的作文往往存在不重视“语序”,未能把全句修饰语放到“合适”位置的问题,所以,应该理解全句修饰语的作用,从修辞的角度认识全句修饰语的位置,认识“位置的选择取决于修辞的需要”,从而解决中学生作文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f(xy)=f(x)+f(y),f(3)=1,解不等式f(x)+f(x-2)〉1一般学生的解法是这样的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Lagrange中值定理证明中辅助函数作法各式各样,目前采用的主要有如下形式:应用1)-8)中任何一种,用Rolle定理立即可以证明Lagrange中值定理。表面上看作辅助函数要有几分技巧,其实只要用逆向思维来探索,不难发现这些助辅函数形式并非某人一时“聪明”而作出,却都是出自于一个统一的形式。事实上,从Lagrange中值公式的形式类似于前面的处理,即得F(x)=(b-a)f(x)-[f(b)-f(a)]x+c2(2)分别取c2为0;[f(b)-f(a)]a;af(b)-bf(a);bf(a)-af(b),得到辅助函数5)-8)。比较(1)与(2),容易看出(2)是(1)的…  相似文献   

20.
在组合数学理论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计数,即计算满足某种性质的事物(或称格局,Configuration)共有多少个。一般说来,计数问题是复杂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具有共性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中尤其要加以重视。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组合数学基础》(以下记作[1])为蓝本,介绍一类重要的计数方法及其应用,所选讲的例题、习题均选自[1],所标页码也为[1]中相应页码,且形如“Ex.2”者表示习题2,余类似。例1(DeMoivre,[1]P.P.20)将整数m写成n个非负整数的和,即m=x1+x2+…+xn,其中xi≥0,1≤i<≤n,且xi的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