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建立了中国红豆杉(Taxuschinensis)细胞聚集体两步法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培养体系.红豆杉细胞于含LH1g/L,NAA0.1mg/L,2,4-D0.5mg/L及6-BA0.8mg/L的细胞聚集体形成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聚集体,10d后转入生产培养,较大细胞聚集体的生物量比和紫杉醇产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3.7%和82.1%;提高细胞聚集体的生物量比能显著增加紫杉醇产量.四种基本培养基中B5最适合诱导细胞聚集体的形成.生长培养12d后细胞悬浮培养物按1∶1(体积比)直接转入生产培养对细胞生长、细胞聚集体和紫杉醇形成最有利.在100μmol/L茉莉酸甲酯作为诱导子下本体系紫杉醇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干重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磺胺比色法分别测定了HD19、ZT13和D1 3个树粉孢属杜鹃花菌根真菌菌株在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含氮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3种氮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且无机氮培养基中菌株生物量和氮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有机氮培养基; 其中菌株HD19在硝态氮培养基中氮吸收量显著高于铵态氮,而菌株ZT13和D1在铵态氮培养基中氮吸收量较高; 菌株在硝态氮培养基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较高,说明树粉孢属杜鹃花菌根真菌不仅具有较好的利用硝态氮的能力,还可以吸收利用其他形态的氮源,外源硝态氮可以诱导该类真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产生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调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稀释倒平板法分别从云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出230余株内生真菌,经薄层层析、紫外及HPLC分析初步筛选,确定有5株表现出产紫杉醇的特性,其中1株真菌产率较高,约为1 mg/L.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菌丝体生长和紫杉醇积累之间存在相反的关系.低浓度乙酸铵(<0.01 mmol/L)有利于菌丝体生长,不利于紫杉醇积累;较高浓度的乙酸铵不利于菌丝体生长而有利于紫杉醇积累.较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和酒石酸铵(>0.05 mmol/L)有利于菌丝体生长,不利于紫杉醇积累;较低浓度的苯丙氨酸和酒石酸铵不利于菌丝体生长而有利于紫杉醇积累.亮氨酸对菌丝体生长和紫杉醇积累的影响很小;苯甲酸钠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和紫杉醇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探究不同培养基基质对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为建立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摸索条件.通过比较不同基础培养基种类、蔗糖浓度、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值和总氮含量等因素对羌活植物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以确定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当蔗糖浓度为30g/L,NH4^+/NO3^-=1∶2,总氮量为1/2N时,最有利于羌活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确定的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条件,可为后续的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稀土和氮源对南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紫杉醇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稀土和氮源在 B5培养基上对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 3种稀土元素中 ,1× 1 0 - 5mmol/L的 Yb Cl3,最利于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的积累 ,紫杉醇含量达1 .3 46mg/L.氮源总浓度 (包括 NH4 +和 NO3- )为 2 7mmol/L,NH4 +和 NO3-比例为 2 /2 5 ,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的合成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体和Cu2+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方法:在培养12d后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苯甲酸钠两种前体和CuSO4诱导子,经过培养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统计,用HPLC测定细胞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结果:培养基中添加0.1mmol/L乙酸钠和0.1nunol/L苯钾酸钠,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是不添加时的1.8倍和2.8倍,含量分别为0.079 88%、0.08291%;B5培养基中添加0.1mg/L硫酸铜时,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是B5培养基标准含量的2.2倍.结论:确定了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B5培养基添加乙酸钠、苯甲酸钠和硫酸铜的最佳浓度,表明适宜浓度前体和Cu2+诱导子对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合成与释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在温室内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氮(NO3-:1,10,30mmol·L-1;NH4+:1,5,10mmol·L-1)和不同形态的氮(NH4+和NO3-)分别进行处理20和44d后对翠菊植株、根系形态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以验证以下2个科学假设:1)20d处理,随着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升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分别有下降趋势;2)44d处理,随着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升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分别显著下降(p<0.01).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硝态氮处理,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干质量随浓度升高显著下降(p<0.01),但根冠比和根系直径没有显著变化;铵态氮处理结果与之相同;相同浓度处理下,尤其是10mmol·L-1的铵态氮对根系抑制作用显著比硝态氮强(p<0.01).上述结果表明,翠菊对不同浓度氮和不同形态氮的适应性表现为根系形态和生长发育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印楝组织培养基中硝态氮与铵态氮物质的量比,并与培养物的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印楝素、柠檬苦素含量相关联,探讨了MS培养基中氮素对印楝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印楝的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当硝态氮与铵态氮物质的量比为4∶1时,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印楝素以及柠檬苦素含量均达到最大积累量;在悬浮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当硝态氮与铵态氮物质的量比为3∶1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印楝素以及柠檬苦素含量达到最高,而在2∶1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因此,印楝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形式氮素比例的培养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目标培养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hitosan(聚氨基葡糖)对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Taxol(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种胚来源的红豆杉细胞培养在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的第18d添加不同浓度的Chitosan.Chitosan浓度为100~1000mg·L-1时对红豆杉细胞PAL活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且诱导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诱导作用下PAL活性在16h达到峰值;Chitosan浓度在100mg·L-1时对红豆杉细胞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增产效果最显著(约为对照组的10倍),Chitosan可作为Taxol合成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稀土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方法:在培养12d后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铈、硝酸铈铵和硝酸镧诱导子,经过培养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进行统计,用HPLC法测定细胞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结果:培养基中添加0.1mmol/L硝酸铈、0.01mmol/L硝酸铈铵和0.01mmol/L的硝酸镧时,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是不添加时的2.3倍、4.1倍和2.6倍,含量分别为0.05446%、0.09767%和0.061 87%.结论:该研究为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麦和大麦吸收N、P、K的动力学参数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表明,液培4周的小麦和大麦对N03^-、NH/和K^+的吸收均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方程.小麦对4种养分离子的吸收能力表现为K^+>H2P04^->N03^->NH4^+,大麦对4种养分离子的吸收能力表现为NO3^->K^+>H2P04^->NH4^+;对于NO3^-离子,小麦和大麦的吸收能力基本相等,而对K^+、NH4^+,及H2P04^-离子,小麦对它们的吸收能力明显地大于大麦,这可能与大麦抵抗低K^+、低H2P04^-及低NH4^+的能力较强有关;相对于K^+存在而言,营养介质中NH4^+存在,有助于小麦对N03^-的吸收;相对于NO3^-存在而言,营养介质中H2PO4^-存在有助于大麦对K^+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在红豆杉细胞植板中,适宜的培养基是优化的MS培养基,其中NAA浓度为0.5mg/L,6BA浓度为0.5mg/L;培养细胞生长周期约40d;培养基中最优碳源浓度是:蔗糖30g/L、葡萄糖10g/L.无机盐最佳浓度是:NH+410mmol/L,NO-340mmol/L,PO3-41.25mmol/L.研究表明,培养基的pH值与植板率密切相关.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有机成分能明显促进细胞生长.来自细胞悬浮培养物的条件培养基能显著地促进红豆杉培养细胞的单细胞在低密度植板时的克隆形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氮源、蔗糖浓度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对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影响黄酮积累量依次为:茉莉酸甲酯>蔗糖>水解酪蛋白>氮源;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含量积累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NAA 1.0 mg/L+ 6-BA 2.0 mg/L+2,4-D1.0 mg/L+蔗糖50.0 g/L+水解酪蛋白1.0g/L+ MeJA0.02 μmol/L,NH4+∶ NO3-为1∶1.在这种条件下,黄酮产量达到最高为9.78mg/L.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发现磷对异果山绿豆结瘤、固氮和生长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含磷者结瘤多、根瘤发育正常固氮活性高,植株生长良好;而缺磷者根瘤小而白、植株生长差.缺磷钾时,少量化合态氮[0.61mM Ca(NO_3)_2或1.87mM NH_4Cl]对植物生长结瘤都引起有害的作用.在磷钾水平一致时,低水平化合态氮〔0.61mM Ca(NO_3)_2或1.87mM NH_4Cl〕对异果山绿豆结瘤固氮及生长都是有益的;而中水平氮〔3.05mM Ca(NO_3)_2或9.35mM NH_4Cl〕则不利;高水平氮〔6.1m MCa(NO_3)_2或18.7mM NH_4Cl〕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株含氮量随着化合态氮的水平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几种胁迫因素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 ,在第 10d添加 0 .6mg/mL的真菌F5提取物可使紫杉醇的合成量达 30 0μg/ g干重细胞 ;在培养第 2 0d添加 2 0mg/LAg+ ,紫杉醇的合成量达 83μg/ g干重细胞 ;在培养第 2 0d添加 4mg/LCu2 + ,紫杉醇的合成量达 35 μg/ g干重细胞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有机玻璃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质量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降低;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NO2--N、NO3--N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NO2--N、NO3--N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水稻生育期内与施用普通尿素UR相比,包膜肥料LP40、LPSS、SC60氮素渗滤损失总量分别降低了58.27%,46.38%,33.30%。  相似文献   

17.
红豆杉细胞培养与紫杉醇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表明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含有紫杉醇(Taxol);采用苯基柱.甲醇:乙醇:水(20:32:48)为流动要的HPLC测定条件,细胞培养物中的Taxol与其他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为理想;25度,pH5.8的培养条件较适合红豆杉细胞生长和Taxol的形成,减少KNO3,CaCl2.2H2O浓度,增加(NH4)2SO4浓度均能促进红豆杉细胞生长,增加Taxol的形成量。  相似文献   

18.
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和离体培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评述了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扦插繁殖和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着重回顾了穗条选择、扦插前的穗条处理、扦插基质、季节和生物措施等对穗条生根、存活和扦插苗生长的影响,并对细胞培养和提高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条件对益母草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不同的激素水平,不同的糖含量以及不同的初始接入量对益母草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MS培养基最益于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3%的蔗糖水平细胞的生物量增长率最大.在初始接入量为6g/L时细胞增殖最快,在低接入量的情况下细胞停止生长.在6-BA无论与2,4-D组合还是与NAA组合,均在细胞分裂素2mg/L和生长素0.5mg/L时悬浮培养细胞的增殖率达到最大.研究结果为细胞培养生产益母草生物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 NH4+-N)、硝态氮( NO3--N)和总磷( 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 NH4+-N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出现极大值;枯水期干流NO3--N质量浓度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较高,丰水期干流浓度相差不大,支流中桃江和袁水NO3--N质量浓度明显偏高;枯水期赣江TP质量浓度在赣州市和南昌市下游出现高值区,丰水期只在赣州市下游出现高值区。通过赣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Cl-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得出,赣江NH4+-N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NO3--N在枯水期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丰水期则来自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共同作用;TP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其次为农业污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