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研究三十年,但后殖民文学的概念与内涵却较为含糊。后殖民概念的发展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密切关联,因此后殖民文学的发展与殖民文学、殖民主义文学之间具有强烈的承继关系和解构意识。后殖民文学应该被看做是萨义德为首的后殖民批评家以后殖民理论观照西方自扩张时期至今的文本,并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及阿什克罗夫发展自"英联邦文学"研究的跨民族、跨区域的梳理殖民文化遗产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对后殖民文学名与实的重新辨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与科研中有效地选择文本和阐释文本。  相似文献   

2.
一殖民主义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掠夺和剥削,把落后国家变成为它们的垄断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变成为它们的军事战略基地,从而取得和保证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殖民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各方面都有其表现;因而它的祸害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殖民国家为了确保它能够从殖民地人民身上贪得无厌地榨取血汗,就要在政治上剥夺殖民地人民的主权,使殖民地的民族丧失独立和自主,并在殖民地建立血腥的殖民统治,把殖民地人民变成毫无权利的奴隶。这了建立这种殖民统治,殖民国家往往对殖发地人民进行镇压和屠杀,用武力来加以征服。殖民地的历史浸透着殖民地人民的鲜血,这是有无数的  相似文献   

3.
殖民地国家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殖民体系危机、是殖民体系瓦解的最明显的表现,也是殖民地国家摆脱对帝国主义的附属地位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当把殖民体系的危机当作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不可分割的批成都分来观察的时候,在实质上,也就不能不是承认这样一种情况: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同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开始瓦解相联系的。殖民体系产生于查本主义初期,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得以形成、获胜和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殖民主义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其后就成为帝国  相似文献   

4.
第三世界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二次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汹涌澎湃,迫使殖民体系在风雨飘摇中土崩瓦解。到七十年代末,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挣脱旧的殖民主义枷锁,取得或基本上取得民族独立,经济上也有所发展。但是,第三世界尚面临着超级大国和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威胁,至今政治上的独立还不巩固,经济上仍在不同程度上处于依附地位。因此,展望八十年代,坚持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把民族民主革命继续进行下去,是摆在第三世界中许多国家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重大历  相似文献   

5.
所谓后殖民主义,就是指进入第一世界学术圈的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及由此产生的现实后果,以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自我形象来建构世界时所形成的一种话语。德里克认为,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否定一切主导叙述,特别是批判欧洲中心主义;第二,否定一切现代化叙事;第三,否定东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第四,否定资本主义;第五,否定资本主义的世界结构;第六,后殖民批评把注意力从"民族根源"转移到了"主体位置"。对于后殖民主义的本质,德里克主要指出了两点:第一,后殖民性观念与全球化资本主义意识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第二,后殖民性观念满足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概念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如大家在这里已经指出的,独立的不发达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是在争取巩固民族独立的力量同力图重新统治这些国家的帝国主义之间进行着尖锐斗争的条件下发展着的。应当指出,我们只是把那些没有同帝国主义国家结成军事政治集团和联盟的不发达国家,列为已经获得独立的国家,因为这种军事政治集团和联盟乃是殖民主义的新形式,政治附属关系和经济附属关系的新形式。不发达国家虽然已经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经济上仍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国家,而首先上美国,利用不发达国家所处的状况,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这部殖民时期的经典文本,可以看出作为殖民时期的作家,福斯特能够超越阶级局限性,充分体现其热爱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然而,他又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国家公民的身份,在小说中处处流露出矛盾的心理,并用两种声音表达出自己的矛盾:反殖民主义的声音和殖民主义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狐狸尾巴     
美帝国主义者是当代最富侵略性、最野蛮的殖民主义者,一直在想尽办法掩盖它的本来面目。当它在舒展它的血爪,企图夺取旧的殖民国家的地盘来建立它自己的更残酷的殖民统治的时候,它打出了“反殖民主义”的招牌,对被压迫的殖民地人民表示伪善的“同情”。但是,它在“反殖民主义”的幌子下面究竟隐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心》中“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者 第一人称侵扰叙述者”的叙述模式和二元对立的象征手法形成了小说主题思想上的多重指涉性。小说中颠覆性的反殖民话语和无处不在的殖民主义话语并置,但反殖民话语最终被包容在殖民主义话语的表述体系之中。因此,《黑》更是一部体现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话语之间“颠覆”和“包容”的辩证关系的杰作。  相似文献   

10.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11.
Brans-Dicke理论和f(R)理论均为不同于Einstein广义相对论的修正引力理论,并且在Brans-Dicke理论参数ω=0时能够回到f(R)理论.人们在Brans-Dicke理论框架下研究得出只有-3/2ω-4/3才存在可穿越虫洞,ω=0时没有;然而,f(R)理论中已经证明确实也存在可穿越虫洞.为了解决上述所谓的矛盾,有文献修改了Brans-Dicke理论中的某些函数,从而改变ω的取值范围.仔细分析发现,文献中探讨的是对应不同Φ(r),b(r)的可穿越虫洞,自然会给出不一致的结论.本文对2种修正引力理论中的可穿越虫洞问题进行了澄清,明确了各自虫洞解的讨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由于化的突然转型,中国古代论“失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古代论在大时代的变迁下并非是整体毁灭。而是依照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和渗透到现当代论中来。因而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论只能是作为学遗产看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通过现代转换起死回生。中国当代论是以传统作为参照物,对西方学理论进行理性选择和本土化的结果。重建中国论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而没有必要对古代论进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Fan,Ky不等式为依据,以连续单位分划的基本方法,讨论了多值映象临界点的存在定理,得到Hilbert空间上多值映象的不动点定理,进而推出对策论中的极大(小)定理和经济理论中的walras平衡价格定律。  相似文献   

14.
唐一庵心学以融气人心的理本论为基础,接洽阳明心学,发展出以心学方法把握客观之理的新型理学形态。“讨真心”则是实现其理学的工夫论,是实现其成圣的功夫手段,其学术立场是传统程朱理学而非阳明心学的。唐一庵针对阳明后学曲解“致良知”引发的不研实在之理,提出以“讨真心”为研究实用之理的不二法门。这有助于良知学在新的环境下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良知学的实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N级编码理论”体现了叶舒宪试图把“四重证据法”的共时性理论体系进行历时化的生成性表述的理论诉求。把“N级编码理论”与神话“置换变形”理论、后现代“互文性”理论以及类型学等理论加以比较,可以看出“N级编码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理论意义,对于文学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阐释效力。当然,目前它在理论建构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其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大众文化研究的奠基性理论.我国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经历了由野蛮移植、质疑反思到恪守本位这样一个演进过程.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开展,它既是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的有力武器,也是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必须汲取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7.
A concept of new two-constant of colorant, both ( R/St ) and (s/St),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Kubelka-Munk theory. A new two-constant theory for color matching is presented. Basic equations used in matching to K/S values are given in matrix form based on the new two-constant theory. Algorithm for a least-squares match to K/S values of a sample is developed by use of the new two-constant theory. The algorithm is suitable for single-constant theory as well as two-constant theory.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calculating K/S values of disperse dyes based on new two- constant theory are accordant with the measuring ones. The recipes predicted by new two-constant theory arc closer to the actual recipes of the standard sample than the recipes predicted by single-constant theory. The sample according to the recipe predicted by new two-constant theory has smaller color difference against for the standard than the sample according to the recipe predicted by single-constant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ttering of disperse dyes cannot be negligible, and that the recipes match to textiles colored by disperse dyes should be predicted by using of new two-constant theory.  相似文献   

18.
The basic ideas of game theory were originated from the problems of maximum and minimum given by J. von Neumann in 1928. Later, wars accelerated the study of game theory, there are many development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game theory, many problems of optimum appeare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Scientists applied mathematic methods to studying game theory to make the theory more profound and perfect. The axiomatic structure of game theory was nearly complete in 1944. The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game theory started from finite to infinite, from two players to many players, from expressing gains with quantity to showing the ending of game theory with abstract result, and from certainty problems to random problems, Thus development of game the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the non-differentiability of Shapley value posed by Belgian Mertens is one of the advanced studies in game theory.  相似文献   

19.
能带理论是固体物理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的理论基础.它在量子力学的运动规律确立以后,用量子力学研究金属电导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在半导体开始在技术上应用后,对半导体性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促使了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利用能带理论来解释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并且给出它们的能带示意图.  相似文献   

20.
宽波束超声波流量计Lamb波发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波束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是超声波流量计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专门针对管道流量测量的宽波束理论研究较少,为此,在建立管道声路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管道流量测量的Lamb波的色散方程,给出了在管道中通过调整超声波发射频率激发Lamb波的方法,并分析了在该条件下管道中的声场分布,从而建立了一套管道Lamb波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了验证管道Lamb波理论的实验方案.实验敬据与理论推导基本吻合,因此从实验角度验证了管道Lamb波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