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对不同浓度的双氧水(H2O2)胁迫下植物叶片的延迟发光、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浓度都使延迟发光衰减加快,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叶片的延迟发光衰减参数1/P的变化先比较缓慢,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然后明显下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化整体上是下降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2.
温度胁迫对叶片超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胁迫时间对绿宝石喜林芋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延迟发光的衰减参数先增加后减小,在15 ℃时有一最大值;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也会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温度达到50 ℃时,叶片基本上不再具有延迟发光的特性;随35 ℃处理时间的延长,延迟发光的衰减逐渐加快,延迟发光的衰减参数成下降趋势;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也会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控制暂养水体温度,测定花(鱼骨)对温度的耐受性,以及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抗氧化酶(SOD和CAT)和水解酶(ACP和AKP)的变化.结果表明:花(鱼骨)的生存温度和适宜温度较广,其生存温度为4~32℃,适宜温度为8~24℃.水温胁迫对SOD酶活力影响显著,SOD酶活力随水温升高而不断增强,而对CAT酶活力无显著影响.血清AKP活性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而血清ACP活性随水温升高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低温弱光对番茄叶片和根系中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弱光(60μmol·m-2·s-1)下10℃低温处理增强了番茄叶片和根系中SOD、POD的活性;5℃处理虽促进了叶片和根系中POD,以及根系中SOD的活性,但导致了叶片中SOD活性的下降;低温弱光导致了叶片和根系中CAT活性的显著降低.正常光温下恢复14d后,10℃处理植株叶片中SOD、CAT和根系中CAT活性均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叶片中POD和根系中SOD、POD活性也能保持较高的活性甚至还有所上升;5℃处理植株叶片中SOD、POD活性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或仍保持较高活性,CAT的活性也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恢复,而根系中虽然SOD活性有所上升,但CAT只有轻微的恢复,POD活性则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促进叶片衰老是植物激素茉莉酸(JA)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 在植物体内,JA最初经13-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的作用而形成. RTPCR发现,在发生衰老的叶片中,〖STBX〗LOX3、LOX4、LOX6〖ST〗基因转录发生明显上调,而LOX2在叶片衰老后期明显下调. 构建了拟南芥9-LOX活性缺失突变体〖STBX〗lox1/lox5〖ST〗, 利用该材料以亚麻酸为底物测定了拟南芥叶片发育不同阶段13LOX的活性,发现:与幼嫩叶片相比,衰老叶片中LOX活性明显  相似文献   

6.
由叶片延迟发光的双曲线衰减方程出发,对双曲线衰减方程进行修正,得到了延迟发光的衰减参数"1/p"随时间变化的结论;并初步探讨了延迟发光衰减与衰减参数1/p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叶片延迟发光与生物系统内部组织存在密切联系,为揭示叶片延迟发光的特性和物理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模拟低温(-12、-8、-4、0、4℃)胁迫处理后,长苞铁杉幼苗叶片和根系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加,但反映光合活性强弱的Chla/Chlb降低;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4,p<0.01),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减少说明根对低温胁迫的渗透调节更依赖于脯氨酸的累积.幼苗在-4℃及更低温度胁迫下受到严重的冻害使SOD活性持续下降,叶片中POD活性与SOD活性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8,p<0.01),但根系中POD活性与SOD活性没有相关性,说明长苞铁杉幼苗对抗外界胁迫机理的复杂性.叶片MDA含量比根系低可能与叶片中Car能缓解1O2对细胞的伤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弱光(60μmol·m~(-2)·s~(-1))下10℃低温处理增强了番茄叶片和根系中SOD、POD的活性;5℃处理虽促进了叶片和根系中POD,以及根系中SOD的活性,但导致了叶片中SOD活性的下降;低温弱光导致了叶片和根系中CAT活性的显著降低。正常光温下恢复14d后,10℃处理植株叶片中SOD、CAT和根系中CAT活性均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叶片中POD和根系中SOD、POD活性也能保持较高的活性甚至还有所上升;5℃处理植株叶片中SOD、POD活性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或仍保持较高活性,CAT的活性也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恢复,而根系中虽然SOD活性有所上升,但CAT只有轻微的恢复,POD活性则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荒漠沙蜥肝脏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BT光化学还原法测定在4℃,25℃及35℃条件下驯化15天的荒漠沙蜥肝脏组织中SOD的活性.结果表明:4℃驯化的蜥蜴的SOD活性最低,为3 661.69±369.828 u/(h·gFW);25℃驯化的蜥蜴的SOD活性有所增高,为4263.17±269.124 u/(h·gFW);35℃驯化时,SOD活性最高,为4683.72±172.186 u/(h·gFW).各组间SOD活性差异显著(P<0.05).荒漠沙蜥肝脏组织中SOD活性与温度具有关联性,而这与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生理机能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rotundifolia)牧草CPI86134品系苗期进行15、10、5、0℃的低温胁迫,以25℃胁迫为对照.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强度的提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体内O-·2净产生速率增加;同时植株体内活性氧清除酶SOD、POD、AsAPOD的活性在0~48h胁迫时间之内以较快的速率提高,48h之后提高速率趋缓.其中冷害温度0℃分别胁迫6、12、18、24h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对照(25℃)下降21.89%、26.04%、28.16%、29.3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O-·2净产生速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提高,活性氧清除酶SOD的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先上升而后下降.在胁迫前施Ca2 处理可明显降低叶片O-·2净产生速率和电解质渗透率,同时提高了光合色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酶SOD活性,其中以0.5mmol/L浓度的CaCl2处理效果为最佳,说明Ca2 对低温胁迫下圆叶决明的膜结构起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荷叶(folium nelumbin)为实验材料,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处理对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处理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和衰减参数先增加后减小;高质量分数处理时,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和衰减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同一时间处理,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和衰减参数呈动态变化,分别在处理72h的1%和96h的0.1%质量分数处达到最大强度和最大的衰减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测量得到六个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的延迟发光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延迟发光初始强度和衰减系数等时域特征参数以及峰值点频率和频谱重心频率等频域特征参数。对比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的这些特征参数,发现品种不同,其各项参数取值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本研究为小麦籽粒品种的快速、无损判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温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豆‘19’为材料,研究了大豆幼苗在适温(25℃)和高温(35℃,40℃)下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高温胁迫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结果表明:在高温下,以25℃为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RWC含量和总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Pro含量也逐渐增加;SOD活性在胁迫初期明显增加,说明大豆幼苗可通过增加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出现下降的趋势,大豆幼苗受害明显加重.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1),丙二醛(MDA)含量与脯氨酸(Pro)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93),可以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压脉冲电场对鲜榨胡萝卜汁的品质和 内源酶活力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处理和高温短时巴氏杀菌(HTST)对鲜榨胡萝卜汁品质和内源酶活力的影响.两种杀菌处理方式对胡萝卜汁的pH值、总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在PEF(30 kV/cm,500μs)条件处理下,胡萝卜汁色泽、黏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总酚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均有所提高.在HTST(98℃,21 s)条件处理下,胡萝卜汁会发生褐变,黏度显著变大,总酚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PEF处理后的胡萝卜汁理化性质、营养成分比高温短时巴氏杀菌更接近新鲜胡萝卜汁.随着脉冲场强增加至30 kV/cm和PEF处理时间延长至800μs,胡萝卜汁中的脂肪氧化酶(LOX)和过氧化物酶(POD)相对酶活(RA)最低分别降至23.22%和46.97%,LOX对PEF参数变化更为敏感.经HTST处理后,LOX和POD相对酶活分别降至19.21%和48.08%.  相似文献   

15.
生物超微弱发光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微弱发光测量技术研究了不同时间间隔下延迟发光的衰减曲线.从实验测得的数据出发,抛开以往与实验不太相符的指数函数、双曲函数拟合理论,利用更能体现动力学特性的差分方程方法,分析延迟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测得的实验曲线,将光诱导后的光子辐射过程划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2个阶段,推测2个阶段中,生物系统内激发态的相干作用不同,从而对生物超微弱发光物理机理--相干模型,进行了一定的验证,并对具有广泛生物学意义的延迟发光时间参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湘  吴平  高思峰 《江西科学》2005,23(5):554-556
介绍了中草药石蒜根部受光合作用影响的延迟发光特性的探测实验。结果表明,生物体光诱导发光受生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显著,长期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延迟发光衰减快,发光强度低。双e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石蒜根部延迟发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牛奶黄嘌呤氧化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从牛奶中分离纯化黄嘌呤氧化酶的工艺,该工艺采用正丁醇-硫酸铵分级提取、磷酸钙凝胶吸附、SephadexG-150层析纯化获得纯品.从磷酸钙凝胶上解吸到的XOD粗酶比活性达5.096I.U/mg-pr,提纯340倍,产率达74.3%.每单位粗酶的吸附剂用量以6mg为最佳.纯酶的最大紫外吸收在285nm处,酶活性测定的最适pH在8.60~10.15之间,最适温度在25℃~35℃间.1mol/LKCN、1.5%H2O2及甲醇对酶活力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条蛋白带.经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Luminol(XOD-X-Luminol)发光体系检测结果表明20μl牛奶XOD(相当0.181.UXOD)的发光强度最大,其发光值受抑制50%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IC50)为1.14μg/ml(相当0.514USOD).  相似文献   

18.
在pH 7.11±0.07,基准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水温对日本沼虾(体长4.29±0.32 cm,体质量1.80±0.12 g)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48 h内水温12.5℃和32.5℃实验组日本沼虾的死亡率均超过50%,而15~30℃范围内的存活率则为100%(;2)水温22.5~27.5℃范围内,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及各观测时段耗氧率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大(P<0.05),但耗氧高峰时段和耗氧昼夜节律均未发生改变;(3)48 h内,水温22.5℃和2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活力时序变化步调一致且无差异(P<0.05),各时段观测值均低于27.5℃实验组(P<0.05),低谷期较27.5℃实验组后延12 h;(4)水温22.5~27.5℃日本沼虾鳃组织CAT活力在48 h内均较为稳定,且均随水温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  相似文献   

19.
低温对两种油茶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油茶和湖南油茶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温度梯度下,两种油茶幼苗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油茶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温度使两种油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所下降,但影响不明显.(2)低温处理后,广西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0℃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时最高;两种油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在20℃时最高;广西油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5℃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0℃时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