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高司法解释确定的食品监管渎职罪罪名未必是科学的、合理的,如果采纳食品监管玩忽职守罪与食品监管滥用职权罪的二罪名说,这将会更加符合依据罪状确定罪名的基本要求。从食品监管渎职罪名称来观察,其罪过形式应确定为过失,它属于监督过失范畴。《刑法修正案(八)》设置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尚有缺陷与不足,应当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修改与完善,具体完善的方式可以采用两个立法条款来分别列举规定。  相似文献   

2.
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不能由过失构成,从立法原意、立法发展进程、该罪自身特点、相关司法解释、实际可操作性和国外立法的实践等方面来分析,应当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又可以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5,(5):75-77
食品监管渎职罪在刑法条文中以简明罪状的形式进行了规定。与商检徇私舞弊罪、商检失职罪及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等犯罪在罪状表述内容上有所不同,食品监管渎职罪以一般渎职犯罪的基本表现形式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为行为特征,直观地看,其特殊之处仅在于,该罪是特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食品监管领域的渎职犯罪。这种条文规定过于简略又高度概括,与其他类罪在条文内容不完全对称,增加了理解适用的难度,同时在司法实践中,该罪与相近或相似类罪上也会产生认识上的分歧,需要结合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解释正确分辨。  相似文献   

4.
论渎职罪中的"前提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前提罪"作为构成条件的渎职罪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前提罪"的概念,确定了"前提罪"的存在范围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认为"前提罪"的确定标准应以行为人对作为对象的"前提罪"达到刑法分则所要求的明知,并进一步阐述了"前提罪"与关联渎职罪之间的犯罪形态和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5.
刑法罪过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各国罪过理论的比较分析,发现在罪过研究中普遍忽略了情绪因素,而且各国对不同种类罪过的非难重点差异也较大。如果剥离罪过中的法律因素,剩下的主要就是心理内容,由此对罪过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在第一层面即罪过的共性中得出罪过的心理内容是知和情意的结论,使情绪有所依归;然后,对罪过的第二层面即罪过内部成分的组合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得出在刑法罪过中,知是基础,情意是主导,情意承载着刑法责任与非难的结论。最后,将我国的罪过放到知与情意所罗织的网络(模型)之中,发现疏忽大意的过失其实也存在着情意因素,并得出犯罪过失其实是情意的缺陷而非注意的缺陷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滥用职权罪是现行刑法中的一个独立罪名,与玩忽职守罪在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值得认真研究。着重探讨了滥用职权罪的五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我国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都存在着争议。本罪的设立具有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的积极价值,起到了严密法网、堵塞漏洞的作用;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主观方面是一种严格责任,不需要考察被告人的主观罪过;本罪由司法机关和被告人共同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催收非法债务罪不仅满足了司法实践的需求,更能弥补相关理论的缺憾.应当明确催收非法债务罪的社会秩序法益可主要理解为个人生活安宁或稳定,主观罪过形式仅为故意,非法债务的认定不可脱离对高利贷的判断,情节严重的情形应当在刑法分则一般认定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罪具体行为方式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概念和特征;区分了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与非罪的界限;分析了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与玩忽职守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异同点;论证了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破产犯罪在我国属新兴形态犯罪,有关刑事立法极不完善。因此,颇有从立法论的角度予以探讨的必要。就罪过形式来讲,各国(地区)为增强破产犯罪构成要件的堵截功能,或采用过错推定或降低证明标准,或采用设立过失犯方法。而于我国,则宜采用后一种方法。这不仅仅是满足实践操作的需要,也是破产过失行为该当刑罚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渎职犯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尽管公务员法对履行职务过程中执行错误决定或明显违法事项的责任承担有了一定的明确,但司法实践中渎职犯罪后果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如不能准确地对各行为人进行归责,或归责不规范,要么打击面过宽,要么放纵犯罪,影响司法权威。期待可能性理论引入渎职犯罪研究当中,以期待可能性程度规范责任,有利于厘清渎职犯罪主体的责任,做到不枉不纵,恢复社会的认知、认同,提高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法官渎职犯罪不仅会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而且会损害司法权威与公信力,妨害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目前,法官渎职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我们还需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法官自身因素等方面加强对法官渎职犯罪原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经集体讨论后决定实施的滥用职权行为,参加并持赞同意见的人员,成立该罪的共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上下勾结、内外勾结实施滥用职权行为的,成立该罪的共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实施滥用职权行为,同时符合两种以上犯罪构成的,按想象竞合犯处理;仅构成滥用职权一罪时,依该罪的共犯处理。  相似文献   

14.
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作为犯是与作为犯并行的犯罪形式,其核心是应当履行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作为义务的根据从形式意义向实质意义发展,它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道德义务和良善风俗所赋予的义务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师的批评教育权与体罚的法律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了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落实教师的批评教育权,必须厘清教育惩戒权与体罚的法律边界。从法理上探讨,教师的教育权是职务行为,教育惩戒权应赋予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因而,教育惩戒应置于学校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教育惩戒制度。教育惩戒制度是法律赋予学校的,通过规范的、可以预知的、适度的处罚,使违规学生受到身体上可以承受的痛苦,以警示其改正不良习惯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职务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初查制度作为检察机关立案前的必经程序亦需重视,且当今的职务犯罪在新形势下呈现出的新特点,加大了侦破案件的难度,这就给初查制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该文将针对我国目前初查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处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制度提出一些完善构想,并对实践中初查的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务犯罪作为特殊主体实施的一种犯罪,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它是我国当前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减少、预防和惩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已成为现代国家理论、政治理论和法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立案难是指在存在较为明显的职务犯罪嫌疑信息的情况下,检察机关也难以进行立案侦查或不能及时立案侦查。职务犯罪立案难有制度上的原因,主要是:检察机关缺乏独立性;刑诉法规定的立案条件不合理;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机构配合不够。解决职务犯罪立案难问题,需要加强检察机关的独立性,在法律中规定合理的立案条件,加强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机构的沟通与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