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供热机组热力系统局部定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供热机组热力系统的局部定量问题提出了一套方法--将供热机组分解为1台凝汽机组和1台抽背机组,对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进行局部定量分析,就可以解决供热机组的局部定量问题,从而简化了供热机组热力系统的定量计算,给出了该方法的计算实例,计算结果与常规算法的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等效热降理论,针对叠置机组热力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了叠置电厂中压机组的功量指标转换系数ξ和热量指标转换系数ψ,利用这2个转换系数能简捷、快速地定量分析叠置机组热力系统变化对机组的经济指标的影响,进而得出了叠置电厂热力系统局部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概念清晰、结果准确、计算方法与中压机组类型无关,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定量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形成了叠置机组的热力系统的局部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火电机组大迟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约束的串级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稳定域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时延系统的模型得到串级PID控制器参数的稳定域,然后利用鲁棒灵敏度函数的最大值获得最优的控制器参数.通过对火电机组过热汽温串级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地确定串级控制器的最优参数,为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熟力系统是火力发电厂最为主要的部分,对热力系统的经济性节能分析是提高发电厂机组运行经济性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节能分析理论有.热平衡法、循环函数法、等效热降法等.不论常规算法还是一些简捷的方法,都以一定的热力系统模型为依据作分析计算.考虑到现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的快速,通过引入最具有可信度的质能守恒原理、热平衡计算方法作电厂热力系统的经济性计算分析,对热力系统机组运行时的经济效率、耗差作热力计算、诊断分析,以期能够为机组的优化运行作实时在线监测和分析指导.本文利用质能守恒原理引入的热平衡结构矩阵方法对电厂各子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并提出改进方向,为电厂的经济运行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等效热降理论,针对叠置机组热力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了叠置电厂中压机组的功量指标转换系数ξ和热量指标转换系数ψ,利用这2个转换系数能简捷、快速地定量分析叠置机组热力系统变化对机组的经济指标的影响,进而得出了叠置电厂热力系统局部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概念清晰、结果准确、计算方法与中压机组类型无关,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定量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形成了叠置机组的热力系统的局部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热电联产机组热量法分配的特点,建立了热电联产压水堆机组热力系统发生变化对热经济性指标影响的计算模型,提出了供热系统参数——供热回水率、回水温度、回水地点变化对压水堆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定量诊断数学模型,可将复杂的热力系统全面计算简化成3个一次方程。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所提数学模型是正确可行的,同时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热网优化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热网系统的热力输送和分配过程进行准确测量与控制,采用热力传输、控制理论、通信技术等对热网优化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以实现热力的优化合理分配和传送.研制了一套分布式上下位机热网优化监测系统,上位机采用Intel工控机,研华747智能多串口通信控制器,下位机采用以Intel 8098为核心的智能流量计,实现了热网参数的实时远距离监测.建立了热网参数的实时数据库,根据热网系统用户对蒸汽参数的要求和热网参数数据,采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局部热网的系统模型和用优化估计的方法建立热网子网的系统模型,根据热网的预估模型,为锅炉和汽机的运行提供正确的设定参数.第一套热网优化监测系统成功地应用在北京清河热电厂.对节约能源和进行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起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加装暖风器的12.5万千瓦汽轮机机组为对象,从(火用)析着手,导出了一个能反映热力系统的具体结构特点和计及各种实际因素的目标函数。应用优化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求得该机组加装暖风器时的最佳回热参数。  相似文献   

9.
供热机组的热电负荷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供热机组的基本特性,将复杂的供热机组按照供热循环和凝汽循环划分为一定数目的简单等效机组,为了能更准确地描述机组的热力特性,采用考虑辅助汽水系统的单元进水系数法来确定机组的特性方程,然后建立相应的机组热电负荷分配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实例证明,通过划分等效机组建立的负荷优化调度模型可靠性强,计算时间短,可以实时指导热电厂的最佳经济运行,不需投资仅通过优化调度就可使燃料消耗量约降低1%~3%.  相似文献   

10.
要分析火电机组高压加热器泄漏后,热力系统的变化情况,必须首先知道热力系统流体网络内工质压力和质量流量的变化情况。为了获得以上数据,应用流体网络理论建立了某机组热力系统流网模型,经验证建模方法可行。应用该建模方法,建立了3号高压加热器泄漏后的热力系统流网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3号高压加热器泄漏后工质压力和质量流量分布情况,分析了高压加热器泄漏后,热力系统流体网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水电站厂内优化调度是一个优化问题,它包括机组组合,负荷分配以及机组检修等问题.针对葛洲坝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要求,在满足电能生产的安全、可靠、优质的前提下,基于动态规划以及遗传算法2种优化方法,对葛洲坝各机组优化调度进行了研究,合理的安排组织电厂设备的运行,以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运用的2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求出最优结果,在给定水头和总流量的情况下,合理的进行流量分配,从而实现葛洲坝生产调度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2.
应用“等效热降”法建立分析国产五万和六十万千瓦机组热力系统的计算式,并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大量计算,求其最佳分配。最后提出建议以谋改革设计,并期望导向建立系统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风电场出力的随机性,以常规机组燃煤费用最小、污染气体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以概率的形式表示,构建考虑机组组合的风火联合系统的多目标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结合机组启停优先顺序表,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确定机组组合状态,以避免机组频繁启停或系统容量冗余。采用基于Pareto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随机模拟技术和模糊逻辑评价法,对既定机组进行经济负荷分配。以含10机的风火联合系统为算例,验证了所提调度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优化调度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够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综合效益;2该算法计算精度高,速度快,避免了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汽轮机热力试验的节能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利用汽轮机热力试验对机组进行节能诊断.结合试验中遇到的多个事例,从汽轮机组本体、热力系统、运行参数等方面探讨节能诊断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所研制开发的燃油暖风机样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本样机热力系统的传热网络图,叙述了热力系统传热计算方法,利用自行编制的传热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对影响燃油暖风机热力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机理分析,获得了各因素对本机组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供热机组的基本特性,将复杂的供热机组按供热循环和凝汽循环划分为一定数目的简单等效机组,推导确定各机组的特性方程,然后建立相应的机组热电负荷分配的模型。同时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简单、方便,为电厂的负荷优化分配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分频海上风电系统在每个分配周期内功率指令的准确、可靠响应,该文分析了尾流效应对风电机组有功调节能力和功率指令响应持续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功率闭环的优化分配策略。在优化过程中引入尾流模型和闭环反馈控制。SimWindFarm仿真结果显示,该文闭环控制方法和传统比例分配方法的结果比较:通过在优化模型中引入尾流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各台机组的有功调节能力,保证功率指令分配的合理性;设计了基于有功功率闭环的反馈控制器,能够及时地对机组出现的功率跌落做出调整,提高了分频海上风电系统功率指令响应的可靠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湍流风速变化场景,保证分频海上风电系统出力满足电网调度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机组负荷优化分配作为一种可提高电站经济的手段,越来越成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但目前仍没有得到一种绝对有效的算法.通过引入模糊理论提出了电厂机组负荷分配模型,并运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该优化算法的特点在于:容易得到全局最优解,有较强的鲁棒性,适合大规模的复杂系统求解.最后,给出一个算例阐述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机组负荷优化分配是一种可提高电厂经济性的手段,越来越成为一个令人有兴趣的研究课题,但目前还没有得到一种绝对严格的算法.引入模糊理论建立了电站机组负荷分配模型,并运用混合遗传算法求解,该算法不同于常规优化算法特点在于:容易得到全局最优解,有较强的鲁棒性,适合大规模的复杂系统求解.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阐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利用汽轮机热力试验对机组进行节能诊断。结合试验中遇到的多个事例,从汽轮机组本体、热力系统、运行参数等方面探讨节能诊断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