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热压干燥工艺对速生杉木板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速生杉木生材制成试件后,在几种工艺条件下热压。测定了试片在全干状态下尺寸的弹性恢复率,吸湿膨胀率,平衡含水率等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压缩率的增加,木材压缩弹性恢复率减少,当压缩率大于45%时,试件基本定形;2.热压干燥还可以改变木材的吸湿膨胀特性,降低木材的吸湿能力,有利于提高木材折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定向培育大径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经营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进程的比较分析可知,在相同年龄下,杉木林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降低而增大,且密度小的林分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的时间推迟2~4 a,林木生长的速生期有延长的趋势,呈现出较强的生长后劲.密度管理是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关键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应在10 a前后,并且适时调整林分密度,以适当增加立木中大径木所占比例,促进大径木成材.保留密度以1 200株·hm-2左右较为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大径材种出材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木材密度的晚材率、胸径、木材年龄、径向生长速率和抽样点相对位置的5个因子中,晚材率是影响木材密度最重要的因子。根据晚材率可精确地估算马尾松天然林林木胸高木材密度。在包括有晚材率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中,随着所含因子的增多,估测效果并非相应地增加。所以,不能以树木常用测定性状如胸径、树高和年龄来预估胸高木材密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弦扫频振动实验及测试,研究了热老化后聚苯乙烯(EPS)缓冲材料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热老化时间延长,EPS材料的阻尼比减小,振动传递率的峰值增加,表明热老化使EPS材料的吸振性能降低;在相同热老化时间条件下,随着载荷的增加,EPS材料的振动传递率增大,且载荷越大其振动传递率增大越快,同时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呈减小趋势,表明载荷越大EPS缓冲材料传递的响应加速度越大;随着密度的增加,EPS材料的固有频率增大,振动传递率的最大值呈增大趋势,表明EPS材料密度较小时,其柔韧性较好,振动传递率较低,具有较强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木材吸湿特性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在常压蒸汽与0.45 MPa加压蒸汽条件下,对樟子松和柞木进行热处理,比较了热处理材和未处理材的水分吸湿性及尺寸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试材经过热处理后不仅吸湿量明显降低,在高湿条件下的吸湿特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当环境相对湿度从69%增至94%时,热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变化率仅为对照材的1/3,细胞壁微观构造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吸湿性的降低使热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樟子松试材加压蒸汽热处理后径、弦向湿胀率分别下降了34%和47%,柞木则分别降低了46%和51%;热处理材的弦向抗湿涨系数普遍高于径向抗湿涨系数,表明木材径、弦向的湿胀差异在热处理后也有所缩减;加压蒸汽热处理比常压蒸汽热处理的改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有氮气、温度为20~280℃和受热时间不同的条件下,对140个花旗松试件的含水率、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进行试验;采用扫描电镜揭示高温对木材性能劣化机理.结果表明:木材物理性能和顺纹抗压强度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非线性降低;当温度低于130℃时,受内部水分释放影响,含水率和密度降低,材色无明显变化,抗压强度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而降低,且由于含水率降低而增长;当温度为190~220℃时,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化学组分开始热降解,其密度、含水率和抗压强度降低,材色开始加深;当温度高于220℃时,木材热解导致颜色急剧加深,密度和抗压强度迅速降低;高温后木材中早材细胞壁多孔性更加突出,热解引起晚材细胞壁厚度变薄,使木材顺纹抗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遗传型选择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福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2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系统测定,探讨了家系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本材红心材比率、彤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存在较小差异,而在个体水平上差异较大,木材红心材比率在家系、个体水平上差异都很大;参试家系在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分枝角等形质性状上差异不大,在树皮率指标上存在很大变异。家系生长性状与木材红心材比率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很小;生长性状与树皮率指标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行杉木优良家系选择时在早期(4年生)以树高指标采用较低的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中期(7~10年生)以中等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后期(18年生左右)以较高的选择强度进行决选。从参试的63个杉木自由授粉子代家系中选出生长、材性、形质性状兼优的优良家系7个、优良个体12株。  相似文献   

8.
采用慈竹经帚化后的竹束单板,制备了不同密度的竹束单板层积材(BLVL); 对板材进行不同温度的水浸处理,利用菲克定律分析了水浸泡温度及板材密度对竹束单板层积材吸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菲克第二定律扩散模型预测竹束单板层积材的长期吸湿行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高温条件下(63 ℃以上)模型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温度对竹束单板层积材的吸湿行为影响显著,随着水浸泡温度的升高,板材的吸湿速率加快,平衡时的吸湿质量增加率及厚度膨胀率增大; 密度对竹束单板层积材的吸湿行为影响较大,竹束单板层积材密度较大时,吸湿膨胀变形较小,板材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MAS/SiC窑具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堇青石(MAS)并制备MAS/SiC复相材料,测试了复相材料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及抗热震性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420℃达到最大;1420℃烧结的复相材料体积密度随MAS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开口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加,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w(MAS)为7%,烧结工艺为1420℃×6h时,复相材料各性能最好,体积密度为2.485g/cm3,开口气孔率为26.4%,并且抗热震性也较好,1200℃热震后,材料的残余强度为19.8MPa.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膨胀土在不同荷载下进行单向浸水试验,研究了单向浸水条件下膨胀土的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样膨胀率与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与垂直压力呈半对数线性关系.在其余条件相同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加,膨胀率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膨胀率减小;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加,膨胀率减小.该文研究膨胀土的膨胀变形规律对地基处理、设计等工程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铝的无机盐为原料制备溶胶,通过真空加压法将溶胶引入杨木纤维细胞壁内,分析改性后杨木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铝溶胶处理木纤维的质量增加率受其含水率的影响,木纤维含水率越高,木纤维/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增加率越低。在溶胶处理木纤维过程中采用超声波处理,超声波时间越长,木纤维/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增加率越高。红外分析表明,在处理后木纤维的内部已经形成O—Al—O键,可以推测Al2O3凝胶的存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X)可看出,溶胶粒子已经渗入到细胞壁内,并保持了木材多孔结构。以杨木纤维-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压制的中密度纤维板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含水率工况下木材试件的裂纹发展,探寻含水率对木材的力学性能影响和裂纹演化规律。以0、10%、20%、30%、40%及50%含水率的雪松木试件为研究对象,利用力学试验机和声发射设备收集在荷载下木材发出的声发射能量信号。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下木试件的裂纹演化规律与声发射检测得出的结果一致。含水率越高,试件的裂纹发展越平缓,承载能力也越低,说明振铃计数和能量可以准确反映出木材的损伤,木材的裂纹演化程度与含水率成反比。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含水率与木材的影响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玄武岩纤维布(BFRP)与木材间的受力性能,分析BFRP与木材间的粘结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加载初期,纤维布上的应变主要存在于加载端附近,当荷载逐渐增加时,应变也向加载远端增大;随着与加载点距离的增加,粘结应力逐渐降低;随着荷载的增加,粘结应力峰值位置向远离加载点方向稍有移动;在含水率为16.3%条件下,BFRP与木材的有效粘结长度为100 mm.粘贴玄武岩纤维布是一种加固木结构的有效方法,木材本身纤维构造对BFRP加固和增强木材的极限粘结荷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木材细胞壁细观断裂及其损伤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材是一种由多孔状、层次状、各向异性的非均质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 ,其超微结构是细胞壁由不同厚度的层次组成。木材细胞壁组织结构与其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顺纹压缩时 ,细胞壁会压皱 ,在细胞壁受拉伸或剪切的部位会出现滑移面 ,并出现在细胞壁内或细胞壁之间的破裂 ,使得木材在受到外力后表现出宏观破坏是由于木材细胞壁及各细胞之间复杂的细观和微观断裂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对淀粉物料微波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淀粉物料微波加热效果,膨化过程及膨化产品的膨化率,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PI的添加及添加方式不影响微波的加热效果,但会影响物料的膨化效果。与对照样比较,含蛋白质的淀粉物料的微波加热过程有三个阶段,物料的膨化过程也有三个阶段,即加热段,膨化段和固化段。加入SPI会使产品膨化率变小,且若微波膨化前SPI已变性,则产品的膨化率比含等量未变性SPI物料的小,随着SPI含量的增加,膨化产品中的孔隙逐渐变小,孔壁变薄,膨化前未变性的SPI可使孔隙细密均匀,而变性的SPI则会使产品组织结构粗糙,且孔隙尺雨随其含量的变化比较大。随着SPI含量的增加,膨化产品的孔隙率增大,硬度变大,色泽加深。  相似文献   

16.
乙酰化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试验对乙酰化后和未处理毛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试验表明,2号、3号竹杆试样形状大小相同,乙酰化的工艺条件也相同,但试样乙酰化后增重百分率(WPG)却不同。2号株WPG小于3号株WPG,前者为19.28%±1.98,后者为22.66%±1.69,两株差异显著,显著值(T)大于2。 毛竹乙酰化后比未处理之容重、公定容重均有增加,而干缩系数、体积干缩系数、湿胀性均有减少。毛竹乙酰化后力学强度均比未处理者小。未处理者,2号样株之顺纹抗压破坏强度为702.07±10.21公斤/厘米~2,3号株为664.81±16.87公斤/厘米~2;乙酰化后2号样株为654.93±9.82公斤/厘米~2,3号株为615.10±19.81公斤/厘米~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含水率和密度是木质残体重要的物理性质。为了更合理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生产力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和密度进行研究。【方法】以东北典型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红松、臭冷杉、枫桦、槭树、椴树、水曲柳、榆树的木质残体为研究对象, 对5个腐烂等级(Ⅰ—Ⅴ)下的3个径级(ⅰ—ⅲ)进行取样, 分析腐烂等级、径级、树种、结构组分(边材、心材)对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的影响。【结果】随腐烂等级的增加, 木质残体含水率显著增加, 密度显著降低; 除腐烂等级Ⅲ和总体木质残体边材密度显著高于心材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边材与心材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除腐烂等级Ⅰ的木质残体心材含水率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含水率和密度在部分树种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径级间均无显著差异; 径级ⅰ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含水率在部分树种间有显著差异, 径级ⅰ、ⅲ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密度在部分树种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密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且腐烂等级以及树种是导致木质残体分解过程中引起含水率、密度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升水容积置换法分别测量了I-72杨木材径向、弦向和纵向的气体渗透性,分析了含水率对杨木气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含水率条件下,I-72杨木材径向气体渗透性稍大于弦向;在较高的含水率阶段,纵向气体渗透性略大于横向(径向、弦向),随着含水率降低,纵向气体渗透性与横向的差异急剧增大。而在各个纹理方向上不同部位的渗透性差异不明显。随含水率的降低渗透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变异性较小。基于此,拟合出I-72杨木材的渗透性随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9.
程丽婷  戴俭  彭乐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6):15050-15058
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不同含水率下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木材含水率未达到临界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材性检测指标随含水率的增大急剧下降;在木材含水率大于临界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材性检测指标随含水率的增大下降幅度较小。以木材含水率为单一变量,以木材纤维饱和点(30%)为分界点,建立含水率与落叶松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理论公式。用实测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结果表明:材性检测指标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趋势一致,用应力波测量仪和微钻阻力仪测定的波阻模量值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最接近。同时,推导的理论公式可以作为现场测定木材材性指标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亚洲(青海)硅业引进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时所产生的尾气回收液相二氧化硅没有利用,而是直接被填埋,不仅浪费了能源和原材料,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节约能源和环保的角度考虑,必须对尾气进行回收再利用。本文对亚洲(青海)硅业引进西门子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尾气回收液相二氧化硅进行提纯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二氧化硅纯度的主要因素是加热减量和灼烧减量;该样品除了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的灰分和挥发份,主要来源是除二氧化硅外四氯化硅的水解产物,还有部分硅胶,其在高温加热时失水产生二氧化硅粉,同时二氧化硅表面吸附了少量未水解的硅氯化物,在加热时挥发,本方法得到的二氧化硅含量均大于99.8%以上的粉体;从样品形貌可以看出,团聚使样品粒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