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士华 《科学通报》1990,35(7):514-514
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在电极上的电子转移过程是生物电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电化学家认为以蛋白质-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模拟生物体中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电子转移有可能提供某些解释生物体中电子传递机理的信息。细胞色素c(Cyt.c)是一种典型的传递电子的蛋白质,其辅基血红素铁为氧化还原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
已知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分子量大约为55kD,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膜蛋白质。它担负着将细胞膜外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的任务,为细胞提供能量来源。 肌肉和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分子机制是细胞外的胰岛素作用于细胞膜,与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受体就将信号传给细胞内贮存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质(目前尚不清楚这个信号是如何传递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质接收信号后就大量地向细胞膜上转移,迅速将膜  相似文献   

3.
余龙 《科学通报》1990,35(24):1907-1907
Dystrophin是人类第一个用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方法分离到的巨大蛋白质,分子量达430kD,主要分布于哺乳动物的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脑等组织的细胞膜上,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Dystrophin基因定位于Xp21.;据报道,该基因  相似文献   

4.
稀土离子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频 《科学通报》1988,33(20):1556-1556
钙(Ⅱ)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金属离子,它与蛋白质结合主要以静电结合为主,它会与蛋白质中的羧基、羟基、肽键及酚基等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在远紫外区才能观察到其电子跃迁这一实验上的困难,使得钙(Ⅱ)-蛋白质结合的直接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稀土离子与钙(Ⅱ)有极为相近的离子半径,它们的成键性质与钙(Ⅱ)很相似,大都具有闭壳层的电子结构,主要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配体结合,且成键强度直接与离子半径有关系。因此研究稀土离子与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生物体系中钙(Ⅱ)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5.
余宣传 《科学通报》1993,38(7):661-661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Protein Disulfide lsomerase)是一种亚基分子量为57kD的二聚体蛋白,它催化蛋白质巯基和二硫键的交换反应,一般认为它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天然二硫键的形成。我们曾用PDI研究过胰岛素A,B链的重组,在合适的条件下,PDI使二硫键错接的胰岛素或S-磺酸型胰岛素A,B链以25—30%的产率生成胰岛素,以及使S-磺酸型Al-B29交联胰岛素以90%的产率生成含有天然二硫键的交联胰岛素。尽管还原的胰岛  相似文献   

6.
低pH诱导光合放氧33 kD蛋白构象显著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 kD蛋白分子是高等植物光系统Ⅱ(PSⅡ)放氧侧3个外周蛋白中的一个, 仅含1个色氨酸残基(W241). CD光谱与荧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溶液的pH由6.2降到2.5时, 33 kD蛋白的溶液构象发生明显变化, 无规卷曲增加, α-螺旋和转角比例降低. 这种变化对pH是可逆的. 低pH下再经NBS修饰, CD光谱特征不变,但200 nm处负峰的峰值降低,表明蛋白构象中的无规卷曲进一步增加. 同时, 33 kD蛋白的柔性降低, 构象变化变成对pH不可逆, 表明NBS修饰W241破坏了33 kD蛋白构象变化的可逆性. NBS修饰后的33 kD蛋白与PSⅡ的结合专一性与修饰前相比大大降低, 且不能提高重组后PSⅡ放氧活力. 这些结果表明低pH是诱导33 kD蛋白构象由适应光合放氧显著变化至失活的主要原因, 而不是NBS修饰. 结合33 kD蛋白与质子的特殊关系, 对低pH诱导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王锡锋  周广和 《科学通报》2003,48(15):1671-1675
应用双向电泳和病毒覆盖测定技术, 从大麦黄矮病毒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株系(GAV)的传毒介体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的蛋白质提取物中检测到一种分子量为50 kD的蛋白(P50), 它与提纯的病毒有高的亲和反应. 对麦二叉蚜体内的P50进行了电泳分离并制备了家兔抗血清, 两种麦蚜饲食该蛋白的抗血清后, 传毒效率分别由对照的72.55%和73.44%下降为8.57%和28.56%, 表明该蛋白是参与病毒与介体麦蚜相互识别的传毒相关蛋白. 采用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对50 kD传毒相关蛋白进行麦蚜体内定位, 发现其存在于麦二叉蚜的头部唾液腺组织中, 揭示出麦蚜唾液附腺组织上的膜蛋白与病毒的相互识别是麦蚜能够传播大麦黄矮病毒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沈恂 《科学通报》1984,29(22):1387-1387
自从Alexander和Stacey(1959)发现电子辐照的鲑鱼精子细胞中有相当比例的DNA不能与蛋白质分离,和Smith(1962)发现紫外线照射的大肠杆菌里“不可提取的”(即不能与蛋白质分离的)DNA的量随着光照的注量而增加以后,辐射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辐射引起  相似文献   

9.
姜建成 《科学通报》1987,32(22):1758-1758
溴氰菊酯作为神经毒性的杀虫药剂,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我们采用[r-~(32)P]ATP与鼠脑制备物一起保温进行蛋白质磷酸化反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磷酸化蛋白以及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了溴氰菊酯对体外鼠脑内源性蛋白质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奕 《科学通报》1985,30(18):1418-1418
蛋白质中能量和电荷迁移不仅在它的生物学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展现了美好的应用前景(如有机半导体、有机超导体等等)。为了描述这种能量和电荷迁移,Szent-Gygyi在1941年提出了开拓性的思想,认为蛋白质分子和半导体一样,存在非局域的电子和空穴。到目前,为了确定蛋白质的能带结构和电子非局域化的可能途径已经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这些结果说明蛋白质是良绝缘体而不是半导体。然而,上述研究采用的模型都是比较简  相似文献   

11.
棉花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法富  喻树迅  韩秀兰  范述丽 《科学通报》2004,49(22):2318-2323
根据不同植物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保守序列, 设计兼并引物, 通过PCR 和RACE技术, 从辽棉9号衰老叶片中克隆了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的cDNA, 其相应的基因命名为Ghcysp, 该基因序列的长度为1368 bp, 包含一个1034 bp的可读框, 编码344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37.88 kD, 等电点为4.80.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该蛋白质由1个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3个酶活性催化反应中心组成, 是一个跨膜蛋白质, 位于液胞膜上. Ghcysp蛋白质与其他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7%~82%. 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 在棉花衰老的根、脱落的花、下胚轴、胚珠和幼叶中, Ghcysp基因不表达, 在棉花的衰老叶片中Ghcysp基因表达量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气臭氧层变薄,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这将使某些蛋白质包括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某种蛋白质受到破坏。美国农业部一位科学家奥塔·马顿(A·Mattoo)认为,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最终将导致世界范围的作物减产。遭受损害的植物蛋白质通常是32KDA蛋白,它是植物光合作用某一时期(通称为“光系统2”)的四种蛋白质中的一种。马顿认为植物不断合成蛋白质,然后在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中消耗。马顿等研究了浮萍中的32KDA,他们所以选择研究浮萍,是由于浮萍能够在洁净的水中生长,也就是说,这种植物不受土壤中  相似文献   

13.
吴丽华  郑浩平 《科学通报》2012,(18):1646-1656
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电子结构,有必要构建水溶液对蛋白质分子电子结构的等效势,这个等效势必须简单、易用.通过第一性原理、全电子、从头计算,构造了水溶液对酪氨酸(Tyr)电子结构的等效势.工作分为三步:(1)用"自由团簇计算法"计算一个含酪氨酸和水分子的系统的能量最低时的空间结构;(2)基于第一步的空间结构,用"团簇埋入自洽计算法"计算酪氨酸在以水分子为外势条件下的电子结构;(3)用"团簇埋入自洽计算法"计算酪氨酸在用偶极子势代替水分子势条件下的电子结构.结果显示,由于水溶液的存在,酪氨酸电子结构的两个能级平均降低了约0.0158 Ry,其他6个能级平均上升约0.0302 Ry;水溶液对酪氨酸电子结构的影响可以很好地被偶极子势模拟.  相似文献   

14.
贺志理 《科学通报》1993,38(23):2190-2190
细胞中K~+的累积在渗透调节中起有重要作用,它的吸收、运输及其K~+亲和蛋白质的研究正在探索之中。在大肠杆菌中,Hesse等分离到了对K~+具有高亲和力的kdp系统(K_m=2μmol/L),它是由渗透胁迫诱导产生的。基因kdpABC编码三个与膜结合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47,90和22kD);基因kdpDE编码两个调节因子。Gaber等圆在酵母中发现了一个高亲和力的K~+运输系统,它是由trkl编码的质膜蛋白。Sentenae等分离了aktl基因,并证明即使在外界K~+浓度仅为0.6μmol/L时,aktl表达仍能使酵母细胞吸收K~+。在燕  相似文献   

15.
大鼠胚胎视网膜内RGNTF及其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明华 《科学通报》1992,37(13):1220-1220
我们已从顶盖脑组织提取液中分离出30kD分子量的蛋白质,并证明它对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维持存活、促进生长的作用,将其命名为视网膜节细胞神经诱向因子(RGNTF)。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制备了抗RGNTF单克隆抗体和RGNTF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本文用以上两种抗体,对大鼠胚胎视网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RGNTF及其受体在视网膜的分布,为探讨RGNTF对发生中视网膜节细胞的功能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技术克隆家蚕丝素基因启动子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民 《科学通报》1992,37(17):1631-1631
家蚕丝素(fibroin)是由一条约370kD的重链和一条约25kD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为其编码的两个基因在后丝腺内等量、同步表达。它们5′端上游的转录调控区同源性很强,说明重链与轻链受同—机制调控。丝素mRNA在5龄后丝腺细胞中占  相似文献   

17.
细胞壁连接的类受体激酶(WAK)是一类特殊的植物类受体激酶, 与细胞壁中的果胶共价交联. 在结构上, WAK分为胞外域、跨膜域和胞内激酶结构域, 胞外域中存在保守的EGF重复序列. WAK以多基因家族形成存在, 其表达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 主要在叶、茎中表达, 在功能上参与病原菌反应、细胞伸长调控、铝胁迫反应等. WAK1在细胞外与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AtGRP3特异结合, 在胞内与蛋白磷酸酶KAPP结合并形成约500 kD的AtGRP3-WAK1-KAPP复合体. 植物中还存在与WAK结构相似的类WAK蛋白(WAKL)家族. 本文结合WAK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认为WAK/WAKL可能是植物细胞壁与细胞质进行联系和通讯的重要蛋白.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生物科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两大学科的交叉趋势,并显示出广阔的前景。近三十年来,在生物科学方面,人们已破译了遗传密码并引起一系列的生物技术重大进展,例如DNA重组技术、基因遗传工程、蛋白质人工合成等等,总之对生命现象及本质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甚至原子、电子水平;在电子技术方面,已经历了电子  相似文献   

19.
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是一种大量存在于脑内的磷蛋白磷酸酶,它由催化亚基A(分子量61 kD)和调节亚基B(分子量19 kD)1:1组成。CaN的催化作  相似文献   

20.
优系青蒿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和酶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高产株系025的cDNA文库中克隆到了一个编码青蒿法呢基焦磷酸合酶(AaFPS1)的cDNA(af1). 序列分析表明, 这一cDNA编码一个含34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分子量为39 kD. 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其他植物、哺乳动物及酵母的FPS相似, 也包含异戊烯基转移酶和聚异戊烯基合酶所共有的5个保守域. 此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表现出明显的FPS酶学活性.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 进一步测定了其酶学动力学. 上述结果将进一步推动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