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利用磷脂酶C处理,制备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凝抗原。方法将IBV接种9日龄SPF鸡胚,48h后收获尿囊液,经过高速离心浓缩,利用胰酶、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液(含磷脂酶C)处理后,进行常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经过胰酶处理的IBV具有非常强的非特异性。而经过磷脂酶C处理的IBV,该凝集作用可被特异的IBV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ILTV、NDV、Adeno-1和Adeno-3,APIV、AIV、IBDV、HP、MS和MG等抗血清所抑制。结论磷脂酶C处理的IBV,可以用于血凝抑制试验。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性肝癌是临床高度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方法有限。从全球捍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6.2%,女性恶性肿瘤中占2.6%。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在北欧和美国为每年1/100000 ̄3/100000;南撒哈非洲和南亚居民每年达150/100000。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2004,11(2):115-115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 V)已被证实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已有HTL 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报道,在日本南部、加勤比海地区、我国福建省部分地区等均存在地方性流行区,人群中感染率最高可达1 5 %。约有2 %~1 0 %的HTLV感染者经一段潜伏期后会发生致死性白血病或者瘫痪。输血是HTL 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日本、美国、法国及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 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献血员进行HTL V感染筛查。  我国是1 999年在教育部重点科技计划资助下,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  相似文献   

5.
EB病毒核抗原1羧基端的原核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存在,用镍离子亲和柱分别对其进行了纯化.结果显示,可溶性部分以及经2M尿素溶解后的包涵体的最适咪唑洗脱浓度均为150mM.纯化后重组蛋白的纯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在大肠杆菌和牛分枝杆菌 BCG中表达口蹄疫病毒 (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O、A、C三种血清型抗原表位的编码序列 ,我们优化筛选了这三种血清型主要抗原表位的序列 ,设计合成了其编码 DNA序列 ,并将此序列克隆到细菌表达载体 p QE4 1中 ,转化大肠杆菌 M1 5 [p REP4 ],经 IPTG诱导 ,在 SDS-PAGE中得到 34 k D的小鼠二氢叶酸还原酶( DHFR)基因与 FMDV的三型抗原表位编码序列的融合表达的蛋白质带 .  相似文献   

7.
李军 《甘肃科技》2012,28(18):155-156
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采用湖南康润公司生产的HCV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对来自门诊或手术前筛查的850例临床样本进行了HCV-cAg和HCV-Ab检测,阳性者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850例筛查样本HCV-Ab阳性22例,其中HCV-cAg阳性14例,RT-RNA阳性16例;828例HCV-Ab阴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4例,其中RT-RNA阳性3例。HCV-cAg与RT-RNA符合率为83.33%(15/18)。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8.
天花粉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天花粉蛋白(TCS)的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预测TCS的二级结构和分析TCS表面特性(亲水性、可塑性、可及性和抗原性);再计算平均抗原指数(AI),预测TCS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TCS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24~32序列(LPNERKLY)的AI(0.394)明显高于其他片段,24~32序列是TCS潜在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说明TCS的定点突变及免疫原性的降低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A multi-epitope-vaccine MEVABc consisting of two linear neutralizing determinants (BCI: aa693-716; A6: aa844-865) located on antigenic unit B/C and unit A of glycoprotein E2 was prepared to evaluate whether a combination strategy is effective in the design of peptide vaccines. After immunization, pig sera collected every one to two weeks were evalua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straininduced anti-sera and hyper-immune sera cannot recognize overlapping peptides that cover the E2 N-terminus, while MEVAgC is able to elicit high levels of peptide-specific antibody response. When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studied peptide vaccines PV-BC1 and PV-A6, the same dose of either component in the MEMABc increases the BC1- or A6-specific antibodies (to 1/3-1/2 of the levels of the separate vaccines). However,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antibodies may make MEVAgc much more potent. Moreover, anti-C-strain immunity pre-existing in pigs does not disturb the sequent MEVABc vaccination. Thus, MEVABc can be administrated to pigs which already possess anti-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immunity. MEVAgC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marker vaccine.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细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灭活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感染传代培养的Vero-E6细胞,第4d50%的Vero-E6细胞浆内可查到对EHFV鼠血清的特异性荧光,第7-10d阳性细胞数达到100%。用感染第3d的细胞培养上清大批量盲种,第7-10d荧光强度均达到 ,电镜下病毒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膜为电子致密层,界面清楚,包绕着比较疏松的内浆,内浆中有若干个颗粒丝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建立稳定表达HBcAg的P815/c細胞株,为评价针对HBcAg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体外感染的细胞模型。通过构建携带HBcAg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Lenti-Ubc-HBcAg-EGFP-3FLAG4RES-Puro,载体质粒携帯有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嘌呤霉素(Puromycin)抗性标记基因,与包装质粒pLP1、pLP2以及包膜质粒pLP/VSVG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进行包装,得到携帯有HBcAg基因的重组慢病毒颗粒LV-HBcAg-Puro。经纯化、鉴定后转染小鼠肥大瘤细胞株P815细胞72h后,通过加入并维持2μg/mL的嘌呤霉素杀死未被有效感染的细胞,药物筛选约10 d后,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GFP的细胞比例在98%以上,Western Blot可检测到转染后细胞内HBcAg的蛋白表达。成功构建稳定表达HBcAg基因的细胞株P815/C,为研究小鼠体内针对HBcAg的疫苗诱发的CTL反应提供了细胞杀伤实验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筛选出新型呼肠病毒S1基因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区段,为后续的宿主受体蛋白筛选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方法 将编码全长S1基因,以及N端和C端阅读框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SE2-EGFP,转染敏感细胞株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后,通过荧光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分析,筛选出S1基因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时起决定性影响的区段。 结果 同等量的3种真核表达质粒在单独转染L929时,pGSN质粒转染后荧光表达量最大,pGSC质粒转染后荧光表达量最小。 不同比例混合的pGS与pGSN进行共转染时,pGSN在转染质粒中的比例越高,荧光表达量也越高。 在Hela细胞中的转染结果与L929相同。 结论 新型呼肠病毒R4株的S1基因N端阅读框编码区(62-406bp)在S1基因转染时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的关系.分析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PCR法检测HBV-DNA.结果:400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86.0%,前S1抗原阳性率为75.5%.其中: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为75.6%、在抗-HBe阳性患者中为75.0%.HBV-DNA阳性情况下,Hbe鲰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两组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S1抗原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有价值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在人群中存在较为普遍,尤其是孕妇感染后极易招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本文就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孕妇HOWV感染的检测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IBDV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况,主要包括IBDv的基因组结构及理化特性、病毒蛋白、不同型IBDV变异的分子基础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以探讨利用病毒重要基因核酸序列的差异进行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病毒各致病型快速鉴别诊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与EB病毒VCA-IgA抗体的水平和疗效的关系。方法:联合检测58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后TSGF水平与VCA-IgA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58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TSGF水平与VCA-IgA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动态监测TSGF和VCA-IgA抗体对于评价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获得禽流感病毒多克隆抗体及H5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研究建立H5亚型特异性抗原捕捉ELIS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优化反应条件,确定包被抗体、检测抗体及酶结合物的最佳工作浓度,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分析,并与RT-PCR方法比较.同时使用该方法对野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特异,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临床样品、鸡胚培养物及细胞培养物中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8.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Ⅰ型Rispens株接种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待出现80%以上细胞病变后收获,提取细胞和病毒的总DNA,以此为模板,根据B抗原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一条约2.85k的特异性条带,双酶消化后克隆至质粒pUC19,酶切分析表明该病毒的B抗原基因上HindⅡ、EcoRⅤ、BamHⅠ、EcoRⅠ的酶切位点分布与RB1B株、GA株的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H9亚型特异性抗原捕捉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禽流感病毒多克隆抗体及H9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建立H9亚型特异性抗原捕捉ELIS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优化了反应条件,确定了包被抗体、检测抗体及酶结合物的最佳工作浓度,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分析,并与RT-PCR方法比较.通过使用该方法对野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特异,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临床样品、鸡胚培养物及细胞培养物中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20.
针对FMDV的疫苗研究一直是防控口蹄疫的重点,而病毒样颗粒(VLPs)形式的疫苗因其安全性和近似传统灭活疫苗的良好免疫效果,近年来逐渐成为疫苗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实验利用猪圆环病毒PCV2的衣壳蛋白(CAP)作为载体,分别插入FMDV MYA98毒株的抗原表位组合——VP1蛋白上B细胞表位141~160aa(B)与串联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141~160aa-21~40aa-141~160aa(BTB),构建对应重组杆状病毒,分别命名为reBAC-CAP-B,reBAC-CAP-BTB.将上述病毒颗粒转入Sf9细胞表达,收获重组杆状病毒并再次感染Sf9细胞扩大病毒滴度,获得目的蛋白CAP-B,CAP-BTB,经过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正确,透射电镜观察到20~30nm大小的目的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