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7-17
以地震勘探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广泛用于石油和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目前,传统地震检波器已不能满足高精度、高分辨率及深层地震勘探的需要,制约了地震采集资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11-11,23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主要通过地震异常综合判识,圈定有利矿体目标.以单源单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叠前偏移成像、阻抗反演特殊处理技术,可准确圈定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外形;同时,以单源单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和海底高频地震(HF-OBS)资料为基础,利用二维测线数据的伪三维宽角叠加等特殊处理方法,消除假的速度异常并获得真实的精细速度结构,从而精细刻画水合物矿体的内部结构;实现水合物矿体定量评价并准确实施钻探是水合物勘探阶段的最高目标,研发高精度速度分析与地震异常信息综合检测技术,以及多参量空间数据体的精细解释技术,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三维可视化和钻探目标资源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主动地震探测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的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和适用于地震短临跟踪的观测仪器系统,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获取地球物理场、应力应变场、孕震区介质物性等动态变化信息,提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特别是提高地震短临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单道地震探测技术的工作方法,总结和探讨了该技术近年来在油气井场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并对单道地震探测技术在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全面梳理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历史过程,重点考察了工程的预研究、选址和建设历程,分析了围绕工程开展的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以及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对我国地质学、钻探技术以及地球深部探测的推动作用。最后,从工程预研、团队建设、管理机制、国际合作、自主创新、知识提炼等方面总结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1项目背景由于技术水平、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过去采用地震勘探方法(如石油地震勘探),主要了解的是地球内部中浅层结构,而且绝大多数工作在地表进行;而一般工程地震勘探虽说在井内地震这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但一般集中在100米以内。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开展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特征、遥感图像处理与地质构造解译、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调查与鉴定,城区基本地质概况、淄博市城区隐伏活断层探测、探测区断裂综合定位与活动性鉴定、活断层地震危险性初步评价与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城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淄博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16-16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逐渐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转移,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处理与成像成为油藏勘探与开发的迫切需求。高密度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时,采用单检波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17-19,22
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三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深化对水库地震发生环境和成因机理的认识,建立在水库加卸载动态过程作用下的水库地震发生条件模型,为水库地震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1,(9):4-5
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人类进入太空时代.根据2000年发布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的定义,国内目前将对地球以外天体开展的空间探测活动称为深空探测. 经过几代人辛勤耕耘与开拓,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开展深空探测奠定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始研究月球探测的可行性.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2-12,17
1课题简介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3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15-15
直流电法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其野外测量目前主要是以二维测量为主,三维测量还只停留在研究阶段。此外,目前直流电法基本理论的主体都是在水平地表假设下建立起来的,没有考虑起伏地表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15日,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依托单位的国家863计划"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课题,在北京通过验收. 课题在集成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研制高频数字海底地震仪(OBS)、研究和开发基于模型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MBP)与混合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系统(HSI)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21,(9):6-7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按照计划,中国将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地震、山脉和盆地、陆地和海洋的形成等都与地球深部活动有关. 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方法 研究地球深部物质成份和结构最直接的方法是在地球浅部和地表找到被地质作用从深部翻弄出来的深部矿物.这种矿物可被实验证明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另外可以借助于地球物理方法,例如用地震S波速推断的物质组成.利用陨石的组成和高温高压下人工模拟地幔深部物质.还有最困难和耗资的办法是超深钻探,迄今孔深没超过1.5万米.我们相信地球深部的动力可以将地球深部物质搬运到地表,例如在地表见到金刚石(形成深度>150公里)和柯石英(形成深度150~300公里),就是良好的实例.地表地质、地球物理和人工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寻找地球深部物质和认识形成的高温高压环境,是地球科学研究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球资源利用、自然灾害应对等全球性科学问题的角度阐明了构建公共的地球与空间微物理场探测共享系统、建立地磁定位导航等应用系统以及它们在气象、水文、海洋、地震、生态、环境、医学、工业、农业、交通等相关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提出了研究设想;预测了地磁研究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进地磁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亨利·林,以有生源说为基础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模型,用来探测外星生命在行星间的播种模式,并将这种扩散模式比作地球上的流行病传播。科学家相信,该计算机模型可被用来探测外星生命的特征,并预言在下一代能追踪到这种生命扩散。也许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宇宙中存在外星人,但是很显然,宇宙间的确存在隐匿的、不为人知的生命。天文学家已经研发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5-45
由重庆市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承担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针对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蓄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有关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防治等科学问题,广泛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研究成果,争取蓄水前后本地资料和信息的获取和积累,边监测、边研究,为社会公共安全与和谐发展服务。本课题研究涉及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区域典型地质灾害、区域地震活动、水库地震、工程地震、地壳形变等诸多地学问题。采用了3S技术、地面地质、遥感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及地壳形变和典型地质灾害观测技术等,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灾害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0-11
开展中山站一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地质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开发南极内陆地球物理探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了解东南极克拉通岩石圈结构和构造、寻找冰下沉积盆地、认识冰下地貌的形成过程、开展拉斯曼丘陵和格罗夫山地质填图和区域航空地球物理调查及区域资源潜力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