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已经成为党的意志。如何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政治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关的几个问题:政治文明的含义、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障碍等,并且提出了笔者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积极稳妥的民主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是政治文明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已经成为党的意志。如何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政治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关的几个问题:政治文明的含义、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障碍等,并且提出了笔者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是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政治文明的视野考察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萌芽因素,特别是从政治理念的巩固、政治制度的创新、民主主义的探索等方面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有关成果进行研究,揭示井冈山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星星之火,对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燎原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就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性、民主性、原则性及时代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旨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深刻内涵,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赵景克 《开封大学学报》2007,21(2):13-14,18
邓小平同志历来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他提出的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其中,民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和最本质的特征,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政治体制改革是民主法制的实现途径,而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为现阶段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克服思想上和体制上的障碍,并从党的执政方式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上,干部人事制度上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同步发展。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奠定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创新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治文明建设的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既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内涵,也是建设政治文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思想方法和价值判断标准,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多方位多途径地积极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的提出说明我们党把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与政治文明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的飞跃。党的三大理论成果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自身的政治文明进程,始终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方位。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一个崭新阶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 ,既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开拓和创新 ,表明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定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战略性课题。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以及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毛泽东一生孜孜追求民主说明其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开创者。他倡导和争取"人民民主",唤醒人们的民主意识,推动民主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大发展;他晚年喜好和极力推行"大民主",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政治文明建设停滞和大倒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是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当是全面的,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把握改革的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必须明确改革的目标,坚持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路子;必须选准改革的方式,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的方针;必须树立改革的绩效观,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政党制度作为体现政治文明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新世纪新阶段对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使之促进我国政治文明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作为政党制度中的重要角色——参政党的角度来论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在面临新世纪、新问题的条件下完善和创新的必要性、措施及意义,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杜先明 《科技资讯》2009,(28):226-22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