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漪珊 《科技信息》2010,(4):177-178
本文运用媒介事件理论分析了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电视直播活动,结合中央电视台在此次直播中体现的媒介事件特征,从定义和特征、构建要素、意义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直播对可预见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方法极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秦珊  邱一江 《世界知识》2012,(19):56-58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对中国的访问震撼了世界。这一事件不仅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传播史上,尼克松的访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尼克松制造的这一轰动世界的新闻,成就了国际新闻电视直播,也成就了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海量新闻视频的有效索引和检索,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切片(spatio—temprol slice,STS)特性的新闻主播检测方法.通过对时空切片的模式分析,聚类和信息融合,实现了新闻主播镜头的自动检测.该方法完全通过对新闻视频结构的分析,利用其共有的特性,对不同的新闻视频实现主播镜头自适应检测.大规模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准确性高,鲁棒性强且计算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传播工作中,摄影人员一般会进行严密的策划,来确保达到图片效果最大化。与新闻摄影人员的策划意识相配合的正是新闻人物的“镜头意识”。这种镜头意识并不是指“摆拍”,而是一种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要想具备镜头意识,新闻人物首先要认识到自身就是新闻要素,要尊重新闻摄影规律,主动配合摄影师的工作,还要懂得一些新闻摄影方面的礼仪。新闻人物镜头意识的培养需要建立起一种科学的新闻摄影工作运行机制,需要加强摄影人员和新闻人物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效培养镜头意识的同时,要防止出现策划、制造新闻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锐的眼睛,这样的摄影报道才能够预见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把握新闻的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在职业敏感、资料准备、时代主旋律上作好准备,经常训练,才可能拥有新闻摄影的前瞻性思维,拍摄到别人“看不见”的新闻事实,拍摄到最精彩、最令人回味的瞬间。  相似文献   

6.
刘艳丽 《科技信息》2012,(33):467-467
隐性采访是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的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是指新闻记者在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隐去自己的采访意图.以秘密的方式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活动。但是,随着隐性采访的广泛使用.它开始受到质疑。由于记者采访经验的增加和科技发展带来的采访设备的进步.尤其是新闻受众对新闻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实施隐性采访的记者仅用“旁观者”的身份采获的新闻很难吸引受众的关注了。于是.一些记者开始伪装自己,介入新闻,有的甚至直接成了某些新闻事件的“导演”。这种用欺骗手段采获新闻,在道德评价上是令人困惑的.也是备受争议的。所以我们必须开始反思隐性采访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7.
闪光灯和标题条对新闻视频镜头检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视频中特有地存在着大量闪光灯事件和后期视频编辑时加入的标题条事件,对镜头检测带来很大干扰。开发了一种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稳健帧间差度量算法,克服标题条的突然出现和消失等局部剧烈运动对镜头切分的影响。根据闪光灯在视频流时序上的特征,提出通过对潜在切变位置前后视频内容的再检测来区分闪光灯事件和切变。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和实时性,可以在视频自动分析或自动索引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广播新闻中,现场报道就是记者正在发生事件的现场,通过口述,把所见所闻展现给听众的一种报道形式,既要有当事人或目击者口述,又要有现场的同期音响。 1、选择好题材,是现场报道成功的关键。 在选题上,应该注意那些重大的,群众普遍关心的新闻热点、难点,这些事件往往牵动着千家万户人的心,如果能抓住关键环节,及时作现场报道,就能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 2.提高记者素质是现场报道成功的基础。 现场报道最大的特点是“快”,现场感强,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报道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  相似文献   

9.
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不是好新闻就是好新闻。”灾难新闻报道历来是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重要性、复杂性、人情味等。有调查显示,灾难新闻报道是受众最关心的新闻之一。媒体在面对灾害性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宁 《科技信息》2011,(35):I0484-I0484
电视长焦镜头大量的运用是随着摄像镜头的发展和电视表现而产生的,能引导或强迫观众的视线长焦视角小更突出画面的精彩部分,表现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意境和富有戏剧性细节。压缩了纵向空间使纵向运动物体的动感非常弱.它解决了采访中遇到被摄主体排斥采访、过度紧张等难题。焦点的变化成为一种间接手段。长焦镜头拍摄应用将更广泛。  相似文献   

11.
报纸、电视和广播都是当今的主流媒体,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但报纸、电视都是无法替代广播的。努力发挥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作用是广播与其他媒体争夺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音响对广播新闻的生命意义在于:带“音响”的广播新闻具有直觉性品格,能为受众带来多维感受;音响是对新闻人物生命本质的佐证,能提高广播新闻的可信度和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音响又具有美的感召力,能唤起受众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享受。所以应十分重视并积极采编好音响新闻,以充分发挥好广播的优势和广播宣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播出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广播人对广播新闻事业的追求。无论是怎样的新闻播出形式,目的只有一个,把消息以最生动、最快捷、最贴合的方式告知给听众。新闻从业人员只有熟谙广播新闻的播出形式,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3.
浅议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连线报道已成为当下广播新闻重要的报道形式.其形式新颖,现场感强,并充分发挥了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使广播新闻报道极具感染力与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广播新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下文信息的新闻故事单元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检索和管理新闻视频资源,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模态特征、基于上下文信息的新闻故事单元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字幕变化、音频类型和视频镜头类型信息将新闻镜头序列转换成为相应的关键词序列,使新闻故事单元分割转换成为文体序列分割的问题;然后应用一种有效的序列分割模型—条件随机场,来分割新闻故事单元。对多段视频的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取得了查全率为72.9%、查准率为88.4%的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晚间电视新闻节目是美国NBC,CBS,ABC三大广播公司的重要新闻栏目之一,其共同点在于强调主持人的个性和地位。分析了明星主持人在晚间新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明了对明星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报道的文体分析入手,指出新闻广播语篇的结构、句法和词汇特征,旨在使学生掌握听英语新闻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播音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新闻播音作为语言表达的艺术,具有其严格的创作规律、创作体系、创作方法和创作道路。播音员必须站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高度上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研究新的经验和理论,形成正确理解、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声情并茂的新闻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作者的实际经验,阐述了当代市民与城市广播新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办好办活城市广播新闻的途径和方法,为广播新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A schema for content-based analysis of broadcast news video is presented. First, we separate commercials from news using audiovisual features. Then, we automatically organize news programs into a content hierarchy at various levels of abstraction via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video, audio, and text data available from the news programs. Based on these news video structure and content analysis technologies, a TV news video Library is generated, from which users can retrieve definite news story according to their demands.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Item of National Power Company (No. SPKJ 016-071) Biography: Yu Jun-qing (1975-), male, Ph. D candidate, research interests: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and video database.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下,新闻报道要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工作的目标。目前在媒介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现场短新闻以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短小的篇幅再现新闻现场的境况,并把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传播给受众,这样的新闻传播形式受到了受众的青睐。因此,如何实现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成为新闻记者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