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12月26日,尼泊尔制宪会议一致同意中止外国从尼泊尔招募廓尔喀士兵,因为这项传统有损新生共和国的主权与独立.2012年3月9日,尼泊尔总理办公室指示外交部及相关部门执行制宪会议的建议.一项延续了近200年的传统有可能就此走向终结. 热血铸威名 尼泊尔民族众多,号称世界民族博物馆,廓尔喀人正是这个民族博物馆中的一支奇葩.廓尔喀,这个偏隅尼泊尔中西部甘达基专区的山里、起源于十四世纪北印度月亮族的部落,因其输出勇敢、机智而忠诚的“雇佣兵”而声名远扬.“与其懦弱地活着,不如就此死去”,这一信条不仅使廓尔喀士兵成为勇敢的化身,同时也为廓尔喀士兵走出尼泊尔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     
土地和人民尼泊尔和我国有久远的传统友谊。在唐代的史籍中称尼泊尔做“尼波罗”或“泥婆邏”,在明代叫“尼八刺”,在清代叫“廓尔喀”。它位置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国土的形状略近长方,面积十四万五千平方公里,和我国的安徽省差不多大。尼泊尔北边隔着喜马拉雅山紧挨着我国的西藏地方,其余三边都和印度连接,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七千公尺以上的高峰二十多个,愈南愈低,最南化入那浩浩无垠的恒河大平原。这样,就在平均不足二百公里的縱深地带应有尽有地占用了一张等高分层地图上从纯白到深绿的各种颜色,起伏当然大极了。交通十分困难,从东部到西部要绕道印度或我国的西藏走,是常有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传统、国家尊严与年轻人的未来——2011年12月26日,尼泊尔制宪会议一致同意中止外国从尼泊尔招募廓尔喀士兵,因为这项传统有损新生共和国的主权与独立。2012年3月9日,尼泊尔总理办公室指示外交部及相关部门执行制宪会议的建议。一项延续了近200年的传统有可能就此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4.
曾居冷兵器之首、被丘吉尔誉为“超越敌人的武器”的英国长弓在克雷西战役中尽显威风,弓箭兵作为英国步兵的关键力量,击败并重创了当时最难对付的法车骑兵。1346年7月,英军在克雷西-茵彭特尤村庄附近跟法军开战。英军总兵力两万人,分成3支兵力大致相等的分队。其中两个分队并排在一起,右分队由韦尔斯  相似文献   

5.
廓尔喀第三次入侵我国西藏之事发生在1855-1856年,最终签订了西藏、廓尔喀条约。通过这一不平等条约,廓尔喀取得在我国西藏的治外法权和特殊免税权等各种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而且该约在西藏执行近百年(1856-1956),在中、尼两国于1956年签订新的条约后才被废除,可谓影响深远。但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仍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文章参考前贤的研究,并利用尼泊尔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最终结果进行了梳理,并讨论了英国在其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希物勒怎样进攻英伦三岛?”已成法兰西大会战束之后的一最严重的问题。事实上,希特勒也已经喧嚷了好些时候,可是,对英的闪电战,究竟怎样发动呢?一问现在让一个英军专家来解答。作者佛是机械兵主的提倡者,为英国军事论方面的威。本文载六月二日伦敦“星期快报”。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尼泊尔历届政府均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和在中印两大国之间奉行“中立政策”,这确保了尼泊尔的和平环境。外交中立政策对尼泊尔是最优选择,从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新政府成立以来,发生了由“有限中立政策”到“严格中立政策”的转变,这一转变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将增加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收益。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帝所咏平定廓尔喀侵扰西藏的诗作,是清朝中央“挞伐安边”、驱逐廓尔喀侵扰、保卫西藏的战史诗,是“奠安议善后”详实记录清朝中央加强对西藏地方统辖的治藏诗,在诗的题材、意蕴等方面,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体现出诗以志事的特色与存史资治的重要价值.乾隆帝的这些诗作具有立意深邃、志事精要、言近旨远等特点,属藏事诗的另一类型.  相似文献   

9.
尼泊尔人口約一千万,他們大多数从事农业,耕种稻谷、玉蜀黍、麦子等作物。北部山区的居民还从事畜牧业。以种族来分,有尼瓦尔人(Newars)、廓尔喀人(Gurkhalis)、高隆人(Gurungs),馬嘉人(Magars)、塔魯人(Tharus)、克拉底人(Kirantis)等等。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谴责英军占领南乔治亚岛。29日,阿宣布在本土和马岛等二百海里海域的所有英国舰船和飞机将被认为是敌对的。30日,英对马岛全面封锁。5月1日,英军攻击马岛,阿军还击。3日,英军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4日,阿军击沉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7日,英宣布把海空封锁禁区扩大到离阿海岸12海里处。9、10日英军对马岛发动二次攻击,阿军抗击,英  相似文献   

11.
清王朝初期对西藏的经济治理主要采取怀柔绥辑的态度,由此出现西藏市场大量流通尼泊尔银币的情况。随着两次廓尔喀战争相继发生,清王朝自上而下意识到贸易—铸币—外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开始重视西藏的货币问题。随着乾隆皇帝对西藏基本经济情况了解的深入,逐渐转变战争初期禁止藏、廓贸易与西藏市场流通尼泊尔银币的策略,并敏锐地察觉到在西藏建立正规币制的重要性。在西藏发行乾隆宝藏币是清王朝对藏货币政策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权以及乾隆皇帝与在藏大臣的国家观念,此铸币的推行,强化了西藏民众的归属意识与国家认同,亦促进了西藏经济向内地的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人的姓名很长。其中不仅包括本人的姓氏和名字,而且表现本人的爱好、意愿和信仰。由于尼泊尔是一个印度教国家,许多人还喜欢把印度教传说中神灵的名字作为自己姓名的一部分。尼泊尔人的姓名通常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本名,或以神名为名;中间是爱好或理想;最后为姓。尼泊尔首相的姓名为苏尔亚·巴哈杜尔·塔帕。“苏尔亚”是他的名字,意为“太阳神”;“巴哈杜尔”意为“英雄”,可以说是他的志向;“塔帕”是其姓。尼泊尔人名叫克瑞士纳·普拉萨德·斯瑞斯塔的也不少,译成中文为黑天神·恩情·斯瑞斯塔。印度教中,众神也有性别之  相似文献   

13.
尼泊尔曾是嬉皮士们的乐园。上世纪60年代,许多对现实不满的欧美年轻人称尼泊尔为“仙境”。这些到东方来寻找精神力量的“花的孩子”,从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出发,一路高唱着“加、加、加、加德满都”的摇滚乐,经过阿富汗的喀布尔、巴基斯坦的马甸、印度的果阿、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最后以喜马拉雅雪山下的博克拉作为他们东方朝圣的终点站。  相似文献   

14.
5月21日,尼泊尔外交部照会各国驻尼使馆称,尼议会5月18日宣布尼政府的正式名称不再使用“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更名为“尼泊尔政府”。尼泊尔,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面积不大的高山王国,本应是秀丽风景中透着静谧祥和的国度。然而,近来这个小小的山国却甚为喧闹,5月18日,更是上演了一幕现代版的“光荣革命”。这天,尼泊尔议会通过了一项影响久远的决议:解除贾南德拉国王拥有的一切特权。国王特权全被收这个关于处置国王特权问题的议案,是由五度出任尼首相的柯伊拉腊提出的,并很快在议会获得了通过。该决议宣布,取消国王“军队最高总司令”…  相似文献   

15.
汪虹 《少儿科技》2009,(1):13-13
“哎,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整个早上,妈妈都在不停地小声说着什么。奇怪,饭桌上也不见了每天“雷打不动”的煮鸡蛋。难道是妈妈光顾着嘀咕,忘了这回事?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7日,尼泊尔议会批准实施在2017年由时任尼泊尔政府与美国签署的“千年挑战计划”协议(简称MCC协议)。此事引发尼泊尔国内朝野对抗,造成该国社会动荡,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该协议的影响力绝不仅限于尼泊尔一国,未来它或将在南亚和更广阔的印度洋地区制造更多的对抗和分裂。何为“千年挑战计划”协议“千年挑战计划”协议的发起方和执行者是隶属于美国政府的千年挑战公司(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  相似文献   

17.
为何废除印度教为国教尼泊尔曾是世界上惟一的一个以印度教立国的君主制国家。但200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废除印度教为国教。自此,1768年入主加德满都河谷、统一尼泊尔的沙阿王朝所确立的印度教国家不复存在。议会同时还剥夺了国王的大部分权力:国王不再是军队的统帅,取消军队的“皇家”称谓,由议会委派军队首领。8月5日土地管理大臣称,政府计划没收国王及王室成员的土地,分给贫民,逐渐使他们达到与普通公民一样的生活待遇。七党联合政府与尼泊尔反政府武装11月21日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结束了尼泊尔国内…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14,(16):8-8
8月3日到4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尼泊尔,这是印度总理时隔17年首次访问尼泊尔,也是莫迪5月上任后首访不丹以来,再次访问周边小国。3日,莫迪在尼泊尔表示”此次访问反映出印度和尼泊尔在自然、历史、文化、精神与宗教等领域的相同之处,标志着尼印关系正在迈向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曹劼 《世界博览》2011,(18):19-21
伴随英军在阿富汗人数的逐步减少,被称为英国“伤心小镇”的伍敦巴塞特从9月份起,不再成为阵亡英军灵柩运送经过的地点。这座小镇因过去五年里承载了太多英国人的伤痛回忆。受到英国朝野和民间的重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此宣布,给这座原本籍籍无名的小镇冠以“皇家”头衔。让它和伦敦肯辛顿、切尔西等达官贵族云集的小镇齐名。  相似文献   

20.
伴随英军在阿富汗人数的逐步减少,被称为英国“伤心小镇”的伍敦巴塞特从9月份起,不再成为阵亡英军灵柩运送经过的地点。这座小镇因过去五年里承载了太多英国人的伤痛回忆。受到英国朝野和民间的重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此宣布,给这座原本籍籍无名的小镇冠以“皇家”头衔。让它和伦敦肯辛顿、切尔西等达官贵族云集的小镇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