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传统上来讲,妇女的角色是由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决定的,比如生儿育女。男性所从事的活动,例如打仗、耕田等,妇女同样可以做,但是由于其生理特性使得她们的首要责任是在家操持家务。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的角色也悄然发生着转变,她们受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角色和思维模式逐步在发生转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剖析,试图对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客家妇女地位与作用之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妇女的地位作用让许多人称赞不已,也使许多学者想究其原因。客家妇女是家庭经营者,是家庭的支柱;是教育者;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者、创造者;是民间习俗的执行者、诠释者、创造者。客家妇女的优秀品质,天下赞誉,形成之原因是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应从汉族大区域角度分析,不能单从闽粤赣小区域分析。要从习俗形成的偶发因素去探源。“角色转换”形成了客家民系中特别明显的“主母之尊”现象。  相似文献   

3.
客家妇女地位与作用之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妇女的地位作用让许多人称赞不已,也使许多学者想究其原因。客家妇女是家庭经营者,是家庭的支柱;是教育者;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者、创造者;是民间习俗的执行者、诠释者、创造者。客家妇女的优秀品质,天下赞誉,形成之原因是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应从汉族大区域角度分析,不能单从闽粤赣小区域分析。要从习俗形成的偶发因素去探源。“角色转换”形成了客家民系中特别明显的“主母之尊”现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早期家庭观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 1 强调妇女在家庭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是毛泽东早期家庭观中乃至日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在始终关注的问题之一。毛泽东对生活于封建家庭制度之中、被束缚于“三从四德”、“贞顺节操”等封建家庭伦理之下的广大中国妇女充满同情之心。他主张,首先废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命定”等封建婚姻家庭说教和伦理,建立以恋爱为中心、夫妇平等的新式家庭关系。他认为在这种家庭关系中,妇女方能真正得到平等的地位,妇女解放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发现中国妇女的解放进程,是一个由“双重角色集于一体”到“角色单一”,再到“双重角色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而告诫人们:1.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双重角色”的统一,是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发展的历史必然;2.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对妇女坚持双重角色统一的信念,争取妇女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留守妇女”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填补了原来男性承担的传统角色,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如能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自治权、家庭内部的平等决策权、人身健康和安全等方面保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留守妇女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会提高留守妇女的生产积极性,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透视社会变迁中中国农村性道德的“破”与“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渗透在两性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是衡量人类两性关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不可避免会受到经济基础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变迁中,中国农村传统性道德必然面临“破”的危机,它将严重影响人们性生活的健康发展,所以社会变迁过程中需要一种新型性道德的“立”。那么,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变迁中中国农村性道德的“破”与“立”呢?本文为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二战之前,美国主流文化赋予妇女的社会角色一直是家庭中的妻子和母亲。这一社会角色由于二战的爆发暂时地发生了改变。美国政府积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鼓励妇女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参与和战争相关的各种工作,以缓解战时的劳动力缺乏。但是,随着战争结束,原有的主流文化重新回归,要求妇女回归到战前状态,将工作岗位归还给退伍军人。通过探索这种角色的转变与回归,可以看到上世纪40年代美国妇女生活中的巨大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9.
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梳理出留守妇女非正常生存问题,并提出非正常生存问题的诱发性因素——家庭离散。使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留守妇女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2012)”的数据,以家庭离散作为切入点,并作为自变量逐一与五类非正常生存问题进行回归分析,以此考察家庭离散与留守妇女问题之间的显著线性程度与影响大小。回归结果表明,家庭离散对留守妇女的身体健康、婚姻安全、代际关系以及自身发展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按照时代相传的陈旧观念,妇女应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说,妇女的活动天地是在自己家里。家庭和社会把广大妇女锁在家里,至多允许她们到左邻右舍走走。然而,在这十分狭窄的天地中,她们却能发挥极大的影响。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使那些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妇女也比男人更关注与家庭生活相关的事情。比如从哪里能打到清洁的饮用水,怎样让全家男女老少无灾无病,怎样让全家吃饱吃好,怎样使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一书从出版至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书描述了长江流域一个叫开弦弓村的村庄如何在西方工业化影响下发展变化的过程。本文以全新的女性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书中关于早期乡村工业化前后不同年龄角色的妇女在家庭地位中的变化,探讨工业化对乡村家庭妇女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家庭两性分工模糊、家庭经济关系调整、女性自我意识增强和女性自我发展诉求提高等。从而试图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对早期乡村家庭妇女发展作一回顾与分析,以促进当今妇女与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旅游发展对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妇女地位的影响是深刻、多样而又复杂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影响将日益凸显并呈现新的特点。本文选择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中的撒尼妇女、白族妇女和摩梭妇女为研究对象,以3个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村寨为案例地,从家庭地位、经济地位等方面对比分析旅游发展对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妇女地位和社会角色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礼教与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者对历史的研究趋势有一个现象,即从政治史转向经济史,由男性为主的历史转向妇女史。但在近年来,有关妇女的论著中,对古代妇女观念的理解,以及妇女在历史进化中扮演的角色、社会地位等,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如“古代妇女早被宗法排挤到社会以外了……,三千年来,妇女简直没什么重要。”[1]“女性这个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也象在其他文化中一样,有着极其复杂的内涵,并且一向由男性定名、规范和解释”[2]等等。类似的论述都认为古代的中国在儒学礼教的影响下,妇女无社会地位而言,这些说法值得商榷。(一)“礼”之分析礼教,…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作为山地民族,游猎、游耕的传统生计方式需要维持着一定规模的群体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拉祜族女性的生育率有一定的要求.而传统生存环境中较差的卫生条件影响着妇女产婴的出生率与存活率.近20年来,橡胶种植作为一种新的生计方式的引入,对拉祜族当地的经济条件、妇女受教育水平、饮食营养结构、公共卫生条件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基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拉祜族妇女传统生育观念、生育任务以及妇女家庭角色在橡胶经济影响下的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过去时1.艰苦与屈辱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妇女就开始真正被踩到男人脚下。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是男人创造的,是男人用女人做牺牲品创造的。好一个"文明"社会!笔者认为,古代妇女的命运能且只能用两个字形容:"苦"、"辱"。不论是中国妇女,还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妇女,都是如此。大多数中国古代妇女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必须扮演的)角色是:女儿、妻子、儿媳、母亲(祖母)。现代也仍然如此。这几个角色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围绕男性的、体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角色,这恰好说明了妇女地位的低下。而男性对妇女的统治与压迫也主要体现在这几个角色上。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为例来展现哈尼族妇女角色地位的演变动因、速度以及趋势。认为在漫长的农耕社会历程中,哈尼族妇女的角色地位几经更易,其变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是造成妇女角色地位转变的一个根本节点,具体而言则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外来文化及现代性的影响、社会制度政策、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我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留守家庭”问题,剩下只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他们守住寂寞的农村。其中“留守妇女”是职业教育巨大的潜在市场。本文从如何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出发,使留守妇女能自立、自强。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从而真正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三言”“两拍”的作者按照市民阶层的审美理想,精心设计出平凡世俗的市井角色、阴盛阳衰的情场角色、夫妻谐协的家庭角色,这种角色设计缘于“小传统”文化背景,冲破了在“大传统”文化背景下偏重文士、男性、夫权的角色设计框架,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治理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由“单位”向“社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社会基础也由家庭走向社区发展。社区虽然已经失去很多传统功能,但是每个人仍然要生活在社区中,参与社区的活动。而文化是将每个人连接在一起的纽带,所以,建设社区文化是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界定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近代广东女子的独身现象:自梳和不落夫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女性价值在于照顾公婆、生儿育女 ,女性角色是贤妻 (媳 )良母。然而 ,近代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妇女有的采用“自梳”方式 ,终生不婚 ;有的出嫁后“不落夫家” ,拒绝与丈夫同居 ,从而向儒家正统的女性观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