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设置养殖水体温度为22℃、24℃、26℃、28℃和30℃5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5±0.01 g的大黄鱼幼鱼40 d,研究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在该温度下,大黄鱼幼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18.40±2.15%、1.98±0.02%·d-1和82.48±3.05%;水体NH4+-N和NO2--N在试验后期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岐脊加夫蛤幼虫与稚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盐度对岐脊加夫蛤Gafraiumdivaricatum(Gmelin)幼虫及不同大小稚贝(壳长0.8~1.4mm)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水温30±1℃时,加夫蛤幼虫阶段的适盐范围为19.93‰~33.22‰,最适盐度为22.59‰.其下限和上限分别为15.95‰和38.53‰,其存活率低于30%.水温25±1℃时,稚贝Ⅰ(壳长0.8~1mm)适盐度范围为19.93‰~33.22‰,最适盐度为22.59‰;较大稚贝Ⅱ(壳长1.3~1.4mm)适盐范围为15.95‰~38.53‰,最适盐度为25.24‰,其下限和上限分别为9.30‰和45.17‰.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盐度的突变和渐变实验研究了大黄鱼幼鱼对低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盐度突变实验中,将大黄鱼幼鱼直接从海水(盐度27.2)移入盐度为3~24的水中,72 h内不会导致明显死亡;从海水移入盐度为2的水中,72 h的存活率可达72%;从海水移入盐度为1的水中,3 h后开始出现死亡,24 h内大部分死亡;从海水移入淡水中,6 h内全部死亡.在盐度渐变实验中,将大黄鱼幼鱼从海水直接移入盐度为6的水中后,再以不同的幅度降低盐度,在盐度高于3时,大黄鱼幼鱼的死亡率与相应盐度的突变实验相比无明显差异;在盐度低于2时,大黄鱼幼鱼的死亡率低于相应盐度的突变实验的结果.研究表明,大黄鱼幼鱼具有较高的低盐度耐受力  相似文献   

4.
盐度对龙虾叶状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个梯度多个重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龙虾(Panulirus)叶状幼体要求的海水的适宜盐度为34‰~35‰。投入金藻(Dicrateriasp.)、扁藻(Platymonassp.)和光合细菌于水体中,养活作为龙虾叶状幼体饵料的丰年虫(Artemiasalina)幼体,可减少换水量,保持养殖水体的盐度稳定。34‰~35‰盐度的养殖水体能有效地抑制某些病原体的入侵。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生物统计法确定西施舌幼虫和贝苗的适宜盐度范围,结果表明。D形幼虫、壳顶幼虫和贝苗对盐度的耐受力不同。D形幼虫生长的适盐范围为17.27~27.90‰,且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是17.27~19.93‰;壳顶幼虫生长的适盐范围向低盐度延伸,为13.29~27.90‰,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为19.93‰。平均壳长2.9mm的贝苗存活适盐范围向高盐度延伸,为13.29~35.87‰,其中27.90‰是贝苗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  相似文献   

6.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 而亚硝酸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随体质量的上升而增大;在20~30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日本囊对虾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均上升;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39±0.023)g磷、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升高,当盐度为31‰盐度时,磷代谢率达到(0.736±0.002)μg·g-1·h-1,亚硝酸氮代谢率为(0.0778±0.011)μg·g-1·h-1,而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盐度呈负相关,当盐度为31‰时,硝酸氮的代谢率降为(0.257±0.207)μg·g-1·h-1,氨氮代谢率降为(4.445±0.259)μg·g-1·h-1;在7.5~9.0的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49±0.013)g磷的代谢率明显下降,氨氮、硝酸氮的代谢率提高,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在pH值为8.5时达到最大值,后又呈下降趋势;日本囊对虾(6.729±0.028)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272.02%、91.67%、795.38%、98.54%。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温度和盐度对海蜇碟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碟状体适宜温度为10—25℃,其中15—20℃为最适宜,在这温度范围内,碟状体生长迅速,平均伞径每天以0.5毫米的速度增长,碟状体最大忍耐力,最低水温在5℃,最高温度为25—30℃。致死临界温度是35℃左右。碟状体生长的适合盐度是9.89—33.63‰,最适盐度为13.84—26.26‰,影响碟状体生长的最高和最低临界盐度约为7.05‰和36.58‰。碟状体对 PH 适应范围较广,在 PH6-9的海水中都可以生活,最适 PH 浓度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8.
南洞子铜(金)矿床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43~265℃之间,均值为186℃;盐度介于1.4%~19.7%NaCleq之间,均值为9.0%NaCkeq;均一温度峰值介于170~180℃之间,盐度峰值分别介于5%~7%NaCkeq和9%~11%NaCkeq之间.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介于2.17‰~6.17‰之间,均值为4.39‰;5D介于-97‰~-80‰之间,均值为-89.25‰.矿石的n(^206Pb)/n(^204Pb)介于18.283~18.608之间,均值为18.474;n(^207Pb)/n(^204Ph)介于15.704~16.000之间,均值为15.861;n(^208Pb)/n(^204Pb)介于38.533~39.364之间,均值为39.032.南洞子铜(金)矿床研究表明:矿床形成温度和盐度偏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混人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具有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沸腾作用在成矿过程中不明显,成矿可能以混合作用为主.以上研究证明南洞子铜(金)矿床类似于浅成低温热液脉状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盐度对秋茄幼苗的生长和水分代谢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探讨了不同盐度海水砂培 45~47 d的秋茄幼苗的生长特性和水分代谢状况。结果表明:5~10‰的低盐度对高度生长以及5~15‰的低盐度对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具有正刺激效应;高盐度(20‰以上)起抑制作用。随着盐度的提高,叶片变小,根/苗、根/叶生物量率曲线呈上升(盐度 0~5‰)至平缓(盐度 5~15‰)到上升(盐度 20~25‰)至陡升(盐度 25~35‰)趋势。盐度的提高,叶片水势、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而扩散阻力提高。最适生长的盐度在5~15‰之间;更高的盐度虽可生长,但已受胁迫,表现为生态抗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盐度为5%。的河口水中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pH,盐度对吸附百分率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吸附对固-液界面电性的影响和不同盐度(s=2.5‰;5.0‰;7.5‰)时吸附Cd(Ⅱ)后变化的等电点。结果表明: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吸附为特性吸附,固液界面的电性变化及等电点移动与体系的pH和Cd(Ⅱ)的吸附量有关。盐度上升,吸附量降低,由吸附~pH曲线和海水中锅的溶存状态可知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表面络合沉淀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初步探讨了温度和盐度的改变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显示: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适宜生长存活在盐度范围14~40 psu内,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14~19 psu.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适宜温度范围为21~30 ℃.温度实验中,在18 ℃以下的水中,幼鱼摄食能力减弱,活力低下,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原菌;在高于33 ℃的水中,幼鱼运动过频,导致消耗大量能量,抑制生长.研究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幼鱼对盐度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适当降低盐度有益于提高其生长速度,且幼鱼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12.
2012-2013年在浙江宁波市象山港湾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以野捕岱衢洋大黄鱼驯养繁育的后代性成熟鱼2 260尾为亲本,通过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催产,共获得受精卵1.58×108粒,在水温23~24℃、盐度22~24、pH 8.0~8.3、光照1 000~1 500 lx条件下,共孵化出仔鱼苗1.13×108尾。鱼苗培育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为系列饵料,在水温22~24℃、盐度22~24、pH 7.9~8.3、光照1 000~3 000 lx条件下,经过42~47 d得到全长2.5~3.0 cm鱼苗3.21×107尾,成活率为28.4%。育苗过程中应注意亲鱼的培育、饵料系列的转换与搭配、水质的管理以及密度的控制等技术关键。本试验结果为今后岱衢洋大黄鱼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渤海滩涂对虾养殖业,研究盐度(30‰和4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室内养殖,除斑节对虾外,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在不同盐度下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无论是在盐度30‰或45‰,其生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P<0.05),表明凡纳滨对虾更适于高盐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14.
水蛭养殖池塘生物组成与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池塘的池水、浮游和底栖生物进行采样,分析池塘的水质、生物组成和数量,探究幼蛭培育、苗种投放和饲养的最优方法,并提出池塘的构建条件和养殖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水蛭养殖池塘的pH、含盐量和碱度均需符合水产养殖水质的标准;(2)在数量上,池塘中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主,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底栖动物以腹足类为主;(3)幼龄水蛭快速生长期为5~15 d;(4)2龄水蛭在收获期的体长达到投放初期体长的3倍,体重达到4倍以上;(5)设置泥土平台、水面种植水葫芦等措施可以促进水蛭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两个主要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两种主要的腐生性腹足类动物(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和方格织纹螺Nassarius conoidalis)的幼体存活率.在6个不同温度条件(10,15,20,25,30和35℃)和7个不同盐度条件(0,5,10,15,20,25和30)下,经过观察分别得到两种幼体的24h和48h时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当盐度〈10或者温度〈15℃时,Nassarius siquijorensis和Nassarius conoidalis均具有较高的幼体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淀粉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糖源的不同淀粉水平(w为10%、15%、20%、25%、30%、35%)对初始体质量为(0.96±0.02)g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肝胰脏显微结构和肝胰腺脂肪合成酶的影响。实验饲料中w(蛋白质)为38%;w(脂肪)=5%。实验在室内循环水族箱内进行,实验用水为天然咸淡水(盐度:6‰~14‰),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箱30尾虾,饱食量投喂。实验结果表明:w(淀粉)=15%实验组对虾的增质量率、SGR最高,分别为45362%和3.06,与w(淀粉)=10%和w(淀粉)=20%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w〖WTBZ〗(淀粉)=10%组的对虾成活率最高(96.67%),w(淀粉)=25%组最低(66.67%);w(淀粉)在25%~35%时,对虾的增质量率、成活率、SGR显著低于w(淀粉)为10%、15%和20%组(P<0.05)。w(淀粉)=20%组的体蛋白含量最低(72.24%),w(淀粉)=30%组最高(75.27%),其余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淀粉组体脂肪含量相对较高。从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组织学切片观察到,饲料w(淀粉)为10%~35%的范围内,肝胰脏脂肪无异常积累。肝胰腺中脂肪合成酶活性很低,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随饲料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总之,在饲料蛋白含量为w=38%左右时,凡纳滨对虾饲料适宜的淀粉含量(w)为10%~20%。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扩散法对从健康大黄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的对病原弧菌有抑制作用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X93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作用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X93胞外产物的抑菌活性强弱随着培养时间的不同而不同,胞外产物对pH条件有一定的耐受性,对热敏感,不耐高温,过高的NaCl能使其抑菌活性降低,蛋白酶K和不同浓度的FeCl3均对其抑菌活性产生影响,其胞外产物发挥最大抑菌作用的最适培养时间、温度、pH、盐度分别为48 h、28℃、pH 7和0.5%。  相似文献   

18.
金藻0898培养的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营养盐对金藻0898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藻0898的适宜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0~25℃;适宜照度为500~10000lx,最适照度为3500~10000lx;适宜盐度为5~70,最适盐度为30;适宜pH值为3~9,最适pH值为7~8.培养液的较佳配方是在天然海水中加入NaNO3-N10g·m^-3,NaH2PO4-Plg·m^-3,FeC6H5O7-Fe0.1g·m^-3,维生素B1 1g·m^-3和维生素B12 0.05g·m^-3.  相似文献   

19.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盐分空间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滨海的天然湿地主要起源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后来的海陆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研究湿地土壤盐分自潮间带向内陆演进的演变规律,依据距海距离,选取潮间带(0 km)、北大港(24 km)、七里海(38 km)和大黄堡(70 km)4个典型滨海湿地,对其土壤盐分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自潮间带向内陆呈显著指数递减趋势,并表现出表层(0~5 cm)聚集特征.(2)除(HCO3-+CO32-)外,离子含量与距海距离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潮间带、七里海和大黄堡湿地的土壤阳离子均以Na+为主,而北大港湿地以Na+和Ca2+组成占绝对优势.从潮间带到内陆湿地,土壤中阴离子从以Cl-为主过渡到以Cl-、SO42-和HCO3-+CO32-为主.(3)除大黄堡湿地,各湿地含盐量均与C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从潮间带湿地到内陆湿地由不相关过渡到极显著正相关,HCO3-+CO32-与含盐量仅在北大港湿地呈极显著正相关.(4)潮间带湿地土壤表层(0~5 cm)和中间层(20~50 cm)为弱碱化土,次表层(5~20 cm)和深层(50~100 cm)为中度碱化;北大港和大黄堡湿地整个1 m土层均为弱碱化;七里海湿地为中度碱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硅氢化加成及还原反应,将四烯丙基硅烷(G0)官能化,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考察不同的催化剂、溶剂、投料方式及温度对官能化反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流动相、床层体积及流速对硅胶柱层析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氯谱(1H-NMR)对分离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H2PlCl6-C3H7OH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溶剂,溶液式投料,滴加温度和后续反应温度已控制在0和35℃的条件下,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采用石油醚为洗脱剂,在床层为φ2.5 cm×35 cm,流速为2.0mL/min硅胶柱中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总收率达到70.5%:经鉴定,产物结构完整,与理论结构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