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的创造和获取以及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视角描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整合,强调了非正式的知识交流机制对于正式组织的补充性,指出了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现今非正式组织在企业的影响力依然较大,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其管理,充分利用其积极面,弱化其消极面,使其往健康方向发展.文章从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企业非正式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和企业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三个方面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由于自身的特点,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如何协调其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别方面,很少涉及它与企业员工队伍稳定方面的关系。探讨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员工队伍的影响,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稳定员工队伍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消极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创建沟通渠道,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影响;加大对非正式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注重非正式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合理的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资本网络理论的企业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网络是在信任、协调和规则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影响下,形成的链接体系。它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重要的机制保障,因为,社会资本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共生,并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和成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社会资本网络缺陷,技术创新出现产学研分离、技术创新懈怠等不良现象,对此,应建设社会资本网络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模式,如在社会资本网络下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的共享范式、系统范式和空间范式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部互动视角,将由于个人社会资源不同形成的董事间非正式关系定义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探讨其隐性作用对董事会决策效率及创新绩效的影响。以153家创业板企业2011—2013年数据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独立董事位于非正式最高层级能增强两者正向关系;而技术董事长位于非正式最高层级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明显;董事会规模变大则会减弱两者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技术知识共享研究——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原理、技术规则、技能的综合。技术知识共享能够促使企业内部技术知识储量增多,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共享的主体是个人、团体和组织,技术知识共享的内容是显性技术知识、隐性技术知识以及显性技术知识与隐性技术知识的相互转化,技术知识共享的手段包括传统和现代两种。技术知识共享包括正式创新网络和非正式创新网络两种模式,编码化策略和协调机制可以促进技术知识在正式创新网络中的共享,依靠情感、信任等因素维系的非正式创新网络有利于拓展技术知识共享的广度,加深技术知识共享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信任--成功构建虚拟团队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说明信任是成功构建虚拟团队的基础 ,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了虚拟团队信任的涵义、信任的表现形式、信任的作用机制、信任的来源 ,以及领导者如何通过正式的组织结构 (硬环境 )和非正式的组织文化 (软环境 )建立和维系信任 ;说明了虚拟团队理论的出现为研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信息革命为虚拟团队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选择:关于联盟的观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组织类型、组织结构约束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层级组织安排、准市场组织安排 (网络组织 )和市场组织安排下企业创新绩效不同。由于组织设计上的缺陷和认识偏差 ,中国企业偏好独立技术开发 ,忽视网络组织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文章剖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组织缺陷 ,建议以技术联盟作为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首选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9.
朱瑞 《科技信息》2007,(15):280-281
企业的组织结构时刻影响着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和效率。一方面,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必然以不同的方式制约技术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不同的技术创新活动也要求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去配合。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企业现有组织形式下,组织结构如何和技术创新活动加以整合,并重点论述了技术创新型虚拟团队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非正式组织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非正式组织的成因,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通过对非正式组织管理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合理引导非正式组织.文章所提出的管理措施和引导方案,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非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对提高组织凝聚力和执行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建立循环经济的制度支持体系、社会公众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物流支持体系与信息支持等方面,对构建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矿山流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的建立对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建立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整合资源、建设创新型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站在隐性知识动态开发的角度,研究了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和转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面对面和虚拟对话)和隐性知识的转化(社会化、外显化,综合化,内在化)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关系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研究假设,为进一步实证检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后提出如何简便快速地诊断示波器的一种方法.即示波器故障查找顺序表法.  相似文献   

15.
电邮是因特网上人们交流的方式之一,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文章分别从电邮文化、电脑和网络对注意力的分散、语言能力和电邮语言四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中国英语学习者频繁地运用英文电邮学习英语时客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书信是人类历史悠久的语言交流活动之一。其中的个人书信语言自由、表现手法多样、风格纷呈,最有审美鉴赏价值。个人书信具有针对性、随意性、情感性等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代技术经济分析原理,拟定一个轮伐期,对杉木生长进行模拟,对其效益采用动态多指标描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处理,提取主要指标,用主分量指数模型评判,从而建立了系统、合理的速生产林经济效益评价程序。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其主分量指数不借助于定性知识就有很强的排序功能,描述性更为客观,从而为不同方案,不同时空条件下速生丰产经济评价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性金融组织与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两大类。目前它存在诸多问题,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的缺失及非正规金融组织中的高利贷。现阶段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必须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组织为基础、合作金融组织为主导、商业金融为发展方向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组织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型工程在环境上、技术上、管理上都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这对大型工程组织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对工程组织适应性有不同的影响,基于NK模型,对大型工程组织适应性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工程组织规模及组织复杂性发生变化时不同组织管理模式对工程组织适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工程组织应随工程生命期内组织规模及组织复杂度的变化采取权变的组织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Virtual organization u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a closer integration and better manage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rties. There are many emerging issues in virtual organization and one of them is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sharing that is the co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virtual organization. However, game theoretic exploration about knowledge sharing mechanism based on virtual organization is seldom published. In this study, knowledge sharing mechanism in virtual organization enterprise is explored using game theories from two aspects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organization enterprise. Finally, the critical 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 mechanism in virtual organization also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