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鹏飞 《科技资讯》2014,12(23):221-221
意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情调.在中国的传统诗词中,处处讲究意境,给人以深远和静邃之意.和传统诗词相比,书法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书法的意境不仅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有深层次的内涵.不管是诗意美,还是自然美,都是属于外在的表现形式,深挖其内涵,其实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艺术的精神气质.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别样的造型手段,但又要遵循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是一种造型手法和情感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作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在创作及审美追求上都各具特色.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强调情理统一,崇尚刚柔相济、骨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韵"著称.唐代则推崇雄强肥硕、豪放飞动的阳刚之美,以"尚法"见长.而这种创作及审美的差异性,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心理、时代风尚以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好恶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国画与平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设计通过与传统水墨艺术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简约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等审美特征,是现代设计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时代,也是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舞追求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情景交融,讲究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的完美结合;是形神兼备,追求内在神韵,要求气韵生动传神;是虚实相生,追求意生象外,在动静结合中蕴含丰富韵味。舞蹈通过直观可感、动态的人体进行传情达意、状物抒情。在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中,创造出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6.
全文力图从诗人对社会、人生之美与艺术创作之美的审美追求中,揭示其潜在的丰富的审美意识。诗人对社会的审美理想是:端拱为尊,无为而治;政治清明,勤政于民;宽猛相济,人际和睦;风俗淳古,社会安定。希冀实现“事君”“荣亲”的美愿,保持独立自由的人格美,追求醉失天地的美感,即构成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审美追求。谪仙心目中的艺术创作之美,则主要表现为:清真自然之美;风清骨峻之美;壮柔兼具之美;言外蕴情之美。  相似文献   

7.
武术之美学因子亦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炼出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对当代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乃至武术学科的多元化建构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发现武术审美追求呈现出“三部曲”的态势。形美只是武术审美的初始阶段,随着武术审美文化的不断纵深发展,神美转而成为武术追求内在美的重要向度。形美和神美是构成武术动作评价的二维指标,武术动作之“完美”的和谐性、统一性最终聚焦于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形神兼备。明确形神兼备的武术审美追求之终极指向,能为当代武术的创编与展演、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谈审美意境     
本文就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重要课题“意境”进行了诸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首先,援引历代文艺理论家的看法,认为“意境”就是有情之景,有情之境;其次“意”与“境”浑然一体,二者的辩证关系无庸置疑,只是在作品中,各有所侧重罢了。而“意境”的美学价值正在于它通过“移情”作用,创造出情与景浑、形神兼备的审美境界。既然,“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那么,笔者认为,要想创造“意境”,含蓄是最重要的手段。最后,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意境完成的重要因素,观众和艺术家互相促进,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善于深入教材,从分析文学形象入手,探索课文的意境美、品味课文的哲理美,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追求一种异乎寻常的怪诞美,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孟郊诗歌的怪诞美是和传统的中和美相颉颃的,也与同一流派中的其他诗人的诗风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孟郊诗歌的审美形式、意象和意境上来分析其怪诞美,并从中唐诗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诗人自己的审美趣味来分析孟郊诗歌的怪诞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黄美俏 《科技资讯》2009,(26):246-246
本文主要对中职学校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作了粗浅的探讨。结合自身教学体会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朗读,品味语言之美;二是启发感情,体会意境之美;三是多写多说,创造心中之美;四是优化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体现美。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是以促使学生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审美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仅是技能,它更主要是一种精神,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课,语文教材是美的重要的载体,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得情趣等大量的美的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提高语文审美教学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14.
简约之美     
 物理学中的统一路,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简约之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本领和智慧。简约并不简单,中国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书斋中挂了一幅自写的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此表明他的书法及文学理念,主张以最简练清晰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思想,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美、鉴赏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终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和健康高尚的情操,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意境美的表现是丰富的、多方面的。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美的热爱、追求与创造是来自于本身的原始信念,是人的本质天性。新闻摄影作为人类在追求美好未来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其产生的新闻图片作品,也是人类对追求美好未来发展史的一种审美描述成果。本文拟就有关新闻摄影潜美学意识的几个问题作些粗略的议论,提出新闻摄影在追求新、真的同时也要讲究画面的美,即一新二真三美。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析了中国花鸟的审美特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重写意,重意境和神韵的创造,要表现画家的主体精神,做到感情物化,惜景物抒情,触景生情,通过创造性的物我交感,而表现出某种审美情感。同时强调笔债墨趣的追求,通过笔墨的挥洒变化,表现作者的情趣,花鸟画中富有诗意,花鸟画即是有形的诗。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析了中国花鸟的审美特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重写意,重意境和神韵的创造,要表现画家的主体精神,做到感情物化,借景物抒情.触景生情,通过创造性的物我交感,而表现出某种审美情感。同时强调笔情墨趣的追求,通过笔墨的挥洒变化,表现作者的情趣,花鸟画中富有诗意,花鸟画即是有形的诗。  相似文献   

20.
秦家越 《广东科技》2011,20(14):52-52
幼师生在幼儿文学创作中的审美缺失表现为意境美缺失、模样美缺失和押韵美缺失。老师应该对幼师生反复进行文学作品的审美渗透和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创作出令人产生审美心动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