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中国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基本建构了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学科和道德建设体系。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所导致的社会伦理结构的剧烈变迁,向当代伦理学理论和道德建设实践提出了新挑战。以研究道德冲突、道德矛盾和道德困境等现象、规律和消解理路为旨归的道德悖论研究,不仅与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当代取向具有相应性,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道德悖论"是近年来伦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其进行深入讨论前,先对"道德悖论"概念加以考证,确定其是否属于悖论范畴是一个具有极为重要现实意义的步骤,因为这将影响我们如何选择破解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路径。立足于逻辑学角度对"道德悖论"进行分析后可得出结论:"道德悖论"并非悖论,而是由二难推理构成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3.
“曼德维尔悖论”尽管在形式逻辑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从感性的“私恶”出发论证公共理性产生的独到视角,使其在近代伦理学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转折性地位。通过对私恶与道德、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的探讨,从道德实践的动机、现实物质基础与效果三个维度理解公共理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可以形成对“曼德维尔悖论”的批判性认识。在理论上,“曼德维尔悖论”使近代伦理学研究开始关注到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为英国功利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问题导向,化解了动机论与结果论的片面性,为解决动机与效果间的一致性问题提供了方案。但该理论本身也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阶级的局限使曼德维尔将恶的产生仅仅归结到人性,并寄希望于“优秀政治家”的善良意志,因而无法像马克思那般深入到历史本质性维度发现“资本逻辑”的影响并提出变革不合理社会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康德对实践理性的分类开始,分析了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准则与法则的区分以及道德自律的意义,解释了其实践理性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并对康德的理论进路有所阐发,认为正是面对工具合理性与道德哲学领域内的功利主义的挑战,康德才以单纯立法形式和道德自律来为人类的道德生活奠基。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的思维的简单线性、形而上学、守旧与技术创新辩证本性相冲突,造成了技术创新的悖论。首先探讨了技术创新悖论的类型,如技术领先与后发优势的悖论、突变式创新与渐进式技术创新悖论、技术创新管理与技术创新发展悖论、技术创新与技术守旧悖论等,并深入探究了技术创新悖论形成的原因,即认知障碍、行动障碍和陈旧的创新模式。最后,结合最近发展的文献,结合开放式创新、生态创新、集群式创新、知识联盟、学习性组织等理论,对如何打破和超越技术创新的悖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对逻辑悖论的特殊关注。探讨逻辑悖论的文化向度,体现了当代哲学发展对逻辑悖论关注的特殊所在。从思想内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阐释逻辑悖论的文化根据、文化力量和文化意义,明示从语用学维度研究逻辑悖论的重要性,能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在这一过程中,逻辑悖论为人们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把人们带入了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赋予人的世界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增长十分明显,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善果";但是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恶果",这种"善果"与"恶果"同现同在的"经济增长——贫富差距扩大"悖论其实质是道德悖论。需要认清这种悖论的产生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合理的消解悖论的理路。  相似文献   

8.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道德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亦是以信仰作为精神支撑的。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德伦理学在西方经历着一次强劲的复兴,但是,它们并没有形成一种共享的美德理论。实际上,道德实践必然既需要理性,又需要情感,而美德必定同时关联着情感和理性。美德理论应该赋予理性在心灵结构中的优先地位,又必须以情感品质的塑造为落脚点。这样的美德理论将能够避免许多道德理论的偏颇,并对现实的道德难题作出调适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1.悖论产生的要害或根源在于,背景知识是"有缺陷的"却又被公认为正确的。2.EPR悖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著名悖论。爱因斯坦等人借助于理想实验和EPR论证,发掘了量子力学背后在元理论层次的奇特的非定域性假设,从表面上看,似乎违背相对论的要求。3.爱因斯坦想维护实在论和非超距作用并不错,但量子整体性或远程关联性也不容忽视,它将展示有待进一步挖掘的深刻含义。4.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的联手,是化解科学上悖论的强有力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即道德观念的多元性,道德行为的冲突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矛盾性,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一是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德育机制,优化德育功能;三是加强道德实践,实现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12.
演绎逻辑是科学知识与论证得以系统化的工具,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石,是辩证思维现代化的基础,是思维创新的杠杆。演绎逻辑还是社会理性化的思维底蕴之所在,是抵制后现代“碎片化”思潮的有力武器。误视和错解演绎逻辑,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榕 《科技信息》2008,(35):167-168
审视我国过去和现在的道德教育,应当承认的是,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看,我国的道德教育在主流方面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中。要想打破这种模式,观念的更新是必要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从道德学习的实质、过程和目的对道德学习进行了阐释,帮助我们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反思。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研究,赋予它新的时代感,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道德教育理论水平而且对于指导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数学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利用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发挥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数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教育、审美教育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在创建"新理学"体系时,有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他不仅用清晰的逻辑分析方法清洗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使得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获得了学术的现代形态,而且注意到形而上学的重建需要"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的结合、逻辑分析和直觉的结合.但是,"负的方法"的引入,造成了"新理学"的内在紧张.单纯的"负的方法"之所得,并未避免用"正的方法"建构形上学所遭遇的悖论.结果"新知言"突破了"新理学"所谓哲学只使用纯粹思辩的限制.但是,理性的逻辑方法如何与直觉相结合,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此,辨证逻辑可能是一个更为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儒家早期经权思想是关于道德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孟子提出了“反经行权”思想,并开解决传统道德悼论之先河。王船山巧妙地将儒家经权思想运用到解决传统道德悖论的问题上,认为在礼用方面经权思想非常必要,提出了“因礼以达权”与“权伸而不损于礼”以及“循礼之经”与“行礼之权”的方法论思想,并认为道德悖论解决的尺度是“求其称”。船山运用儒家经权思想成功地解决了传统道德悖论的问题,并将传统经权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实现了礼之经权思想的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18.
科学界定道德教育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道德教育模式是我们运用"模式"的研究方法,对在道德教育实践中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并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经验,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形成特殊的道德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范式,它具有理论概括性、实践操作性、方法优效性、结构层次性、变化动态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