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的列车呼啸驰过已经70年了。时代变了。然而,人们对十月革命的伟大领袖列宁的崇敬和怀念,年代越久越浓烈。当我们来到莫斯科郊区的列宁故居时,就为这种崇敬和怀念的情感所包围。追忆,把我们带到列宁的身旁。这是一幢19世纪初的两层楼建筑,外表优雅,十月革命前是莫斯科市市长的财产。它坐落在莫斯科东南郊的高尔克村旁,离城40公里。1918年,列宁遇刺脱险后于9月25日傍晚来这里养伤,陪伴他的有他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和他的妹妹玛丽亚。伤愈后,他多次来这里休假。从1923年5月15日到1924年逝世,列宁在这里度过了他辉煌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院子很幽静,有一片优美的林间空地。楼旁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森林,列宁当年就从这条小路去  相似文献   

2.
蔡江涛 《科技信息》2010,(19):I0101-I0102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为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指出了正确方向和道路,对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发达国家都具有很大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尤其是探索诸如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关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列宁后期思想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建设这条主线。早在1918年春天,列宁就意识到他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论述的巴黎公社分配原则在俄国这样“最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是行不通的,多次提出“我们应该研究走向社会主义这极端困难的新道路的特点”,以便帮助工人阶级找到通往社会主义的最可靠的途径。重温列宁论述,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实践中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无产阶级革命的创始人,从马克思到列宁、一直到毛泽东、邓小平等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创造。本文对这一艰苦历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其晚年用了大量精力来研究和解决俄国在经济上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先进技术、经济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搞好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列宁晚年的经济思想,开创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先河。.邓小平晚年发展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7.
列宁晚期在探寻如何使苏俄从一个小农占多数的落后农业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和理论,在列宁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一笔极为厚重的的财富,而且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华盛顿市区出发,沿着波托马克河驱车南行不及一小时,就到了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故居弗农山庄的所在地。这里佳木葱茏,房舍错落,芳草遍地,绿水缭绕,多少年来一直是游人参观访问的名胜。人们在此既可以了解这位美国历史伟人的生平,也可以领略一下18世纪美国的庄园风光。从山庄大门进去,一条铺着沙砾的小道,把你引向故居。在约摸30英亩的土地上,非常匀称地分布着主楼、房屋、林木、花园和道路。华盛顿生前所住的楼房,是一幢红顶白墙,两层半的英国乔治式建筑。它面向东南,不远处就是江水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本质、建设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等方面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对小农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经过了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理论的根本转变,最后形成了经过合作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本文试图对列宁的共耕制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便了解当时列宁是怎样设想改造小农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问题的,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列宁合作制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集中体现,是列宁主义最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邓小平,同志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拟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对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论证,来说明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有过一个从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然需要保留商品生产。斯大林部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但又把它局限在个人消费品的范围。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有着相互矛盾的态度。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创新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有过一个从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然需要保留商品生产。斯大林部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但又把它局限在个人消费品的范围。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有着相互矛盾的态度。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创新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世事沧桑,事变丛生。对已经安放了70多年的列宁遗体如何处理的争论,近年来在俄罗斯风波迭起。今年6月,叶利钦总统两次谈到应将列宁遗体土葬,并建议今年秋天就处理列宁遗体一事举行全民公决……换了人间列宁是1924年1月21日晚在莫斯科近郊的哥尔克村去世的。列宁生  相似文献   

15.
怎样结合国情认识社会主义和处于社会主义何种阶段,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对的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列宁提出了一个"初级阶段"的观点,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初级阶段"的观点。中共十三大报告首次作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并进行了初步阐述,同时据此概括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形成了"中国道路"的轮廓。十五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将"中国道路"具体化。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没有变",为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重申了依据。但是,要落到实处,必须重视新情况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代表"思想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苏联模式窒息了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气勃勃的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毛泽东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邓小平理论初步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正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从马恩的理论到今天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条件、新任务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列宁于其晚年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囿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 ,并由于形成时间上的相对仓促 ,显得不很完善 ,也未见系统。但是这一思想不乏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尤其是其间所包含的一些独特灵活、富于创见的方法论原则 ,对我国当前的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60年了。60年来,我们中国的同志到莫斯科,总要去看看列宁墓,瞻仰伟大导师的遗容,留下中国人民深深的怀念与哀思。1924年1月26日,也就是列宁逝世后的第6天,苏联执委会主席团通过决议:在红场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下,在献身于十月革命的无数烈士们的“兄弟墓”之间,为列宁  相似文献   

20.
列宁是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他晚年“特别关心”政治体制改革,把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作为“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今天,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之间,面临着“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因此,学习、研究、贯彻列宁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 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但是,“我们接收了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①我们的机关“不过稍微涂了一点苏维埃色彩罢了”。②均匀产阶级国家政治体制在旧社会的基地上的建立,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社会的痕迹。这样,“我们称为自己机关的那个机关,实际上是和我们完全格格不入的,它是资产阶级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③使“浸透了资产阶级观点的分子”④把他们的官僚主义作风带到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中来。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