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高职学生语文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汉琼 《科技资讯》2007,(29):107-107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语文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越来越在学科领域内彰显出它的职业特色和职业能力.如何做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语文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相沟通衔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呢?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培养高职学生语文职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一体两翼,四层渐进;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以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融合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高职专业办学水平。该文结合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中的相关教育教学内容,对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实践展开探讨。该文将立足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实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经济转型相伴随的深刻产业变革急需培养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及现代社会服务变化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新职业主义主张的核心技能(core skills)理论强调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关注能力培养的通用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等。这一理论和实践对高职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范式。  相似文献   

4.
科学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伽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1):156-158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高职商务英语必须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及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便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依托产学结合教育的优势,紧跟行业的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课程体系是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将“冰山模型”基本理论应用于高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变学科体系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和学生隐性素质的培养。以“冰山模型”基本理论为基础构建与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相对应的平台课程、方向课程、拓展课程和公共课程组成的完整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学方式、课程的顺序和比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能够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针对高职工程教育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探讨了图学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以课程为载体,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论述,说明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并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融合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针对高职工程教育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探讨了图学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以课程为载体,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文娟  李敏 《科技信息》2010,(16):I0026-I0026,I0028
本文从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出发,着重介绍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根据专业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课程方案,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素质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素质教育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学生成长及就业的重要作用,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素质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平台,即:校企合作精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经过三年的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试验班毕业生在应聘面试中,尤其是在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重用。  相似文献   

12.
论高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综合素质与关键能力的内涵,提出综合职业能力应该是综合素质与关键能力的融合,并以此为基础界定高职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提出高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指出高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职物理教学怎样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怎样适应高职学生素质及能力培养?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高职物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职物理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以及高职物理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创业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内核,是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正能量.高职学生创业精神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该文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对500多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细致了解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学生之创业精神现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德国“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进一步夯实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吴发水  严澎  游永健 《科技资讯》2014,12(22):184-185
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和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信息化推动了高职教育观念的变革,冲破教育资源的围墙,打破了学习阶段的界限,填平了各类教育的鸿沟,有力地支撑高职教育对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现代高职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可持续的素质发展能力.高职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培养,应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来实施和完成.信息化平台建设三大需求是:构建学历提升平台,满足继续学习的需求;构建培训与技能鉴定平台,满足职业技能发展需求;构建社区教育平台,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提升素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孙昱 《科技信息》2011,(24):154-154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来看,需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公共课的开设和教学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本文着眼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增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由传统手工业者具备的价值取向,扩展至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敬业奉献精神、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价值观培育相契合,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要求相切合,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要求相一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包括推进课程改革,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基于DFDT(双融双轨制,Double Fusion Double Track)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DFDT人才系统培养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层次结构目标及规格的研究设计,确立在人才系统培养的高职阶段以"学业与职业融合,课程与岗位融通"的"双融型"人才系统培养为理念,实施"实践渗透型学院课程"与"实际工作型企业课程"并行开设的双轨制教学组织模式,通过该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进一步夯实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基础,深化学院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同时也为相关专业人才系统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中,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将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能力训练的项目课程,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评估,充分发挥学生素质评价的引领、规范、导向作用,是有效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现有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在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架构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分析,提出解决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问题的方案。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