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任云凌  焦苍  罗琼  孙兆远 《科技信息》2006,(10):408-409
光面爆破技术在合武铁路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的设计原理及实施效果,指出在边线控制爆破施工中,光面爆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程显春 《科技资讯》2010,(12):118-118
主要介绍光面爆破在小断面隧洞施工中的应用,阐述光面爆破方案设计比选、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朱立新 《科技资讯》2009,(22):11-11
针对小断面岩巷掘进无法采用机械化作业线施工,又难以开展中深孔爆破技术从而制约岩巷快速掘进这一现状,提出了多循环爆破技术。本文就张集矿1122(1)底抽巷工程施工中采用优化支护设计,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实行小班多循环作业方式井先后两次创违了矿区小断面岩巷进尺新记录进行了总结,为相似条件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特大断面车站隧道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城市隧道,不可避免地存在爆破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问题。因此,研究爆破振动对地下洞室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重庆轻轨大坪车站隧道最小埋深仅4m,最大跨度26.3m,地面人口密集,建筑物林立。采用浅眼多循环,分部开挖,增设周边减震眼及严格控制药量等措施,通过数值模拟爆破震动效果,并与实测结果对比来进行研究,有效地控制了爆破地震动强度,爆破对建筑物没有产生损坏,说明采用的隧道施工新方法和爆破药量是可行的,从而为复杂条件下的特大断面城市隧道施工参数和爆破参数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和工艺技术方面考虑,在硬岩地区进行地铁隧道的开挖,最适合的方法就是钻爆施工方法。但是钻爆法施工产生的爆破地震效应会对地表建筑物产生较大的危害,尤其是紧贴既有建筑物的浅埋中等断面隧道。控制爆破的地震效应,就要对爆破方法进行地震效应的研究。文章采用显示动力学分析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3D对传统乳化炸药爆破方式和引进的金属膨胀剂爆破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利用计算出爆破振动速度的时程和爆破破碎围岩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2种爆破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浅谈光面爆破技术在岩石巷道掘进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论分析煤矿岩巷快速掘进实现全断面一次爆破。通过岩巷掘进爆破中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应用说明.分析了光爆技术在岩巷掘进的必然性和可操作性,并对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效果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促使光爆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002线K7 220~K7 370段路堑全断面一次性爆破成型的施工实践,总结了深孔微差松动爆破和预裂爆破相结合施工的参数设计、网络设计等路堑爆破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
冯卫军 《科技信息》2011,(23):I0325-I0325
在矿井水平延深和矿井排水系统优化改造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大断面巷道施工的问题,相对于常见规格巷道,这些断面具有跨度、高度大,矸石量多,不易一次爆破成型,围岩不便于控制等缺点。在这些大断面巷道的施工,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平宝公司岩巷掘进的巨大需求,满足矿井采掘布局的进一步优化需要。针对岩巷掘进施工时打眼多、装药多、光面爆破效果差、工效低的现状,分析了原有爆破方式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常规岩巷光面爆破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等手段,研究开发了聚能水压双掏槽光面爆破技术。并在平宝公司首山一矿进行了应用。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大幅度降低炮眼掘进量,雷管、炸药等消耗量,降低爆破材料费。有效提升了岩巷光面爆破效果、增加了循环炮进率,岩巷光爆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相同的条件下进尺效率得到了提高,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更加的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地下洞室断面形式复杂的石方爆破技术研究及质量控制方法等,提出了光面爆破加预裂爆破设计与应用条件,结合某水利工程实例,介绍了设计与施工的要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多次爆破作用下巷道围岩累积损伤演化与破裂特征,建立考虑扰动效应的时效损伤本构模型.二次开发扰动效应的时效损伤本构模型,并建立数值模型验证了开发程序的正确性.将本构模型应用于深部巷道多次爆破开挖的数值模拟中,研究围岩累积损伤演化特征与破裂特征.结果表明:地应力对巷道围岩爆破累积损伤有抑制作用,地应力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围岩的损伤程度随爆破扰动次数的增加呈现非线性累积特征,围岩损伤范围也随着爆破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扩大;巷道围岩近区在多次爆破荷载作用下损伤严重,巷道围岩表层出现破裂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北京地铁隧道16号线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电子雷管爆破技术,研究了不同炮孔布置方式及隧道上方土体较厚时爆破振动波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排掏槽孔爆破可以有效的降低爆破振动,并提高单次进尺;隧道埋深较大时,爆破主频较低,信号内小于20Hz的低频能量比例较大。采用电子雷管微差爆破很难提高爆破远区的振动主频,因此必须减小爆破药量和单次进尺以控制振动强度;距隧道掌子面25—3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必须采用小爆破进尺,单孔装药量最大不超过1.2kg;当建筑物在30m以外时,可以适当增加爆破进尺,以保证隧道的高效和安全施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周家山2号隧道破碎围岩施工中,应用光面爆破技术,通过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正确的支护施工方法,有效地控制隧道的超欠挖,加快掘进速度,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寸滩小净距隧道开挖为工程依托,在隧道施工爆破过程中对邻近隧道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应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爆破应力波在泥质砂岩中的传播衰减规律,控制不同间距情况下的最大段起爆药量,指导后续施工过程,保证邻近隧道振动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研究对指导隧道工程施工爆破和保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软岩巷道掘进效率和光爆效果,利用爆轰动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软岩巷道掏槽及光爆参数,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得出了软岩巷道光面爆破参数的取值范围,对软岩巷道爆破参数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城市硬岩隧道挂齿开洞爆破防护的经验教训,分析控制这种近距离大药量爆破飞石危害的几种防护技术与对策,讨论爆破冲击波和飞石对防护体的冲击力问题,并提出了适用于近距离大药量的爆破防护方案,该方案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浅埋隧道爆破振动空洞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防止浅埋隧道爆破振动对其上方建筑物的损坏,对爆破引起地表振动机理进行了研究.某隧道进口浅埋段沿隧道纵向用爆破振动仪器对振动速度进行了跟踪监测,发现存在空洞效应,即无论在掌子面前方还是后方,离掌子面10m处,地表振动速度最大,并向两侧衰减,且成洞区地表振动速度是对称于掌子面的非成洞区振动速度的1.3倍,随着距离增加振动速度减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类似结论.在浅埋隧道爆破施工中,成洞区地表的振动速度具有放大作用,是非成洞区的1.2~1.5倍.如果在浅埋隧道实施爆破防振措施时没有考虑到空洞效应,会导致振动效应判据和安全距离失误,引起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18.
运用FLAC3D对黑山隧道土石交界段爆破开挖时爆破振动对隧道稳定情况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球面爆破冲击波的方法对爆破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安全装药量,最后就其在爆破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隧道爆破开挖过程中,拱顶及两侧拱腰底部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重分布现象,拱顶土体对爆破振动敏感,易于发生塑性破坏,中部土体也有部分破坏,但并不影响开挖.  相似文献   

19.
层状岩体中近邻双线隧道爆破的振动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邻双线隧道爆破开挖时,为了避免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产生的地震波危夏既有隧道的安全和稳定。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分析了层状岩体中采用钻爆法修建近距离双绒隧道的爆破振动响应.结果分析表明,对于既有隧道,迎爆面侧墙处的振动速度和反射拉应力最大,而且振动速度具有很强的方向效应,隧道径向振动速度大于切向振动速度,其规律与现场爆破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将爆破对新建隧道本身围岩的振动损伤度和对相邻隧道的振动影响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提出了层状岩体隧道爆破施工中减轻振动的几种措施。并对隧道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图7,表4,参8.  相似文献   

20.
以泉厦高速公路大帽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振动速度、振动应力和应力波3个方面分析得出沿扩挖隧道轴向动力特性,同时分析自由面对爆破地震波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掌子面15m处振速衰减达50%,且在离掌子面10m处振速已经低于安全临界值;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距掌子面15m的范围内衰减最快,在离掌子面15以上时爆破振动影响逐渐趋于稳定;应力波在0.4ms时应力达到最大值13.3GPa,而在0.6ms时最大应力衰减到771.2MPa,只有0.4ms时的5.80%;自由面对爆破地震波的反射作用使能量损失55.6%,但先建隧道自由面使地震波反射叠加,从而使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