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高温作用对沥青的二次老化,引入N24型再生剂、A型合成蜡类温拌剂对RAP全掺量下再生温拌AC-16C沥青混合料展开研究.通过RAP原材料试验,确定RAP的矿料级配及油石比.在再生剂、温拌剂及再生温拌沥青等原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制备再生温拌沥青,评价不同再生剂掺量下再生温拌沥青性能的改善情况,同时确定再生剂掺量为4%、温拌剂掺量为3%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通过对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开展高温抗车辙、抗水损害及低温抗开裂等试验,评价再生剂掺量对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P中的粗集料发生了细化,但整体矿料级配与原矿料目标级配相当,无需对RAP进行级配调整;再生剂掺量为4%时,再生沥青性可能恢复到原道路石油沥青水平;3%温拌剂的掺入,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成型温度分别降低30、40℃;再生剂掺量为4%时,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整体路用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路改扩建工程老路铣刨后产生的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该文研究采用干式油石分离技术,对分离后的铣刨料性能和变异性进行评价,分析铣刨料的适用性,并提出油石分离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通过路用性能试验,验证油石分离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可靠性,推动废旧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高质利用。  相似文献   

3.
RAP掺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合理的旧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量,依托浙江省102省道杭昱线(临安段)旧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利用试验路,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进行了不同RAP掺量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AC-20C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旧沥青中掺加5%的再生剂和70%的新沥青,再生后的调和沥青可以达到A-70#目标沥青的性能要求;随着RAP掺量的增加,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总最佳油石比和新料最佳油石比线性增加,而新沥青用量线性减少;RAP掺量在20%~40%之间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且随着RAP掺量的增加,热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呈指数关系增强,低温抗裂性、抗渗性和抗滑性呈线性减弱,水稳定性在RAP掺量为30%时达到最大.为此,按30%RAP掺量铺筑了试验路,经通车两年考验,取得了优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温拌再生是将沥青路面温拌技术与再生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大幅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添加比例,高效利用了废旧沥青路面材料。通过对比研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及疲劳性能,探讨通过温拌技术提高再生混合料中RAP添加比例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低温性能优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而水稳定性与高温性能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相当,采用温拌再生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再生混合料中RAP的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拌和工艺参数对厂拌热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弯曲蠕变试验研究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与新集料拌和过程中不同拌和温度和时间的工艺组合对再生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工艺组合拌制的再生混合料性能存在显著差异,低温性能和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相反,这与拌和过程中旧沥青性能状态变化有关;基于旧沥青的性能恢复效果与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建议拌和温度165 ℃、拌和时间150 s。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干捣实法测定粗集料矿料间隙率的种种不足,提出了粗集料矿料间隙率最小值的概念与测定方法;据此定义了沥青混合料级配干涉系数;并提出了新的粗集料骨架嵌挤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沥青混合料的主骨架空隙填充法进行了改进;还分析了级配干涉系数与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疲劳性能的关系。研究认为依据粗集料矿料间隙率最小值而提出的粗集料骨架嵌挤的新标准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骨架嵌挤程度;改进的主骨架空隙填充法设计出的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干涉系数与混合料的高温和疲劳性能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冷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在级配设计中的不同是由于RAP的掺入对混合料的影响,特别是RAP在回收过程中的高变异性对混合料级配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采用RAP的原样筛分和抽提筛分级配曲线添加一定比例新集料进行级配设计,然后采用贝雷法的级配设计理论,基于粗集料骨架嵌挤,细集料逐级填充的设计思路进行级配检验,在满足[CA]、[FAc]、[FAf]3个参数的要求后,反算贝雷法设计密度,分析了RAP的掺入对贝雷法设计密度及3参数的影响,同时依据混合料的低温劈裂强度、冻融劈裂强度、动稳定度和间接拉伸疲劳寿命来评价两种级配混合料的性能,最后给出合理的贝雷法设计密度及应按照RAP的抽提筛分级配曲线来调整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设计指标对路用性能影响程度的大小,首先采集各项指标数据,通过试验检测不同指标因素下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然后基于灰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指标因素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最后计算各因素对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并进行排序分析,为再生混合料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灰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度、沥青饱和度和油石比是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重要因素;空隙率是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水稳性能的首要因素;旧料掺配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路面回收料(RAP)再生过程中的利用率,并确保再生的沥青混合料能满足路用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改性沥青材料。将布敦岩沥青(BRA)、E-44热固性环氧沥青、自制固化剂、70#基质沥青以及路面回收旧料,以一定的配比组成新型岩沥青与环氧树脂复合改性RAP料,通过响应面法对试验进行设计并预测分析最优掺量。通过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四点弯曲梁试验对不同掺量改性剂下的力学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岩沥青与环氧树脂都能有效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岩沥青会导致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柔性降低,释放应力的能力变差,通过掺入环氧树脂能改善这一现状;环氧树脂、沥青、固化剂三者发生的交联固化反应使再生沥青混合料成为不可逆的固体,显著降低了对旧料的要求,从而提高RAP旧料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旧料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采用冻融劈裂与水损坏敏感试验(MIST)研究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采用半圆弯曲试验研究混合料抗裂性能,采用标准贯入试验(SPT)研究混合料动态模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含量的增加,水处理后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比逐渐提高,水对弹性模量的衰减程度影响相对较低;混合料破坏时的耗散徐变应变能DCSEf先增加后减少,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存在一个最佳的RAP含量;旧料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开裂能力,使混合料向脆化方向发展,当旧料掺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将不再降低;同等条件下,RAP掺量越大,再生混合料动态模量越大,混合料表现出更多的刚性,更趋于脆性,随着试验温度的提升,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更多地显现出黏弹性特征;相同RAP含量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浸水后抗变形能力、抗裂能力及动态模量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温拌再生混合料;热再生条件下能融化RAP料表面旧沥青的数量比温拌条件时多,使混合料更密实,其体积特征的变化带来了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赵文娟 《甘肃科技纵横》2022,51(1):43-45,72
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是对回收的废旧油皮进行预处理和试验检测分析,掌握废旧油皮的油石比、级配等关键指标.对新掺加的集料、沥青原材料检测,进行新旧料合成级配的设计,初步确定废旧油皮和新料的掺配比例及油石比.再经试拌检测混合料各项指标,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可生产出技术指标不低于全新集料生产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混合料铺筑的面...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泡沫温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路面铣刨料(RAP)的合理添加比例,进行了不同RAP掺量(质量分数,全文同)下泡沫温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及其路用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AP掺量的提高,泡沫温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及力学强度得到提升;低温性能降低;水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综合考虑路用性能和经济性,推荐泡沫温再生沥青混合料适宜的RAP掺量为3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重冻融循环模拟水温循环作用,对不同旧料(RAP)掺量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能进行试验评价,分别进行了0,1和3次冻融循环后的劈裂试验、动态蠕变试验、半圆弯曲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1次冻融循环后的冻融劈裂强度比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重冻融循环作用下,与新沥青混合料相比,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都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再生沥青混合料在长期水温循环作用下的耐久性能较差,且RAP掺量越高,耐久性能衰退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Sasobit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MRA)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估,设计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配率分别为10%、30%、50%的WMRA和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HMRA),构建了WMRA的最佳拌和温度、击实成型温度与新集料加热温度的确定方法,并按照规定的温度制作Marshall试件,通过进行Marshall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估了HMRA和WMRA的Marshall指标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RAP掺配比例较小时,WMRA和HMRA的空隙率非常接近,得出Sasobit的降温幅度在15℃左右;随着RAP比例的提高,WMRA和HMRA的新集料加热温度逐渐提高,沥青老化程度增加,进而导致混合料性能发生变化,致使空隙率(VV)和动稳定度(DS)增大,低温弯曲应变降低;Sasobit温拌剂的掺入,能降低新集料的加热温度,减弱沥青老化,进而降低混合料VV,使低温性能有所提升,同时Sasobit材料本身又能提高沥青低温粘度,进而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通过路用性能试验,所有WMRA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均满足中国规范要求,部分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稍低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细集料材质对红色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AC-25,AC-20组成设计及性能的影响,选择密实型粗颗粒断级配,通过车辙试验检验其高温稳定性,采用多次冻融循环劈裂试验检验其水稳定性,利用不同温度下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评价其力学性能,并进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3.7%油石比下,相比石灰岩石屑,红色精品机制砂基质沥青混合料AC-25动稳定度相对提高了28.2%,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相应更高;4.4%油石比下,相比黑色精品机制砂,红色精品机制砂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相对提高了17.0%,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也相应更高;不同温度下红色精品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25,AC-20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试验结果相对增大;中、下面层红色精品机制砂沥青路面密实、抗变形能力强。红色石灰岩沥青混合料AC-25,AC-20应采用精品机制砂做细集料。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RAP料中回收沥青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在Evotherm温拌沥青中分别掺量0%,10%,20%,30%,40%和50%的回收沥青制备温拌再生沥青.采用粘度试验、温度扫描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分别对温拌和热拌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温拌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votherm温拌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优于热拌再生.随着回收沥青结合料掺加的增加,温拌再生沥青的粘度值、车辙因子、破坏温度值和蠕变劲度S值逐渐增大,而蠕变速率m逐渐变小,说明Evotherm温拌再生沥青和易性变差,高温性能变好,而低温抗裂性能变差.另外,掺加40%RAP料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并建议回收沥青结合料的掺量为40%.  相似文献   

17.
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出发,研究废旧沥青混合料中各种原材料的路用性能,以及沥青路面损害的原因及路面材料老化的机理.对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筛分结果、骨料的性质以及原沥青与加入再生剂后沥青材料的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旧沥青内添加适宜、适量的再生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旧沥青的路用性能,达到规范所规定的技术标准要求;提出了沥青路面混合料再生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今后沥青路面的再生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祥胜  葛折圣  李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384-5386,5395
采用乳化沥青作为结合料,将回收水泥路面碎石化后破碎的粒料再生成冷拌沥青混合料。首先,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确定再生混合料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然后,分别通过车辙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价了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结果表明,用回收水泥路面碎石化后破碎的粒料再生成的冷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优良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满足JTG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旧沥青混合料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旧沥青混合料(RAP)特性及其在混合料中作用的基础上,研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旧沥青老化程度、旧沥青含量以及铣刨料的掺量等对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在同一泡沫沥青用量下,旧沥青老化越严重,其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劈裂强度和水稳性越差.但旧沥青老化严重的铣刨料,其60℃稳定度相对较高,说明高温性能增强.此外,在某一固定的泡沫沥青用量下,RAP掺量越多,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高温稳定性、水稳性越差.研究表明:RAP掺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本文研究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为使抗拉性能及水稳性满足中等以上交通公路要求,RAP掺量不宜超过77%.为使60℃稳定度满足重交通公路要求,RAP掺量不宜超过70%.  相似文献   

20.
通过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水稳性及混合料结构的分析来研究一级破碎料组成的混合料和二级破碎料组成的混合料的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