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孔道识别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以胡12块油田沙三中段为伤
引用本文:赵艳,吴胜和,朱筱敏,钟大康.大孔道识别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以胡12块油田沙三中段为伤[J].科技导报(北京),2008,26(11).
作者姓名:赵艳  吴胜和  朱筱敏  钟大康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摘    要:大孔道是疏松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冲刷形成的次生高渗条带,极易造成注水低效循环。大孔道的形成严重影响了油田可采油的动用程度。而且增加了开发成本。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孔道的识别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以胡12块油田为例。通过对大孔道在吸水剖面、电性、静态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进而分析了大孔道的形成机制。胡12块油田大孔道的形成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程演化度控制。成分成熟度高。填隙物含量少,碳酸盐胶结物少,成岩演化程度低,压实作用中等-弱的储层在后期长时间大规模注水加剧了大孔道的形成发育。是形成大孔道的直接原因。

关 键 词:大孔道特征  大孔道形成机理  胡12块油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