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浅层构造变形和活动性
引用本文:李西双,赵月霞,刘保华,刘晨光,裴彦良,韩国忠,华清峰.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浅层构造变形和活动性[J].科学通报,2010,55(8):684-692.
作者姓名:李西双  赵月霞  刘保华  刘晨光  裴彦良  韩国忠  华清峰
作者单位: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0601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编号:2008G12)资助项目
摘    要: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断裂带, 在华北地区也是一条地震活动带. 利用在渤海最新获得的总长约4000 km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 对郯庐断裂渤海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变形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呈不连续展布, 由14条北东-北北东向的次级断裂组成, 总体呈北北东走向; 断裂带宽度由南向北变窄, 莱州湾和渤中海域断裂带结构相对复杂, 主要由褶皱和倾向相同或相反的更次一级张性断裂组成, 背斜顶端通常发育微型对称性地堑; 辽东湾内断裂带结构相对简单, 主要有倾向相同或相反的更次一级断裂组成. 断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显示, 辽东湾内郯庐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Q3末), 而在莱州湾和渤中海域, 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为全新世早期(Q4初), 并和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统计计算结果显示, 晚更新世以来郯庐断裂带的垂向位移量为6~11 m, 渤中海域具有较大的平均垂向滑动速率, 向南北两侧变小; 不同时期的垂向滑动速率显示, 郯庐断裂带在2个时期具有>0.06 mm/a的活动速率, 分别为23~10, 85~65 ka BP. 运动学上, 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张性正断作用. 综合构造变形、活动性和地震活动, 渤海内的郯庐断裂带可划分为莱州湾段、渤中段和辽东湾段.

关 键 词:郯庐断裂带  构造变形  断裂活动性  晚更新世  渤海  
收稿时间:2009-07-0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