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泥(页)岩储层孔隙特征
引用本文:陈文玲,周文,邓虎成,邓昆,王勃力,张烨毓,彭先锋.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泥(页)岩储层孔隙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5):554-561.
作者姓名:陈文玲  周文  邓虎成  邓昆  王勃力  张烨毓  彭先锋
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8-002);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064501);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2116)
摘    要:研究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黑色泥(页)岩的微孔隙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须家河组泥(页)岩储层的井下岩心进行系统采样,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径、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生油岩热解分析、X射线全岩和黏土矿物含量等一系列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须家河组泥(页)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粒缘缝、有机质气孔、粒间溶孔、黏土矿物晶间隙以及微裂缝等。其中有少数粒间微孔、粒间溶孔和粒缘缝的孔径可达到微米级。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的孔径主要分布在0.895~19.907nm,以微孔为主;微孔和中孔的体积占孔隙总体积的92.5%。影响孔隙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埋深、成岩演化、矿物、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埋深增大会造成微孔和中孔的体积减小,但成岩演化的溶蚀作用和黏土矿物组合的变化有利于大孔的体积增加;总有机碳含量与微孔和中孔的体积、比表面积以及微米级孔径正相关,起到主控作用;有机质成熟度对孔径和孔体积的控制作用较弱。

关 键 词: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页岩  微孔隙  孔隙体积  孔隙结构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