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流动的地下水对煤层含气性的破坏机理
引用本文:秦胜飞,宋岩,唐修义,傅国友.流动的地下水对煤层含气性的破坏机理[J].科学通报,2005,50(Z1):99-99.
作者姓名:秦胜飞  宋岩  唐修义  傅国友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2. 安徽理工大学,淮南,232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211705)和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2004CB720504)资助.
摘    要: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赋存影响很大,在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的地区煤的含气量比较低;地下水相对滞流的地区,煤层气含量较高.显然,流动的地下水对煤层气的保存不利.但在地下水带走煤层甲烷的机理上,研究得比较薄弱.根据流动的地下水不仅使煤的含气量降低,同时也导致了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使煤层甲烷的碳同位素值大幅度变轻的现象,提出流动的地下水带走煤层甲烷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水对甲烷的溶解作用,然后被地下水带走,而并非是通常认为的水驱作用,也并非是煤层甲烷通过盖层的扩散作用导致强水动力条件地区煤层气含量降低.只有水溶作用才能使煤层气甲烷的碳同位素发生分馏作用且使煤层气中的甲烷碳同位素变轻,是流动地下水带走甲烷的有效途径,破坏煤层的含气性.

关 键 词:煤层气  甲烷的碳同位素  地下水  含气量  破坏  机理
收稿时间:2005-06-17
修稿时间:2005年6月17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