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
| |
作者姓名: |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
| |
作者单位: |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2.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2100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211704和2003CB214605)资助 |
| |
摘 要: |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
关 键 词: | 沁水盆地 古地温梯度 构造-热事件 冷却事件 裂变径迹 |
收稿时间: | 2005-03-15 |
修稿时间: | 2005-03-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