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农业及环境效应
作者姓名:周新郢  李小强  赵克良  DODSON John  孙楠  杨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the Austral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062);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经费(LQ0701)资助
摘    要:通过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2处文化层剖面及5处文化点的花粉、炭屑、种子的综合研究,重建了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显示,陇东地区早期农业经历了由单一黍作农业向黍、粟混作,并结合水稻、大豆等多样化农业发展过程.旱作农作物黍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占有绝对的优势,而粟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明显增加,在齐家文化时期达到最大值.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大豆开始栽培,稻作农业在陇东地区出现不晚于4800cal a BP,并延续到约4000cal a BP的齐家文化.新石器时代陇东黄土高原塬面以灌丛草原植被为主,沟谷地带存在云杉-铁杉-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新石器时代农业活动减少自然植被盖度,促使灌丛草原趋向于单一的蒿属草原.农业活动减弱或消退后,以沙棘、蔷薇科、麻黄、豆科、蒿属、藜科为主的灌丛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关 键 词:陇东地区  新石器时代  早期农业  环境效应  花粉  种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