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东省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驱动因子分析
摘    要:利用ArcGIS技术对山东省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对影响聚落时空分布的驱动因子进行归纳整合。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山东省新石器时代各时期聚落遗址点数量变化经历了上升期、激增期和衰退期。聚落遗址点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后李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鲁中山前平原地带;北辛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点主要集中在鲁中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鲁东南以及鲁中地区;龙山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鲁中和鲁西北地区;岳石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点分布范围显著减少,零散分布在平原地区。9.0—7.3 ka B.P.,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得以发展;7.3—4.0 ka B.P.,气候总体温和,且冷暖波动,在优越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依次发展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4.0 ka B.P.前后出现极端降温及洪水事件,超出人类适应能力范围,龙山文化衰落,之后岳石文化兴起。气候环境变化影响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与气候的关系较大,但新石器时代后期文化发展受包括生产力在内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聚落的时空分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