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游水旱灾害特点与水旱兼治对策——以"两湖"地区为例
引用本文:梅惠,李长安,徐宏林.长江中游水旱灾害特点与水旱兼治对策——以"两湖"地区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2):287-290.
作者姓名:梅惠  李长安  徐宏林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长江科学院,武汉,430010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摘    要:历史资料和现代记录均清楚地表明,长江中游旱灾的发生频次和灾情与洪灾基本相当,中下游地区既是水灾的高发区,又是旱灾高发区.旱灾和洪灾多以2a为周期交替出现,常常是水旱同年.旱灾不但分布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其灾害损失不容忽视.20世纪中后期,长江中游水旱灾害呈明显的加剧趋势,其原因主要与生态环境变差,蓄洪空间减少和水利工程长期存在的重防洪、轻防旱等有关.建议:(1)转变传统的“防洪抗旱”观念为“防洪防旱”;(2)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参照,建立防洪防旱并举的河、渠、湖、塘网络系统;(3)扩大湖泊蓄水能力;(4)建立农田深沟深塘排蓄水系统.

关 键 词:长江中游  防洪防旱  水旱灾害
文章编号:1000-1190(2006)02-0287-04
收稿时间:2005-04-30
修稿时间:2005-04-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