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洞洞穴系统岩溶地表水、地下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周忠发 张结 潘艳喜 殷超 汪炎林 田衷珲 |
| |
作者单位: |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
| |
基金项目: |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研创[2016]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岩溶洞穴CO2迁移变化机制及对洞穴岩溶环境的影响研究”(41361081); 贵州省科技计划“贵州省洞穴调查数据技术服务”(黔科合G字[2014]4004-2号);贵州省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及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调控研究-岩土类型格局”(黔科合JZ字[2014]200201).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百”层(0516150)。 |
| |
摘 要: | 为揭示喀斯特洞穴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水化学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氢氧同位素关系图、离子相关性及离子比值关系等方法对研究区2015年4月~2017年3月的40组地表水水样和253组地下水水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河洞区域地表水、地下水pH均呈碱性,TDS值总体上属淡水和微咸水,TH值属软水和微硬水。地表水中阳离子主要以Ca~(2+)、Mg~(2+)离子为主,阴离子主要以HCO_3~-离子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和HCO~(2+)_3-Ca·Mg。地下水中阳离子主要以Ca~(2+)、Mg离子为主;阴离子主要以HCO_3~-和SO_4~(2-)离子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4-Ca·Mg、SO_4·HCO_3-Ca·Mg和HCO_3-Ca·Mg。通过Gibbs图、离子相关性、主要离子比值关系可以看出,主要离子组分均来自碳酸盐岩和硫酸岩盐的风化溶解,同时可能存在人为活动的影响。研究区水化学组分是区域地质地貌条件、水-土-岩相互作用、农业活动等因素综合导致的。研究结果对岩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关 键 词: | 水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离子相关性 岩溶水 双河洞 |
收稿时间: | 2017-06-07 |
修稿时间: | 2017-09-0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