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末次冰期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
引用本文:翟滨,李铁刚,常凤鸣,曹奇原.末次冰期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J].科学通报,2010,55(2):171-175.
作者姓名:翟滨  李铁刚  常凤鸣  曹奇原
作者单位:①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7CB815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776031)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 KZCX2-YW-221)资助
摘    要:硅藻贡献了海洋40%的初级生产力, 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全球碳固定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大洋硅藻席沉积是硅藻大规模“勃发”的产物, 通过对东菲律宾海136°~140°E, 15°~21°N区域内藻席的分析鉴定发现, 出现于这一低纬西太平洋的硅藻席的成席藻类为Ethmodiscus rex (Wallich) Hendey; 同时, 大量的AMS14C测年数据显示这些富含硅藻席的沉积物形成于16000 ~ 28600 a BP (14C年龄)期间, 即硅藻“勃发”发生于末次冰期, 而其他层位并未发现藻席沉积. 初步分析表明, 末次冰期由于南极中层水(AAIW)北扩, 将富含硅酸盐的海水带入了研究区, 即南大洋的“硅溢漏”作用, 使该区域硅藻得以勃发; 同时, 末次冰期铁输入的增加, 也可能促进了该区硅藻的勃发.

关 键 词:硅藻席    西太平洋    AMS14C测年    末次冰期
收稿时间:2009-03-09
修稿时间:2009-05-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