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仁慈抑或务实:清朝律例之间有关监羁犯证的歧异规定
引用本文:陈兆肆. 仁慈抑或务实:清朝律例之间有关监羁犯证的歧异规定[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4(4)
作者姓名:陈兆肆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36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
摘    要:明清有关监羁犯证的律文,在承沿唐宋之基础上稍有损益,即规定对笞杖以上一切人犯以及紧要干证实施羁押.律为定宪,但例为变章.康熙四十五年(1706)的定例一反律文之规定,试图将所有笞杖轻犯并干连证佐全然排除出官方羁押范畴,而令其取保候审.但雍正七年(1729)的定例又复归律文之做法,并在明末司法实践中渐次形成的深监、浅监、仓羁等三级牢狱体系的基础上,整并而创为内外监的二级牢狱制度.康熙四十五年和雍正七年的定例,对律文之规定或变或守,其间既体现出律例之间时离时合的双面性,同时也反映出两朝定例旨趣之歧异.

关 键 词:清朝律例  明朝律例  监羁犯证  歧异规定

Benevolent or Pragmatic: The Diversity of the Law and Code on Detaining Suspects and Witnesses in Qing Dynasty
CHEN Zhao-si. Benevolent or Pragmatic: The Diversity of the Law and Code on Detaining Suspects and Witnesses in Qing Dynasty[J]. Journal of 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 34(4)
Authors:CHEN Zhao-s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