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绽放在科学的春天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过程回顾
引用本文:吴凤鸣.绽放在科学的春天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过程回顾[J].中国科技术语,2005,7(1):54-57.
作者姓名:吴凤鸣
作者单位: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
摘    要:1978年3月中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祖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学春天的到来,使得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如同一江春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高潮;使得新思潮、新理论、新学说、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及时引进、借鉴和传播这些新思维、新概念,应对我国科学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科学界,特别是老一辈科学家十分关注反映这些新思维、新理论概念的新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力求定名(译名)准确,避免术语使用混乱而影响学术交流和新知识的引进。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纷纷提出恢复和建立科技名词的审定与统一机构,以推动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应运而生,新中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就这样绽放在科学的春天里。一封群众联名“上书”引起方毅副总理的重视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的几位工作人员联名撰成恢复和建立科学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书信,迳呈至当时主管中国科学院的方毅副总理手中。信中主要阐述了原自然科学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成就和作用,同时也汇报了近年来科技界名词术语不统一、不规范的混乱现象,影响新知识的传播和学术交流,也反映了科学界要求学术名词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呼声。一石激起千层浪。“上书”得到了方毅副总理的重视和支持,不久,在一次“两科”(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党组会议上做了研究,并决定以中国科学院牵头,重新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会上确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院士出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严老应邀参加了会议。肩负起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的严老对这项工作十分认真、严谨,在一次和笔者的谈话中,他详细地阐述了委员会的名称采用“审定”而不是“统一”的道理,表明严老对委员会的建立早有远见卓识。“两科”联合起草委员会成立报告,筹备工作初步展开1978年10月6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起草了《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上报国务院。12月15日方毅副总理签署同意后,并呈当时国务院几位领导纪登奎、余秋里、王震、谷牧、康世恩圈定。“两科”联合《报告》首先阐述了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在科研、生产、教育以及科技情报、学术交流等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恳切地反映了当前我国科技名词术语不统一和混乱现象,反映了科技战线及相关部门广大科技工作者迫切要求恢复和组建科技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机构的愿望。《报告》明确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确定工作方针,拟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并予以公布施行。《报告》明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委员会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聘请著名科学家组成。1979~1984年五年间,在严老领导下,初步开展了筹备工作,主要是搜集材料,整理原国立编译馆主持审定的几十种各学科名词草案,筹建工作进展缓慢。后因严老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公务十分繁忙,难以顾及委员会的筹建工作。经院领导研究确定暂由叶笃正副院长主持筹建工作。成立委员会(筹备)办公室,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叶副院长经多方协商,首先确定建立委员会办公室。任命笔者为主任,协助叶副院长实施筹建工作。1983年4月,中国科学院以科发办第301号文发布了关于启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印章的通知》。通知发至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计量局、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文化部出版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单位,受到上述单位的广泛响应与支持。在科学院办公厅和出版局领导下,办公室进入了全面的实质性的筹建阶段。叶笃正副院长十分重视调研,要求筹建工作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责令办公室开展调研工作。按照指示,笔者提出首先在设有分院的省区内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广泛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收集各地区科技界对审定名词术语的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大力宣传科技名词术语在繁荣学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物色组成全委员会的人选和积极分子,为委员会组建奠定基础。1984年5月21~23日,在成都召开了两次科技名词座谈会。5月21日的会议由分院院长高福晖教授主持,中科院成都分院各研究所派学者参加。5月23日由四川省科委主持,邀请有关地区各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生产部门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这两次座谈会上集中讨论了科技术语的统一对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的专家还列举当代“人机对话”,没有统一的名词术语,这是难以想象的。一位院校的教授还列举出一个化工产品,由于术语名词的不统一,在外贸活动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综合这两次座谈会,提出7条建议:诸如新术语定名一定要概念清晰,易懂,坚持一物一名,相对稳定的原则,编词典和教科书一定要使用审定统一过的的名词术语等。紧接着,7月25日在昆明召开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省科委、中科院昆明分院、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工学院及有关研究所的学者、教授、专家30余人。会上提出当前一些新兴学科、新概念、新词汇翻译混乱,影响科研与教学质量,特别有碍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吸收,迫切希望早日建立国家的统一审定机构,以利于我国蓬勃发展的科技事业。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收到通报与宣传效益,更重要的是各地区各科研教学以及工程、生产单位的建立和呼声,为确定委员会的方针任务,制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审定工作条例》以及撰写成立大会的报告等,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和依据。深深体会到叶院长的高瞻远瞩为委员会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筹备阶段,除召开一系列调研会外,还及时组织召开专题讨论会,为委员会的建立和审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学术基础,营造了学术气氛。1983年12月27日筹备办公室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无机化学命名讨论会。专题讨论了106元素,107元素,109元素的符号及命名原则;同时还探讨了“锡”Ti硒的读音问题和配位化合物命名问题,应邀参加讨论的有化学界著名学者张青莲、徐邦宪教授等,袁翰青、戴安邦等教授提出了书面意见。应邀参加讨论的还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教材研究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专家。1984年4月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化学用字及读音”专题研讨会。中国化学学会邢其毅教授主持会议,著名无机化学家张滂、梁晓天、张黯、王夔等教授参加讨论,应邀参加讨论的有关单位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海淀教师进修学院、河北工学院以及科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专家及代表参加。讨论会开得十分热烈,主要是讨论化学用字的谐音、会意、象形、造字的原则,商定诸音法的优点;对氨、胺、铵,磷、膦等五组读音的原则以及对天然化合物命名问题提出建议。会上分发了《化学用字及读音方案》以供讨论和应用。之后,办公室(由吴凤鸣带队)专程赴东北召开专题座谈会。中科院沈阳分院的座谈会由分院副院长骆继勋教授主持,邀请了金属研究所、林业土壤研究所、计算研究所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辽宁省科委系统座谈会,邀请地区各研究所及辽宁大学、医科大学、东北工学院、农学院等专家、教授参加,省科委副主任徐远平主持会议。中科院长春分院专题座谈会,邀请了院光机所、应化所、物理所、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学者,以及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医科大学的教授、专家共20余人,会议由分院院长吴越教授主持。座谈会上发言热烈,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多年没有进行学术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科研教学中常常遇到概念不清,一名多义,一物多名,影响学生理解和记忆,要求早日进行整顿与规范。座谈会上专家学者肯定了国家批准成立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提,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瞻远瞩的举措,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筹备阶段除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外,还积极与国际术语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如派人员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术语学)委员会在莫斯科、伦敦等召开的国际术语原则与方法的讨论会,以及1986年在芬兰召开的术语数据库与网络设施的专题讨论会等,同时还邀请国际上四大术语学派的学者来华讲学等,这此活动有利于促进我国术语工作快速融入国际行列,为中国术语学走向世界起到了铺垫作用。组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委会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两科联合起草1242号文件批示精神,委托副院长叶笃正院士主管积极进行筹建工作,经“两科”多次协商,委员会常委会组成确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国家科委共同组建,确定邀请中国科协、国家标准局、教育部参加,上述五个单位的领导大力支持,及时负责地选定人选。1984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在院长办公会议上确认了五单位推荐的人选。国家科委胡兆森,高级工程师,国家科委委员,新技术局局长;中国科协王寿仁,研究员,中国科协常委;教育部吴衍庆,科技司司长;国家标准局戴荷生,高级工程师,综合研究所所长。会议还决定,“由钱三强同志任委员会主任,叶笃正、吴凤鸣同志任副主任。在钱三强同志生病休养期间,由副主任叶笃正同志代理主任”。8月21日以科学院文件<1984科发出第0856号>《关于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的通知》,通报了上述人选决定并定于8月25日在科学会堂召开主任副主任会议,主要议题是:吴凤鸣同志报告委员会的筹备工作;讨论决定委员会全国委员人选原则;研究正式成立委员会的时间及诸多事宜。该文发转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在即将召开成立大会前夕,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于1984年11月29日向国务院呈送:《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及时地汇报了8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的决定,决定确定了以著名核子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并汇报了8月25日召开的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上讨论的有关委员会的方针、任务及机构等问题,并请示如下:1.委员会的任务范畴问题:广义的自然科学各领域。2.委员会下设的术语审定组织:依靠自然科学各学会,由中国科协责成各学会成立本学科的审定委员会。3.委员会学术权威性问题:建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采用公布的形式,对经过审定并批准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应遵照使用。4.关于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及人员编制: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编制为25~30人,为把自然科学名词的命名及其方法建立在术语学理论的基础上,建议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室。(汤丙午副主任十分赞赏建立研究室并曾责成笔者拟定《建立研究室的设想》)5.关于经费问题。(略)文件经方毅签署同意,由万里、李鹏、张劲夫领导圈签。这是委员会成立大会前夕的一份十分关键而重要的文件,20年后的今天,不但具有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值得提及的是,筹备期间起草的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多由中科院办公厅葛能全等同志组织执笔定稿,其中由笔者及出版委谢淑莲同志提供素材并参与讨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经过了长期充分的筹备工作,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将呼之而出。1985年2月15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召开。会议逐条讨论并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组织条例》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会议确定了成立大会的日期(会期)、地点、参加大会人员分配(总人数不超过150人)及邀请新闻媒体等事宜。会议确定了成立大会的主要内容:聘任全国委员,组成“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通过上述《组织条例》及《名词审定工作条例》;讨论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原则与方法;讨论与制订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交流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等。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胜利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委员会副主任叶笃正院士主持开幕式,著名核子物理学家、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代表“两科”宣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科颁发受聘67位委员聘书;著名物理学家马大猷院士代表领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叶笃正院士作了《委员会筹备经过及今后工作展望》的报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院士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回忆了五六十年前关于科技名词创始历史,并讲述了他在三十年代发表的《论公分·公分·公分》一文(《东方杂志》32卷第三号),抨击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对科技度量衡法中的混乱现象,引起会场上一片掌声;同时还列举了1910年前后关于“mathematics”“数学”与“算学”之争的故事;提及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成就,进而在“两科”讨论恢复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定名时,力主用“审定”“统一”。最后严老关切地警示我们防止自满,他说,委员会是一个权威机构,但“权威不是自封的,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自然地体现出来”。严老深邃而关切的讲话赢得全场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委员会副主任胡兆森宣读了方毅副总理的贺信,孙鸿烈副院长宣读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院士的贺信。在成立大会上做学术报告的有著名生物学家朱弘复院士的《审定统一科学名词是国家科学事业的基本建设》,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术语学家陈原教授做了《当代术语学在科学技术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吴凤鸣做了《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历史回顾和现状》,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分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也在大会上做了相关的专题报告,大会开得十分热烈而紧凑,学术气氛浓郁。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协常委、委员会副主任王寿仁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致闭幕词。值得提及的是卢嘉锡院长,特地从外地赶回京参加了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其中提到增补港澳委员,保留台湾名额问题。最后他表态说,受国务院委托,让我们科学院牵头,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同国家科委共同负起责任。逐步完成委员会的各项任务,在四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委员会一经成立,积极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及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术语机构的联系,并且通过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及时将审定工作成果公布,在社会上引起反响。1987年国务院发文明确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紧接着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批示,通知如下: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无疑,这两份文件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提供了坚实的重要的保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科学的春天里诞生、成长起来。* 吴凤鸣先生为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曾在严济慈、钱三强、叶笃正主任的领导下,参与筹建工作的全过程。适值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本刊约请吴凤鸣先生撰写此文,回顾和展示委员会在筹备成立中的历程,其中,一些重大活动和重要文件均具有历史和纪念意义。


Blooming in the Rejuvenating of Science
Wu Fengming.Blooming in the Rejuvenating of Science[J].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rms Journal,2005,7(1):54-57.
Authors:Wu Fengm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