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新材料的染色体行为及其进化意义
引用本文:李再云.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新材料的染色体行为及其进化意义[J].自然科学进展,2003,13(8):807-812.
作者姓名:李再云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改良武汉分中心,武汉,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070413)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过去获得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rapus L.)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O.E.Schulz)属间杂种的特征,为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便可部分恢复育性与产生甘蓝型油菜和杂种两类植株.但在第5代(F5)群体中出现一株淡黄色花的杂种植株,且表现出与较早世代中的杂种植株有所不同的染色体行为,从而产生了具有多种表型和染色体组成的后代(F6~F9),特别是选择到一些具有部分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成和附加诸葛菜染色体、具有优异脂肪酸组成的材料.基因组原位杂交观察表明,诸葛菜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配对与分离,且与油菜染色体的行为基本一致.这显示两亲本染色体在经过较多世代后在细胞分裂中变得较为同步化,这也是杂种后代材料逐渐趋向稳定的细胞学基础.

关 键 词: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属间杂种  染色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