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关家沟组砾岩的时代、成因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
| |
作者姓名: | 闫全人 A.D.Hanson 王宗起 P.A.Druschke 闫臻 王涛 卢海峰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2.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Las Vegas NV 89154 USA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
| |
基金项目: | 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72071,499720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批准号:4021112015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0313000057)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608)及The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to Hanson),and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to Druschke)经费资助. |
| |
摘 要: | 关家沟组地层位于南秦岭造山带, 因缺乏化石证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悬而未决, 该套地层在南秦岭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构造含义始终模糊不清. 关家沟组砾岩厚度约为2050 m, 为一套向上变粗、变浅的进积层序, 结构和物质组成上表现为不成熟海相浊积砂岩和砾岩. 虽然南北两侧为断层所限, 但关家沟组变质变形很弱. 北侧为泥盆系三河群, 南侧为新元古界横丹群, 关家沟组中含有大量花岗岩和火山岩碎屑. 对采自其中的花岗岩和火山岩砾石进行了单矿物(斜长石和钾长石)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 两个测年结果分别给出了花岗岩和火山岩砾石的冷却年龄为219.69±0.49和216.46±0.59 Ma, 与早中生代秦岭全面碰撞作用时期(240~220 Ma)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时代大体一致, 暗示关家沟组可能沉积于晚三叠世Norian期, 约220 Ma. 沉积学分析和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关家沟组可能是残余洋盆的沉积充填物. 区域上, 该残余洋盆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阿尼玛卿洋与勉略洋或中央造山带南侧特提斯洋的一部分.
|
关 键 词: | 南秦岭 关家沟组 40Ar/39Ar定年 残余洋盆 |
收稿时间: | 2004-04-19 |
修稿时间: | 2004-06-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