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退化高寒草地的近自然恢复: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
引用本文:贺金生,卜海燕,胡小文,冯彦皓,李守丽,朱剑霄,刘国华,王彦荣,南志标.退化高寒草地的近自然恢复: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J].科学通报,2020,65(34):3898-3908.
作者姓名:贺金生  卜海燕  胡小文  冯彦皓  李守丽  朱剑霄  刘国华  王彦荣  南志标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与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与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摘    要: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活动整体上趋于向好,但大部分草地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局部有恶化的态势.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由于建植或改良的草地草种单一、优良乡土草种少,加之受高寒气候的限制,群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强,使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多服务性往往难以完全恢复.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可持续恢复模式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实施近自然恢复(close-to-nature restoration)的理念,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多服务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论出发,结合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特点,论述了近自然恢复是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必然选择.据此,本文提出优良乡土草种扩繁、组配及其补播技术是高寒草地近自然恢复技术亟须解决的瓶颈,土壤养分及微生物调控相结合是"近自然恢复"技术的重要辅助措施.该理论与技术途径为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一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关 键 词:近自然恢复  高寒草地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生态系统多服务性  乡土草种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