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早白垩世昼蜓稚虫化石
引用本文:黄迪颖,林启彬.北京早白垩世昼蜓稚虫化石[J].科学通报,2001,46(3):235-240.
作者姓名:黄迪颖  林启彬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殊学科点资助项目.
摘    要:在北京西南下白垩统发现数以百计的巴依萨昼蜒(Hemeroscopus baissicus)稚虫化石,使这类近来在国际上争议很大的化石形态得到确诊,研究认为应划归蜻总科(Libelluloidea),而且与现代的蜻科(Libellulidae)稚虫存在密切的演化联系,虽然本层位大量出现的昼蜒成虫翅膀以往被认为主要呈现蜒总科(Aeschnoidea)特征,但不应片面地以形态学对比而割裂它与这类稚虫化石的关系,二者的对应关系是可靠的,这里可能揭示了蜻科(Libellulidae)的祖先亲缘类型的早期演化,京西昼蜒化石是划分热河昆虫群与卢尚坟昆虫群的最基本类型,有着十分重要的地层学意义。

关 键 词:早白垩世  昼蜒  稚虫  蜻总科  昆虫群  北京  化石形态  昆虫演化  地层学意义
收稿时间:2000-10-08
修稿时间:2000年10月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